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安全科学   156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913篇
基础理论   157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采用MINDO/3、MNDO和AMI算法计算的17种多环芳烃(PAHs)的前线分子轨道能为分子结构参数,进行了这些PAHs光解速率常数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的研究,并与基于PM3算法得到的QSPR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应用PM3算法得到的前线分子轨道能进行这些PAHs光解速率常数QSPR拟合的结果最好,其次是AMI算法,而MINDO/3和MNDO算法得到的结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2.
基于人工降雨实验的坡面泥石流启动力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条分法对人工降雨试验后坡面启动的泥石流土体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大于1,不符合坡面泥石流启动时所处的实际力学状态。通过能量守恒原理和动量定理对土体的内摩擦系数以及影响泥石流启动的渗透力建立了新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坡体稳定系数,更好地反映了坡面泥石流在降雨作用下所处的实际力学状态,为坡面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3.
钴铜改性的ZSM-5对低浓度NO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固定吸附床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改性的ZSM-5分子筛对一氧化氮的吸附性能。实验发现:在过渡金属同钴离子一起改性的ZSM-5中,钴铜金属离子共同改性的ZSM-5分子筛对一氧化氮的吸附性能最好;当铜钴离子共同浸渍、铜钴离子浸渍量比(n(Cu) n(Co))为0 8和Al2O3(粘合剂)用量w(Al2O3)为23%时,改性的ZSM-5分子筛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又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另外,实验还发现改性分子筛吸附一氧化氮的穿透时间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并利用热重技术,分析了吸附剂的热再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4.
为研究湖泊生态修复后小型城市湖泊不同区域水生态状况的长期响应特征,并探讨利用不同水生生物类群评价水体水生态状况的适用性,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对湖南小型城市湖泊松雅湖水质及不同水生生物类群分别进行了逐月和季度监测,并对其水生态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与生态修复之前相比,修复后松雅湖全湖相关水质指标均优于修...  相似文献   
155.
采用浸渍法在活性碳纤维(ACF)上负载MnOx制备了MnOx/ACF催化剂,考察了将其用于常温催化氧化二氯甲烷的活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MnOx负载量(质量分数)为9%的9%MnOx/ACF催化剂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为25 ℃、二氯甲烷质量浓度为600 mg/m3时,反应90 min后9%MnOx/ACF催化剂对二氯甲烷的去除率达71%。9%MnOx/ACF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对二氯甲烷的去除率仍可达57%,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催化剂表面的主要元素为C、O和Mn,且Mn主要以Mn4+形式存在。使用后的催化剂中存在二氯甲烷降解的中间产物甲酸盐和甲氧基物种,说明二氯甲烷已被成功降解。  相似文献   
156.
承德市御道口地区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组成部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20年御道口地区的产水与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演变,并采用情景模拟法分析评估气候要素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产水量与水源涵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御道口地区平均产水深度与水源涵养深度分别为103.26,81.66 mm,产水量与水源涵养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空间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东北林、草地区域,低值区则主要集中于未利用地与西南部耕地区域;(2)各气候要素中,产水深度、水源涵养深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潜在蒸、散发量呈负相关关系;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平均产水量贡献率最大(51.23%),林地的平均水源涵养量贡献率最大(50.77%);(3)1990—2020年,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变化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4.99%和5.01%,对水源涵养量变化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2.21%和7.79%,气候变化是御道口地区产水、水源涵养功能时空演变的主导因素,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7.
本文以太平洋为研究区域,选取平均偏差、绝对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关系数4个误差统计指标,开展2002年7月至2009年12月MODIS SST与AVHRR SST两种SST产品的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SST产品的差异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匀,距平前,一致性较好的区域均分布在偏差条带(10° N附近)的南、北两边低纬度区域以及澳洲的东部海域,且二者偏差长时间稳定在±0.4 ℃以内;(2)在南美洲中西部海域以及马来群岛附近海域,两种SST产品差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并且在马来群岛附近海域,两种传感器存在一定程度的原理机制区别;(3)在南半球中纬度太平洋中部海域和北半球中纬度太平洋中部海域,季节性因素并不是造成两种SST产品差异的主要原因;(4)距平后,其中一致性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偏差条带(10° N附近)的南、北两边低纬度区域以及澳洲的东部海域,其他区域在距平后的差异更接近同一水平;(5)两种SST数据产品中,夜间降轨(Night)产品之间的差异大于白天升轨(Day),距平后,这种差异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158.
对低压下的近熄灭极限区域水平纸火蔓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降低环境压力和氧气浓度,确定了水平纸火蔓延的着火极限,并得出了在极限氧气浓度条件下的火蔓延速度变化规律。在相同氧气浓度下(43%)进行了不同压力的水平纸火蔓延实验。结果表明,火蔓延速度在近熄灭极限区域内非线性增加,通过比较分析前人火蔓延速度实验结果,确定了火蔓延近熄灭极限区域和线性增长区域的分界压力值。此外,得出了压力分界处的火焰变化特征,并根据火焰图像与理论分析,得出了不同区域内的火蔓延传热机制。  相似文献   
159.
本文结合重庆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编制案例,介绍了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及其具体应用,包括本地化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污染物来源解析、污染物排放形势预测与减排潜力分析以及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等。本地化污染源排放清单是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的基础,针对现有污染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方案是达标规划的核心内容。分析不同区域的污染物组分浓度特征、污染源贡献以及未来污染排放形势预测,有助于识别出制约未来空气质量达标的关键因素及污染源。基于污染源减排潜力和污染传输矩阵制定的污染源减排方案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应用空气质量模型估算大气环境容量可为规划目标可达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0.
系统梳理土壤微塑料监测全过程技术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和制备、识别与定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等环节,比较各方法优缺点,探讨土壤中微塑料监测方法标准化措施,建议完善土壤微塑料监测全过程QA/QC,制定涵盖全流程的监测技术规范,有序建立针对不同监测目标的分析方法标准体系,为土壤微塑料的监测与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