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8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67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9篇 |
废物处理 | 87篇 |
环保管理 | 100篇 |
综合类 | 1104篇 |
基础理论 | 270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516篇 |
评价与监测 | 80篇 |
社会与环境 | 77篇 |
灾害及防治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169篇 |
2012年 | 139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30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利用60Co-γ辐射,以共辐照接枝技术制备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丙烯酰胺(Acrylamide,AM)接枝率和单体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条件为:辐射剂量15 kGy,淀粉与AM质量配比0.5∶1,阻聚剂添加量0.02%AM,单体浓度5%,产品接枝率达244%,单体利用率达171%。接枝产物通过Mannich反应阳离子化后考察其对剩余污泥絮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絮凝剂(CSPAM)对剩余污泥的絮凝效果优于市售PAM,且CSPAM最佳用量小于PAM。 相似文献
342.
异位稳定化技术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在国内外已有应用,但鲜有大规模工程应用时的控制关键及操作要求的报道。本研究根据异位稳定化处理技术的特点,采用该技术处理重金属复合污染且修复时间有限的目标污染场地,通过合理控制稳定剂投加量、土壤理化性质、施工工艺及养护条件等各项影响因素,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可为类似污染场地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343.
有关呼吸防护用品的知识非常重要,它不仅使我们了解每类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其局限性,因为没有一种防护用品是万能的,所以这些知识可帮助我们做出尽可能安全的选择。呼吸防护用品主要分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类(表1)。 相似文献
344.
强调了劳动安全卫生设计的重要性,就《废气治理环保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专篇》的编写方法进行了说明。指出了环保项目中常见的危险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45.
我厂工业废水处理及闭路循环与生产工艺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厂生产工艺及污水治理的思路.取消黄血盐工序,上PT水处理装置,将改善我厂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指标,具有不可估量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46.
为研究城市街景环境与社会安全事件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融合语义分割技术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基于国内典型城市街景环境数据和社会安全事件数据,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校正拟合因子R2在0.744~0.841之间,拟合效果较好,街景环境要素指标与社会安全事件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绿视指数和天空开阔指数与社会安全事件在大部分区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交通信号指数、汽车指数和人群聚集指数与社会安全事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安全规划和社会安全风险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47.
348.
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盐(盐度7%,以NaCI计)高磷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进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除磷效能影响显著。初始pH为8时,磷酸盐还原除磷率达到最高,平均值为65.45%。同时,初始pH值还会影响污泥中活性磷的形成以及基体对磷化氢的吸附。此外,偏碱性有利于磷形态转化,且BD-P(主要是一些可溶性的、还原性强的、带有Fe-P化合物的集合)含量的高低调控着生物膜内间隙水中溶解态可反应性磷(DRP)和可还原水溶态磷(RSP)含量,最终决定着磷酸盐还原进程。随着初始pH值的升高,污泥对磷化氢的吸附能力降低导致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MBP)含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349.
350.
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与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动态碳库,其微小的变化可能带来对全球大气CO2浓度的较大变化。颗粒态有机碳在土壤中周转速度较快,比土壤总有机碳更易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对于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固定过程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不同的耕作、轮作和施肥处理的14年28茬的紫色土长期试验土壤,分析有机碳与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及不同深度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长期垄作免耕并实行水稻(Oryza sativa)油菜(Brassica)轮作的利用方式下,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态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利用方式下,而稻油水旱轮作平作利用方式下最低。整个耕层0~3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8.92~29.98g·kg-1之间,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变幅为0.54~3.43g·kg-1之间,且存在随深度递增而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态有机碳都可用作评价利用方式影响紫色水稻土土壤质量变化与固碳能力的有效指标,但颗粒有机碳对于管理措施的响应更为敏感。从总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的关系来看,不同管理下有机碳的增加与土壤物理保护能力的提高有关。垄作免耕(稻油)的利用方式最有利于有机碳的保护和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