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5篇
  免费   1345篇
  国内免费   2517篇
安全科学   1374篇
废物处理   135篇
环保管理   614篇
综合类   6333篇
基础理论   1192篇
污染及防治   245篇
评价与监测   621篇
社会与环境   599篇
灾害及防治   384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573篇
  2021年   584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768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598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564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监测环境空气PM_(2.5)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芳  陈峰  余华  范柳澄  许丽忠 《环境工程》2017,35(8):146-151
重量法是测量PM_(2.5)的传统手工经典方法,而β射线法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作为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的常用方法被广泛使用。将5030-SHARP型β射线法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PM_(2.5)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与手工法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测量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相对偏差值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监测结果的差异性与PM_(2.5)质量浓度、季节等条件有关;随着PM_(2.5)质量浓度逐渐升高,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相对偏差的绝对值|RD|也随之增大,不同季节的|RD|平均值差异较大,春季、冬季的|RD|平均值大于夏季、秋季。  相似文献   
272.
为研究有机质对p, p′-DDE在土壤中的吸附影响因素,采用批量试验方法,分析p, p′-DDE在包气带土壤及含水层土壤上吸附量的变化及有机质对p, p′-DDE在土壤中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p, p′-DDE在土壤中的吸附均符合先快后慢、最后达到吸附平衡的规律;其吸附动力学曲线用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拟合,说明p, p′-DDE在这两种物质中的吸附以简单吸附为主,同时包含表面吸附、颗粒内部扩散等过程.包气带土壤和含水层土壤等温吸附线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5,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线性模型,而含水层样品与Freundlich模型拟合得更好,表明p, p′-DDE在包气带土壤中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而在含水层土壤中的吸附还伴随着多分子层吸附的复杂过程;去除内源DOM(溶解性有机质)后,样品对p, p′-DDE的吸附量呈增加趋势,按吸附增加量由小到大的排序为1-1(0~10 cm) < 1-2(120~150 cm) < 2-4(100~120 cm),说明内源DOM的存在总体上抑制了p, p′-DDE的吸附,并且w(DOM)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强;外源DOM的加入抑制了土壤对p, p′-DDE的吸附;去除有机质后样品对p, p′-DDE的吸附量与w(黏土矿物)具有正相关性.研究显示,有机质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迁移研究对土壤修复有重要意义,需要对有机质影响土壤的吸附机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3.
建筑材料隐含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开发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负荷.以上海市为案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基于北京工业大学和Ecoinvent数据库中的建筑材料生产数据,采用ReCiPe法对上海市建筑物的材料隐含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对未来的环境影响潜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上海市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所产生的各类环境影响中人类毒性、金属损耗最为突出,约占总环境影响的45%和20%;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钢筋和木材的生产,对各类环境影响贡献度分别约为47%、17%;高层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中的工厂建筑物化环境影响在各自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按现有趋势发展,2020年上海市居住建筑开发规模和环境影响潜值均将达到2014年的1.52倍,非居住建筑则可达到2014年的1.14倍.针对上海市建筑材料环境影响分析结果,为有效减轻上海市建筑物的环境影响,需重点关注钢筋、铝材、木材以及混凝土的生产,识别生产过程中污染物转移环节进而改进工序;在设计阶段考虑选择环境影响负荷低的绿色建材,如混凝土砌块、高性能混凝土等,从而降低环境影响;同时,应重点关注隐含环境负荷高的高层居住和工厂建筑类建筑,通过降低建材使用量等方案降低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74.
