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8篇
  免费   844篇
  国内免费   1856篇
安全科学   831篇
废物处理   111篇
环保管理   422篇
综合类   4165篇
基础理论   726篇
污染及防治   370篇
评价与监测   256篇
社会与环境   333篇
灾害及防治   27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PASP、PAA与PBTCA阻垢性能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态阻垢法研究了聚天冬氨酸(PASP)、聚丙烯酸(PAA)和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PBTCA)对碳酸钙和硫酸钙的阻垢性能,并用旋转挂片法研究了3种阻垢剂作用下湿法石灰脱硫浆液系统的结垢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阻垢剂浓度的增加,3种阻垢剂都表现出溶限效应;相同实验条件下,3种阻垢剂对碳酸钙的静态阻垢性能表现为PBTCA>PAA>PASP;对中性和碱性环境,pH对阻垢剂阻硫酸钙垢的性能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3种阻垢剂阻硫酸钙的阻垢率先增大后减小;对湿法石灰脱硫浆液系统,3种阻垢剂作用下,单位面积挂片上的结垢量均是随着阻垢剂质量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浓度达到30mg/L时,挂片上的结垢量都很小.  相似文献   
972.
辽宁省背景地区降水化学特征及其与大气传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解辽宁省背景地区降水化学特征及其与大气传输的关系,于2007年2月─2008年1月在辽中县水文监测站进行了降水化学特征观测,测量项目包括降水pH,电导率和离子浓度. 观测期间降水pH为3.4~7.3,降水量加权平均值为4.6,整体呈酸性. 降水中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NO3-,浓度分别为154.3和53.4 μeq/L,二者占阴离子总量的76.8%; 主要阳离子为NH4+和Ca2+,浓度分别为124.6和89.2 μeq/L,占阳离子总量的70.6%. 利用后向气流轨迹分析了降水气团来源对降水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辽宁省及周边地区的局地气团影响下,降水中离子浓度最高;而在起源于东亚地区,经朝鲜半岛到达的南-东南气团影响下,降水次数虽最多,但离子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973.
天津塘沽海滨浴场沉积物中POPs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GC-MS对渤海湾潮间带天津塘沽海滨浴场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4类污染物的污染水平依次为PAHs>OCPs>PCBs>PBDEs,其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113.1~1 040.0和7.6~118.1 ng/g,715.0~7 048.3和10.0~158.2 pg/g(以干质量计). 在0~50 cm深度,w(PAHs)相对较高且变化较大,50 cm以下深度,w(PAHs)逐渐降低且变化较小.在测定的16种PAHs中w(菲)最高,并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污染源解析表明,PAHs的污染主要来自石油输入和煤、木炭等的燃烧. OCPs的垂直分布与PAHs类似,在定量的20种OCPs中,w(HCB)最高,其次是w(HCHs)和w(DDTs);研究表明HCHs和DDT没有新的输入. 在0~70 cm深度,w(PCBs)低且变化小,70~80 cm深度突增1个数量级. w(PBDEs)较w(PCBs)低1个数量级,在5~10 cm深度污染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974.
某铀尾矿库土壤核素污染与优势植物累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采样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法,测定某铀尾矿库内自然生长的14种优势植物及其根系土壤中核素的含量,并针对植物对核素的耐受性和富集性能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圆果雀稗(Paspalum orbiculare Forst.)、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 (Rottb.) C. B. Clarke〕、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和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L.)的地上部分及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Linn.) J. Sm.〕的地下部分对铀(U)和钍(Th)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 莎草科的碎米莎草的地上部分对U的富集系数高达6.04,其余植物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一部分植物样对U的转移系数小于1.莎草科的水蜈蚣对Th的转移系数为2.56,其他植物的转移系数均小于0.50.莎草科植物对U的吸收富集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科植物,碎米莎草对U则表现出超耐受性和超富集性.   相似文献   
975.
以N-甲基-N-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MSTFA)为衍生化试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系统研究了4种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雌酮(E1)、17β-雌二醇(E2)、雌三醇(E3)、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羟基衍生化,主要考察了MSTFA用量、衍生化温度、衍生化时间对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衍生化效果的影响以及衍生化产物的稳定性、标准曲线、仪器检出限等.结果表明:100μl浓度为0.01μg.μl-1的标准混合溶液,MSTFA的最佳用量为20μl;最佳衍生化条件为70℃下反应30min;衍生化产物的稳定性较好,在-20℃下放置48h,相对响应因子(RRF)基本没有降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各待测物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E1和E2的仪器检出限为0.1pg.μl-1,EE2和E3的仪器检出限为1pg.μl-1.  相似文献   
976.
建立了环境样品中恶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的快速分析方法.以二氯甲烷作为提取溶剂,对试样采用加速溶剂萃取,自动凝胶渗透色谱仪净化预处理,液相色谱分离,PDA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恶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的最低检测浓度,土壤和水稻植株为0.001-0.005 mg.kg-1,田水为0.001-0.002mg·l-1.其在田水、土壤、水稻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0.0%-97.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为2.0%-10.7%,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和加标回收率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77.
对比了不同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otal ionic strength adjustment buffer,TISAB)及不同浓度柠檬酸钠和pH对水中氟化物测定过程中TISAB消除Fe3+和Al3+干扰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钠作为,TISAB中的络合剂对消除水中Fe+3和Al+3干扰能力最强,氟化物测定的回收率在93%-100%之间.随TISAB中柠檬酸钠浓度的增加,其消除水中Al+3干扰能力提高,当TISAB中柠檬酸钠浓度达68 mg·μl-1时对水中低于25 mg·μl-1的Al+3干扰消除效果最好.水中氟化物测定时TISAB消除Al+3干扰的最适pH为5.0.选用优化的TISAB分析了合肥市饮用自来水和瓶装水样品中氟化物的含量在0.43-0.86mg·μl-1和0.12-0.51mg·μl-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53 mg·μl-1和0.39mg·μl-1,部分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0.5-1.0 mg·μl-1,长期饮用有患龋齿的风险.  相似文献   
978.
浏阳河水、底泥和土壤中高氯酸盐的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浏阳市境内浏阳河水、底泥及附近土壤中高氯酸盐的污染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采集的浏阳河水中均含有较高浓度(65.8-170.0μg·1-1)的高氯酸盐,并且其含量与距离浏阳市的远近有很大相关性;但底泥样品中基本不含高氯酸盐,土壤样品中高氯酸盐含量也相对较低(0.68-14.1μg·kg-1),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氯酸盐在固体介质中具有较弱的吸附,并且一旦进入水环境介质中即会随着地下水或地表水快速扩散.  相似文献   
979.
根据人脸结构、人脸特征的提取方法、人脸建模中特征轮廓线的提取步骤.提出一种基于彩色Snake模型和人脸先验知识的面部特征轮廓线提取算法,并将其用于真实感的三维人脸建模过程中.图3,参5.  相似文献   
980.
环境水体中检测到大量药物的存在,主要包括抗生素,抗惊厥抗抑郁药物,解热和非甾体消炎药,血脂调整剂,β-阻滞剂等。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并不能有效地去除这些药物,存在于水体中的环境药物对公共健康的潜在危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中简要地介绍了近年来光催化技术在降解环境药物动力学和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试图找出水体中环境药物降解的一般规律,为环境水体中该类物质的迁移和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