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5篇
  免费   1345篇
  国内免费   2517篇
安全科学   1374篇
废物处理   135篇
环保管理   614篇
综合类   6333篇
基础理论   1192篇
污染及防治   245篇
评价与监测   621篇
社会与环境   599篇
灾害及防治   384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573篇
  2021年   584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768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598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564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王艳霞  徐栋  刘克会 《安全》2019,40(6):33-37
近年来,因供热管道老化腐蚀、外部自然环境、施工活动等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给居民的冬季供暖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本文在分析供热管道自身安全特性的基础上,运用事故树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对供热管道隐患进行辨识分析,结合供热管道影响因素明确隐患辨识重点,并针对隐患排查内容及手段等提出对策建议,以支撑供热管道单位更系统、更科学的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障管线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42.
为推广非金属复合管在油田集输油领域的应用,明确其在集输环境中的老化特性是关键问题。基于集输油现场的工程条件,针对长庆油田试用的4731B型钢丝缠绕增强复合管,以采出原油、采出水为实验介质,通过挂片实验、水压爆破实验,借助电镜扫描、拉伸测试对复合管内衬层老化行为、拉伸性能以及复合管极限承压与老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出原油与采出水均可渗透扩散进入内衬层内部,还会发生局部深入渗透;采出原油、采出水的局部渗透速率分别可达3.4,10.6 mm/a;在某些工况下,内衬层表面产生裂纹;短时间(168 h)内的介质渗透甚至裂纹对其机械性能影响较小,而光氧老化影响显著;现场服役813 d后,复合管极限承压下降2.79%,表明复合管承压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43.
城市电力供应系统与城市公共安全关系紧密,文章分析了导致城市电力供应系统故障或事故的主要风险因素、事故类型及其风险程度,建立了城市电力供应系统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利用建立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某市电力供应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风险评估,同时验证了该体系在城市电力供应系统风险评估中的良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244.
徐君儒  邱榕  熊才溢  蒋勇  黄玥 《火灾科学》2017,26(3):147-156
高层建筑竖井火灾中影响因素众多,并且各因素对高层楼梯井火灾中重要现象、关键数值等的影响大小不一,使得此类火灾中的实验或理论研究成本较高。通过建立全局敏感性分析平台,定量考察了高层楼梯井结构所涉及因素的影响大小,并能够方便地筛选掉对所考察量影响较小的因素,以降低实验或计算成本。使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CFD软件对包含阶梯几何框架的高层楼梯井结构火灾进行了共计60次工况计算。并且根据计算结果,使用全局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得出建筑尺寸、热释放速率、环境参数对高层楼梯井内烟气湍流特性及输运特性的敏感性排序。结果表明,火源热释放速率对各输出参数的影响均占38%以上。  相似文献   
245.
乌东德水库为季调节水库,采用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水温数学模型对水库水温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乌东德水库水温结构呈季节性分层特征,电站运行对下游水温过程有一定程度的春季低温水和冬季高温水影响。如果采用单层取水方案,在2~8月的下泄水温低于坝址现状水温,最大降幅为2.0℃,下泄低温水将对坝下鱼类产卵繁殖产生不利影响。乌东德水电站拟采取分层取水的措施,对低温水较为敏感的鱼类产卵期3~6月采用叠梁门取水。相比于单层取水,叠梁门方案对低温水的改善效果较明显,下泄水温提高了0.8~1.1℃,能一定程度地减缓升温期水温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246.
南京北郊春季气溶胶吸湿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徐彬  张泽锋  李艳伟  秦鑫  缪青  沈艳 《环境科学》2015,36(6):1911-1918
大气气溶胶的吸湿性对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云凝结核形成、气候强迫、人体健康等均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吸湿性串联差分迁移率分析仪(HTDMA)在2014年4月16日~5月21日对南京北郊的大气气溶胶吸湿特性进行观测.30~230 nm气溶胶粒子在90%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增长观测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长因子平均概率分布函数(GF-PDF)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即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强吸湿模态,和一个相对较小但仍很明显的弱吸湿模态.对吸湿性的日夜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白天的气溶胶粒子吸湿性大于夜间气溶胶粒子,白天强吸湿模态的粒子数目比例高于夜间,夜间气溶胶粒子的外混合程度更高.利用HYSPLIT模式对气溶胶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北郊主要受到3类气团的影响.其中西北大陆气团背景下爱根核模态粒子在经过大陆的长距离输送过程后,老化程度较高,吸湿性也更强.而对于积聚模态粒子,则为来自东方气团的粒子吸湿性更强,强吸湿模态粒子数目比例也较高.局地气团背景下气溶胶粒子在各粒径段都具有较高的强吸湿比例.  相似文献   
247.
