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6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1214篇
安全科学   476篇
废物处理   173篇
环保管理   385篇
综合类   2666篇
基础理论   63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69篇
评价与监测   228篇
社会与环境   233篇
灾害及防治   1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571.
2-Methylene-1,3-dioxepane (MDP) was copolymerized with ethylene (E) at a pressure of approximately 1000 psi and a temperature of approximately 70°C with AIBN as the free radical initiator. The copolymers obtained, poly(MDP-co-E),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NMR and 13C-NMR spectroscopy, DSC, and GPC. The copolymers contained 2–15 mol% ester units. MDP was also copolymerized with styrene (S) at 120°C with di-t-butyl peroxide as the initiator to prepare the copolymer, poly(MDP-co-S). The 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s of both types of copolymers were in the range of 6000 to 11,000, and the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s were in the range of 9000 to 17,000. The melting temperatures of poly(MDP-co-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ster unit content in the copolymer. For the MDP-S copolymers,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ster unit content. Both poly(MDP-co-E) and poly(MDP-co-S) were degraded by methanolysis, and their molecular weights decreased by the expected amounts based on the ester unit content.  相似文献   
572.
采用普通好氧活性污泥驯化培养启动亚硝化反应器,探索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亚硝化反应的最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T)为35℃,pH值为7.5左右,初始污泥浓度0.7g/L时,控制较高的初始进水氨氨浓度和较低的DO浓度,有利于亚硝化反应的启动:驯化后,反应器内氨氮处理效果良好,即使进水氨氮浓度高达2400mg/L时,氨氮去除率也能达到95%以上;在实验中,亚硝化的最适宜条件为,温度:29~35℃.pH值:7.0~8.0。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溶解氧浓度越高,亚硝化反应速率越快:C/N比过高会严重抑制亚硝化反应。  相似文献   
573.
热喷处理污泥及其复混肥的养分效率与生物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室内分析和田间生物试验,研究了热喷处理污泥及其复混肥的养分供应能力及它们在农地上施用对土壤肥力、青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喷处理能有效杀灭污泥中病原物,除自,并可使污泥中水溶性有机碳和速效氮含量分别提高87%,19%和35%,施用热喷污泥制成的复混肥不但比等养分的无机复合肥多增产38%,而且青菜体内Vc和水溶性总糖等营养品质也有明显的提高,NO3^-却只有无机复合肥处理的一半左右,污泥经势喷处理有利于提高污泥中养分的生物有效性,特别是热喷污泥制成的复混肥氮磷养分利用率显著高于无机复合肥,施用污泥和污泥复混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比单纯大量施用污泥要安全得多,土地使用年限可延长40倍。  相似文献   
574.
嗜热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嗜热微生物处理高温排放废水是一项很有前任的废水处理技术,文章对嗜热微生物好氧处理废水及厌氧处理废水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做了综述,例举了嗜热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论证了一定工艺条件下高温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最后对嗜热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5.
在对西藏雅鲁藏布板块缝合线西段北亚带达机翁蛇绿岩的地质构造、岩石组合等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首次对该蛇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REE及Sr、Pb、Nd同位素进行了较系统的测试分析和综合研究,并由此探讨了该蛇绿岩的构造环境。提出该蛇绿岩为新特提斯东段岛海格局中的岛派成国,为已消亡的中生代新特提斯洋岩石圈的残片。  相似文献   
576.
水质酸化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人工模拟试验,评价了水体酸化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忍耐pH的阈限为5.0—5.5.  相似文献   
577.
作者对西岭凤地山锡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特别是火山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西岭锡矿是一个与火山侵出相碎斑熔岩时、空、成因关系密切的次火山热液脉状锡矿床。根据西岭锡矿的地质环境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矿质、水介质来源建立了理想的成矿模式。进而指出粤东斑岩锡矿的远景。西岭锡矿类型的确定,对粤东和赣南火山岩地区锡矿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8.
曹效鑫  魏春海  黄霞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1):1443-1447
通过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影响.在2种类型的污泥(膨胀污泥和非膨胀)中,投加适量PAC可以减轻膜污染,表现为临界膜通量的提高和连续运行中膜污染增长速率的降低.当污泥性质和浓度不同时,最佳PAC投加范围亦不同.PAC投量过大会引起临界通量下降.PAC的投加显著降低了混合液中溶解性物质的浓度,减轻了溶解性物质的吸附和膜孔堵塞污染,并改善了絮体结构.污泥比阻与污泥混合液膜过滤性能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污泥混合液膜过滤性能的快速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79.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排序是植被与环境关系分析的重要手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结合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对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清楚地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证明GIS结合植被数量生态分析方法在黄土高原植被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80.
Yang B  Zhou M  Lei L 《Chemosphere》2005,60(3):405-411
The technology of combined liquid and gas phase discharges (LGD) using pulsed high voltage for dyes degradation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Apparent synergistic effects for Acid orange II (AO) degrad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were observed. The enhancement of AO degradation rate was around 302%. Furthermore, higher energy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comparing with individual liquid phase discharge (LD) or gas phase discharge process (GD). The AO degrad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by LGD proceeded through the direct ozone oxidation and the ozone decomposition induced by LD. Important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electrode distance, applied voltage, pulse repetition rate, and types of dyes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