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35篇 |
免费 | 410篇 |
国内免费 | 39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42篇 |
废物处理 | 660篇 |
环保管理 | 882篇 |
综合类 | 5265篇 |
基础理论 | 1732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3961篇 |
评价与监测 | 400篇 |
社会与环境 | 327篇 |
灾害及防治 | 4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59篇 |
2022年 | 499篇 |
2021年 | 415篇 |
2020年 | 311篇 |
2019年 | 277篇 |
2018年 | 372篇 |
2017年 | 483篇 |
2016年 | 550篇 |
2015年 | 691篇 |
2014年 | 830篇 |
2013年 | 1066篇 |
2012年 | 924篇 |
2011年 | 914篇 |
2010年 | 703篇 |
2009年 | 684篇 |
2008年 | 752篇 |
2007年 | 604篇 |
2006年 | 509篇 |
2005年 | 377篇 |
2004年 | 292篇 |
2003年 | 362篇 |
2002年 | 317篇 |
2001年 | 261篇 |
2000年 | 261篇 |
1999年 | 246篇 |
1998年 | 251篇 |
1997年 | 244篇 |
1996年 | 225篇 |
1995年 | 177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株高效脱硫脱氨氮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运行稳定的能同步脱臭的曝气生物滤池中采集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能高效脱硫脱氨氮的菌株TS-1。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TS-1为革兰氏阳性菌,杆状;菌落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表面光滑,乳白色半透明;V-P试验阴性,能水解淀粉和明胶,利用柠檬酸盐生长;对菌株进行16S rRNA的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分离菌株TS-1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同源性达到99%;以16S rRNA同源性为基础构建了包括24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株TS1与Bacillus megaterium在同一分支。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其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在常温(30±2)℃、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处理pH 7、S2-和NH+4-N分别为80 mg/L和88 mg/L的水样40 h,硫化物和氨氮的脱除率分别为91.8%和96.6%。 相似文献
82.
膜生物反应器中新型无纺布膜过滤特性及膜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无纺布和聚偏氟乙烯平板膜组件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的对比实验,研究无纺布膜的过滤特性。结果表明,2种膜的膜生物反应器COD、氨氮平均去除率均>90%。过膜压力变化表明在长期运行条件下,无纺布可适于作为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介质,其过滤机理为膜表面滤饼层形成动态膜,从而增强了膜截留能力。膜污染研究表明,无纺布膜阻力主要来自滤饼层(占总阻力的83.6%),经清洗后膜通量可恢复至94%。扫描电镜显示膜表面滤饼层较厚,结合膜阻力分析结果认为,该滤饼层对膜污染和可逆性影响较大。对膜表面和膜孔中胞外聚合物(EPS)的红外分析证实,其中含有蛋白质和多糖物质,而且组分分析表明蛋白质是膜污染物EPS中的主要组分,在膜孔中的含量比滤饼层中还高。 相似文献
83.
以天然矿物质沸石、细砂及煤渣取代传统滤料构建复合基质生态床,表面种植景观植物,采用下向流-上向流运行方式修复北方景观水体。分别进行静态实验及不同循环速率下的动态实验,考察对水体污染物去除过程。结果表明,2种运行方式下对水体NH+4-N去除率都在85%以上,其中以1 h为循环周期的运行方式去除率达97%,较静态提高12.8%;TN去除率最高为84%;TP去除不稳定,过程缓慢。煤渣层对NH+4-N的去除效果差,硝化作用不彻底与反硝化作用的加强使下层出水NH+4-N 、NO-2-N及NO-3-N浓度均高于上层。提高循环速率有利于对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84.
不同高级氧化法对水中低浓度药物甲硝唑降解过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UV、H2O2、UV/H2O2、Fenton、UV/Fenton和UV/TiO2方法,对水中低浓度的药物甲硝唑进行降解。通过HPLC和UV-Vis光谱得到的甲硝唑去除率。详细讨论了Fe2+、TiO2和H2O2的初始浓度以及溶液的初始pH值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V/Fenton和UV/TiO2 2种系统对水中低浓度甲硝唑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前者的光催化效率更高。在甲硝唑浓度=6 μmol/L,H2O2和Fe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5 mg/L和2.94 μmol/L,pH=4的条件下,UV/Fenton方法对甲硝唑水溶液光催化的最佳效率为95.8%。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NCTS-M对中性兰染料的絮凝性能。通过测量絮体的Zeta电位以及对絮体进行彩色电视显微扫描初步探讨了该絮凝过程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当投加量为30 mg/L,pH=6时,絮凝效果最明显,脱色率可达93.1%。其絮凝机理主要是压缩双电层以及高分子吸附架桥作用,以压缩双电层为基础。絮凝剂中镁离子在中性条件下对絮凝过程也起到了较强的助凝作用。 相似文献
86.
强化生物通风修复过程中柴油衰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生物通风技术对于修复因地下储油罐泄漏引起的土壤污染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柴油泄漏污染土壤,从土柱中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剖面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及降解模式角度,分析了其自然衰减和强化生物通风过程。结果表明:初始柴油浓度直接影响着各柱在自然衰减和强化生物通风过程中柱内的残余TPH平衡分布曲线的形状和浓度峰值位置;在前期自然衰减过程中(约1个月),当土壤中的柴油浓度为5 000~40 000 mg油/kg土时,整个柱内TPH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力扩散迁移的结果;当土壤中的柴油浓度≤5 000 mg油/kg土时,其TPH的变化不仅是重力扩散迁移作用的结果,生物降解作用也存在;通风约2个月后,抽提作用对于保持土柱上部柴油浓度稳定变化的意义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87.
88.
环糊精聚合物对苯胺的吸附和脱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和表征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研究了β-CDP对苯胺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β-CDP对水溶液中的苯胺具有一定的吸附量。用Langmuir, 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吸附等温式拟合了平衡等温数据,并计算出每个模型的参数。苯胺在β-CDP上的吸附符合D-R方程,吸附过程是热力学自发行为。在乙醇中,β-CDP的脱附能力很强,且可循环使用多次。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