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安全科学   13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681篇
基础理论   109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97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01.
近25年三峡库区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0、2000、2005、2010和2015年五期30 m空间分辨率土地覆被遥感数据,利用动态度模型和转移矩阵,综合分析了近25 a三峡库区土地覆被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覆被以森林和耕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1.45%和24.58%;1990~2015年三峡库区人工表面、湿地、森林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增长明显,耕地、灌丛和草地的面积整体减少,区域综合土地覆被动态度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人工表面是最为活跃的土地覆被类型,其次是湿地和耕地;前10 a三峡库区人工表面占用耕地较为突出,后15 a土地覆被类型转换主要为森林、灌丛和耕地转为人工表面和湿地;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迁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导致人工表面不断扩张,水库蓄水导致湿地面积迅速增加,农业结构调整促使园地面积扩张。三峡库区近25 a来,在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政策影响下,生态环境状况趋于改善,库区森林面积显著增加,坡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结果可为后三峡时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02.
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引发的松散物质(即震损物源)剧烈迁移会给震区环境与安全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大量的震损物源加剧了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及湖泊淤积风险。获取震损物源的分布与数量,是减少灾害风险与保护湿地景观的基础。因此,利用DInSAR技术实施地表形变监测,基于形变数据,再结合光学遥感数据解译和实地观测,估算九寨沟景区震损物源,解析空间分布与数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地震在震中的西北侧造成了较大的沉降形变,在震中东南侧也产生了轻微隆起形变,雷达视线向形变量达-23~11 cm;景区震损物源呈带状分布,沿沟谷和道路较为发育,以五花海区域最为集中,估算数量达1.658×105m3。研究结果将为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防治及河湖湿地的绿色防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03.
采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系统对成都市冬季重污染过程的VOCs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开展了VOCs源解析工作,并对重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成都市总VOCs(TVOCs)体积分数为21.83×10~(-9)~183.59×10~(-9),平均值为54.17×10~(-9),TVOCs中烷烃浓度最高,其次为炔烃、烯烃、芳香烃和卤代烃;成都市主要VOCs污染源为机动车排放源、液化石油气燃烧排放源、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和溶剂使用源,贡献率分别为34.15%、21.57%、19.08%、15.19%、10.02%;边界层压缩和静风条件可能是导致VOCs和PM2.5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4.
本研究利用稻壳制备高介孔率生物炭,然后用共沉淀法负载金属La、Al,制得镧铝改性稻壳基生物炭吸附剂.通过控制反应时间、磷浓度、共存阴离子、初始pH等条件,研究共存钙离子时对吸附剂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Al在稻壳基生物炭上负载后呈无定型态;吸附剂的除磷过程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且Ca~(2+)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磷的去除率,含Ca~(2+)体系的最终除磷效果是无Ca~(2+)时的2.6倍;含竞争阴离子时,Ca~(2+)的加入会使F~-对磷吸附的抑制作用减弱,使HCO_3~-对磷吸附的抑制作用略微增强;在pH值为2.0—8.0时,Ca~(2+)能提高改性生物炭的吸附容量,而pH8.0时主要是钙离子与磷酸盐的沉淀作用使体系中磷大量被去除.  相似文献   
305.
依托深圳市浅层地下水质量监测调查成果,开展全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估工作。结果显示:多数监测点位水质属《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的Ⅳ类和Ⅴ类标准,综合质量评价水质为较差级别。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分析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差的原因,并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06.
石油烃污染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地下水系统中石油烃污染物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某石油烃污染场地的污染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模拟柱实验研究石油烃中常见组分苯和菲在典型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实验结果表明,苯和菲在4种含水层介质中(粉砂、中砂、粗砂、砾砂)受到的迁移阻滞作用都是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菲在4种介质中的迁移速率要小于苯,说明4种介质对菲的阻滞作用要大于苯。通过检测各模拟柱出水中Fe2+、Fe3+、NH4+-N和NO3--N浓度的变化可知,在苯和菲的砾砂模拟柱中,由于水流速度快,试验周期短,模拟柱内各项指标变化较小,生物作用较弱;而在苯和菲的粗砂、中砂和粉砂模拟柱中,NO3--N浓度减少,NH4+-N和Fe3+含量增加,说明微生物开始利用NO3--N和Fe3+降解苯和菲,微生物对苯和菲在粗砂、中砂和粉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7.
基于ASAR GM数据时序特征的农田表层土壤水分的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农田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对反演涝渍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ASAR GM数据特点提出了在没有地面观测数据地区农田大尺度土壤水分的反演方法,即运用MODIS NDVI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50 m)的农田作物时序特征提取土地利用现状,并以此来校正ASAR GM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 km)中的混合像素;利用大面积降水后土壤表层湿度水平差异不大的特点,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获取水云模型中的经验系数,运用水云模型将植被和土壤对后向散射的贡献区分开;在获得一个地方长时间土壤后向散射系数空间分布集后,假设其土壤粗糙度不变的情况下,其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表层湿度成正比,运用其时序特征计算出其土壤表层相对体积含水量。运用上述方法,利用79景ASAR GM数据和同时期的MODIS数据,反演了湖北省四湖地区棉田的土壤表层相对体积含水量的时空分布,将其计算值与观测值比较分析后发现,其变化趋势相同、相关系数(R2=0779,n=25)也很高,圴方根误差为963%,表明上述反演方法还是可行了,适用于大尺度农田土壤墒情的反演  相似文献   
30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流带有明显异地城镇化的性质,这种跨大区域的异地城镇化对人口流入区和人口流出区的影响是不同的。以环洞庭湖区为例,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县域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PSS170软件定量分析了湖区县域人口净流出率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人口净流出区县域城镇化水平与县域人口净流出率呈高度负相关的结论;进而,按县域城乡人口内外流比(城镇人口净流入与农村人口净流出之间的比例),将本区城镇化划分为主动型城镇化、内流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外流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和衰退型城镇等类型,并探讨了各类城镇化的人口流动的特征、动力机制和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洞庭湖区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9.
本文对建设校园网的前期准备工作作了详细的阐述,对各阶段的工作详细作了规划,对于准备建设校园网的学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10.
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根据重庆市建国50年来的灾害统计资料,选取灾害密度、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等易损性评价指标,在详尽分析了重庆市各区县市易性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各区县市的脆弱性和易损强度进行了综合评估,并且计算出了各区县市的易损度,结合GIS方法对重庆进行了易损度区划。并借此提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的模式、为区域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