赵忠  杜欢  徐乐  高培  沈伯雄 《环境工程学报》2021,15(12):3982-3991
针对废旧锌锰电池回收利用难,以及光催化剂 TiO2活性低的问题,以废旧锌锰电池和商业二氧化钛为原料,通过球磨法制备了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灯照射下,进行了废旧锌锰电池复合改性TiO2对甲苯的光催化氧化实验,并重点探究空速、光照强度、相对湿度和氧气体积分数等关键实验条件对甲苯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催化剂对甲苯的净化能力大幅提高;当TiO2与废电池芯粉的质量比为2:1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甲苯的净化效率提高了近45%;空速越大,催化剂对甲苯的净化效率越低;净化效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的规律;催化剂在相对湿度为30%的条件下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氧气体积分数为15%时为净化效率达到最大.本研究结果可为废旧锌锰电池的回收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8.
彭霞  佘倩楠  龙凌波  刘敏  徐茜  魏宁  周陶冶 《环境科学》2017,38(11):4454-4462
黑碳(BC)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移动样带手段开展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监测,分析其基本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探讨人口密度、经济产值和交通道路网密度等因素对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平均浓度为(9.86±8.68)μg·m~(-3),空间差异明显,郊区[(10.47±2.04)μg·m~(-3)]比市中心地区[(7.93±2.79)μg·m~(-3)]高32.03%(2.54μg·m~(-3)).气象要素(风速和相对湿度)和交通道路变量(路网长度、省道距离、高速距离等)显著影响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r为0.5~0.7,P0.01).基于气象和交通道路变量的LUR模型能较好模拟上海近地面BC浓度(调整后R2为0.62~0.75,交叉验证R2为0.54~0.69,RMSE为0.15~0.20μg·m~(-3)),其中100 m和5 km缓冲距离的LUR模型相对较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主要受气象要素和交通源的影响.本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上海市BC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客观认识,可为模拟和预测BC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49.
中国西南酸雨区降水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周晓得  徐志方  刘文景  武瑶  赵童  蒋浩 《环境科学》2017,38(10):4438-4446
西南酸雨区为我国主要酸雨沉降区,且是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本文将该区9个地点的降雨资料进行了总结、整理和分析,数据包括pH值和主离子成分(Cl~-、SO_4~(2-)、NO_3~-、Ca~(2+)、NH_4~+、Mg~(2+)、K~+、Na~+).该地区降雨中的主要阴离子为SO_4~(2-)和NO_3~-,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_4~+.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其酸性离子、碱性离子和总离子浓度均普遍高于东南地区、而低于我国北方地区.西南酸雨区主要以pH值为4.5~5.6的弱酸性降雨为主,占总降雨频次的58%左右.根据酸、碱性离子的相关性、中和因子等分析结果,该区雨水中的酸性物质可能受到了碱性离子的中和作用,其中起主要中和作用的离子为Ca~(2+)和NH_4~+.将该区雨水pH值和酸、碱性离子浓度与我国其它地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西南酸雨区降雨受到的中和作用要强于东南地区,但弱于北方地区的降雨.通过对西南酸雨区降雨中主要离子来源的分析和估算,降雨中的酸性离子SO_4~(2-)和NO_3~-主要来自于人为污染;99.7%的Ca~(2+)和84.0%的Mg~(2+)为陆源贡献,这可能与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50.
中国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曹畅  李旭辉  张弥  刘寿东  徐家平 《环境科学》2017,38(10):3987-3997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热岛效应会加重城市地区的热胁迫,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提出严峻挑战.近年来我国雾-霾污染情况严重,但雾-霾对城市热岛影响的认识仍较匮乏.本研究基于MODIS遥感卫星地表温度数据,明确了我国2003~2013年白天、夜间以及四季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并从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定量分析其控制机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白天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农田灌溉和植被活动.纬度、降水量、反照率以及气溶胶浓度是夜间城市热岛强度的主控因子.从对比城乡粗糙度、反照率等生物物理学属性的角度,揭示了乡村背景环境对城市热岛分析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雾-霾治理可以缓解我国夜间城市热岛现象和热胁迫,有利于缓解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