CGS(CO2地质储存)是CO2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天然裂隙的存在则是CGS的潜在风险.CO2地质储存过程中储层上覆盖层及其浅部含水层是防止CO2泄漏的天然屏障,为了探究深部咸水层中CO2沿断层的泄漏过程并获得断层渗透率及储层中超临界CO2流体初始条件(初始饱和度、初始泄漏压力)对CO2沿断层泄漏速率和泄漏量的影响程度,依据鄂尔多斯CO2灌注工程示范区资料,使用多相、多组分溶质运移数值模拟软件TOUGH2建立了2D概念模型.结果表明,深部咸水层中的CO2在压力差和浓度差的作用下沿断层发生泄漏,到达浅部含水层后开始发生侧向运移,100 a内运移了约200 m的水平距离;由于浮力的作用,CO2集中在含水层顶板处,有效地防止了CO2向外泄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100 a内断层渗透性能为低渗、中渗和高渗条件时,CO2累积泄漏量分别为0、1 050和3 000 t;CO2初始饱和度分别为0.20、0.50和0.99时,CO2累积泄漏量分别为550、1 050和1 650 t;初始泄漏压力分别为17.3、17.6和18.1 MPa时,CO2累积泄漏量则分别为900、1 050和1 400 t.除此之外,断层渗透性、CO2初始气体饱和度和初始泄漏压力对CO2泄漏的影响还体现在泄漏发生时间和平均泄漏速率上.研究显示,各因素对CO2沿断层泄漏过程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断层渗透性能> CO2初始饱和度> CO2初始泄漏压力.   相似文献   
275.
徐伟  孟雪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1):136-142
本文基于保留区选划的原因和分类,结合新一轮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汇总和比较全国、省级保留区管控规定,分析了目前各省保留区个数、面积、岸线长度、离岸距离等设置情况。据此,依据保留区内涵将保留区划分为五类,即功能待定区、发展预留区、整治修复预留区、保护缓冲区以及特殊功能预留区,分别提出五类保留区的使用管理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最后,文章从保留区用海现状处理方式、开发利用条件、用海活动管理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总体来说,保留区不允许随意利用但并不完全禁止利用,在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前提下,当用海活动符合保留区用途及环境保护要求,不影响周边海域功能正常发挥的情况下允许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76.
铁炭内电解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晓英  朱星  周翔  徐亚东  王菊  韦诚  高雅洁  周橄 《环境科学》2017,38(6):2412-2418
针对污水厂尾水总氮(TN)含量偏高、微生物可利用碳源低的问题,构建铁炭内电解垂直流人工湿地(ICIE-VFCW)装置,研究了ICIE-VFCW对尾水的处理效果,并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凝胶过滤色谱(GFC),进一步探讨了ICIEVFCW强化脱氮机制.结果表明,ICIE-VFCW可提高系统对尾水中COD的去除,出水COD可稳定在30 mg·L~(-1)以下,全年、暖季、寒季COD平均去除率较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可提高10.16%、9.81%、11.22%.系统出水TN可维持在10 mg·L~(-1)以下,全年、暖季、寒季TN平均去除率较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提高13.72%、12.90%、16.17%.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污水中有机物的腐殖度、芳香度及相对分子质量(Mr)均有所下降,且ICIE-VFCW中Mr下降更为明显.湿地基质掺杂铁炭可促进尾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为微生物提供更多可利用碳源,从而提高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277.
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对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进行学习与借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芬兰等国家的海洋环境监测情况,主要从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海洋环境监测项目和海洋环境监测参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研究,提出了国际海洋环境监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从监测制度、监测体系和国际交流合作三个方面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78.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大型核电工程已逐渐向有冰海域分布。海冰是有冰海域海洋活动的首要灾害性环境要素,冰区核电站正常运行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保障冷源取水不受海冰灾害影响而失效。本文根据冰区海水直接利用工程的监测需求,分析了光学视频在特定小区域海面浮冰监测中的优势,并基于海冰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和信息处理流程,初步设计了冰区核电海面浮冰监测与分析系统。系统建成后,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数据库,可以快速提供冷源取水堵塞风险和预警信息,为企业和有关部门及时有效的采取防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9.
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基础,也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德国海洋环境保护技术与科学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同时也是海洋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的良好典范。本文阐述了德国的海洋环境管理部门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监测体系、监测机构、监测内容和监测特点予以分析,并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80.
建立一种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检测贝类体内腹泻性贝毒主要成分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的方法。合成偶联抗原OA-OVA,将适当浓度的偶联抗原和HRP标记的羊抗鼠IgG分别包被在试纸条的检测线和控制线上,胶体金标记的抗OA单克隆抗体包被金标垫,优化检测线的最佳包被浓度等条件以得到最低检出限。结果表明:该试纸条的检出限为16 ng/mL(OA,DTX1 & DTX2),检测时间为10 min。本研究所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的方法可以满足规定的160 μg/kg贝肉的安全阈值,可以应用于实际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的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