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1篇
  免费   1458篇
  国内免费   3529篇
安全科学   1581篇
废物处理   280篇
环保管理   803篇
综合类   8003篇
基础理论   1615篇
污染及防治   1112篇
评价与监测   745篇
社会与环境   705篇
灾害及防治   504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700篇
  2021年   690篇
  2020年   798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506篇
  2017年   609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614篇
  2014年   672篇
  2013年   877篇
  2012年   978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770篇
  2008年   796篇
  2007年   767篇
  2006年   719篇
  2005年   554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3 毫秒
61.
目的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贮存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趋势和寿命评估。方法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开展四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氧老化试验,按试验周期定期取样开展冲击性能测试,对试验数据采用寿命预估方法进行处理,对材料性能进行预估。结果通过数据计算分别得到我国热带海洋、干热沙漠等典型气候条件下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贮存寿命分别为17.21~35.89年。结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贮存性能,在较为严酷的热带海洋气候和给定的失效判据条件下,寿命预计为17.21年。试验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较好地预计材料的性能变化趋势和开展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高温条件下结构的高速碰撞试验技术。方法基于理论和试验方法,研究影响试样加热/保温、碰靶速度和姿态的关键因素,利用次口径发射技术和电炉技术实现试样的加热、保温和加速。采用间接方法测试试样碰靶时的温度,联合应用次口径发射技术和靶体,控制试样的碰靶姿态,并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其进行测试。通过薄壁圆柱筒的高温高速碰靶验证高温试验技术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加热、加速和姿态控制一体化的高温高速碰撞试验技术,获得了不同尺寸薄壁圆柱筒不同姿态碰靶时的高温冲击动力学响应。正碰时,撞击端镦粗,尾端收缩,尾端的凹陷大于碰撞端的变形;侧碰时,圆筒呈马鞍状;角碰时的变形为楔形。随着圆筒的强度和刚度的降低,圆筒的变形增加,整体发生坍塌,出现大量的皱褶。结论建立的试验技术切实有效,可以用于高温条件下结构高速碰撞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7月、8月和9月)长江河口湿地芦苇植被CO_2、CH_4和N_2O的叶面通量、茎秆扩散速率以及沉积物通量的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芦苇叶片排放的N_2O与CH_4的量分别为2.99μg/(m~2·h)和15.36μg/(m~2·h),CO_2则呈现白天吸收(-120.86 mg/(m~2·h))、夜间排放(69.39 mg/(m~2·h))的特点。芦苇茎秆N_2O、CH_4和CO_2平均扩散速率分别为1.96μg/h、142.45μg/h和10.69 mg/h,沉积物平均排放通量为N_2O 8.18μg/(m~2·h)、CH_41.58 mg/(m~2·h)、CO_2169.66 mg/(m~2·h)。芦苇茎秆和沉积物界面CH_4和CO_2的排放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昼夜变化规律,其排放峰值集中在日照及温度最高的9:00至15:00。芦苇植株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因素之一。芦苇植株在光合作用下吸收CO_2并促进CH_4的排放,而芦苇发达的根系及茎秆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同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对芦苇群落CH_4和NO2的排放影响显著,但与CO_2通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对3种气体的排放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4.
分析了毛细饱水带的水动力学特性,指出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污染物在毛细饱和水带和潜水怪具有相同的水平运动规律,并以实例分析说明该带对污染物运移的重要性。建议在研究和一非饱和条件地下水及污染物运动问题时把毛细饱水带与潜水含水层统一为饱马毛细饱水带顶面作为饱水面。  相似文献   
65.
针对新疆物理监测工作(包括噪声监测、振动监测、辐射监测等)现状及环保监测系统物理监测的人员、仪器、能力等情况,分析了物理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更好的开展物理监测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6.
离子交换树脂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显色载体,利用直接吸附在树脂上有色络合物-Fe(II)邻二氮菲的吸光度,借以检测水和火腿肠中铁的新方法,本法具有比原子吸收法更高的灵敏度,稳定性和选择性,并对成络及树脂吸附条件作了较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67.
苯胺类化合物含量对还原--偶氮光度法测定硝基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芬  王锐 《干旱环境监测》2002,16(4):237-238,F003
通过将硝基苯和苯胺以不同比例混合制作标准曲线,讨论苯胺类化合物含量对还原-偶氮光度法测定硝基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对北京中央电视塔周围25 km2区域电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了射频的网格法手工监测和车载巡测自动监测,通过SPSS软件等对两种监测方法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数据在总体水平及数值分布特征上较为接近,因此车载巡测监测可以替代网格法监测。以车载巡测数据为基础,绘制了实测数据的道路电磁地图,利用插值法绘制了区域电磁地图,对区域电磁环境质量进行了直观表征。从回应公众关注和城市电磁规划出发,建议今后可利用车载巡测监测加强时域和频域的监测。  相似文献   
69.
于2015年10月对上海市嘉定区4家(A、B、C、D)汽车制造企业涂装废气ρ(VOCs)和组成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A、B、C、D厂涂装废气排放口ρ(VOCs)总为0. 743~6. 11 mg/m~3,主要检出物和最高检出值分别为:A厂二甲苯2. 06 mg/m~3、B厂二甲苯0. 578 mg/m~3、C厂甲苯2. 59 mg/m~3、D厂庚烷0. 274 mg/m~3;芳香烃类是A、B、C厂排放比例最高的VOCs组分,烷烃类是D厂排放比例最高的VOCs组分。指出,原、辅料种类影响排放物的主要成分,废气处理工艺类型影响排放物主要成分和浓度。  相似文献   
70.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是近几年发展的、不同于传统分析仪器所用的光电检测原理的一种新型检测器,这种检测配合计算机处理,可以在百分之一秒内给出被测组份的光谱以及各种定性定量数据,是一种“全息”的检测方式,文中将讨论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构成,工作条件,性能及应用等问题,涉及光源,光导纤维,单色器,阵列元件操作条件等各个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