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19篇
安全科学   146篇
废物处理   112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1182篇
基础理论   347篇
污染及防治   601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14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The degrad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imazine (SIM),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plate counts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nd most probably number (MPN) of SIM degraders in uninoculated non-rhizosphere soil, uninoculated rhizosphere soil, inoculated non- rhizosphere soil, and inoculated rhizosphere soil were measured. At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20 mg SIM/kg soil, the half-lives of SIM in the four treated soils were measured to be 73.0, 52.9, 16.9, and 7.8 d, respectively, and corresponding kinetic data fitted first-order kinetic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er degradation rates of SIM were observed in rhizosphere soils, especially in inoculated rhizosphere soil. The degrad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IM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microbial process. Vegetation could enhance the magnitude of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ies, microbial biomass content,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l community, but did little to influence those community components responsible for SIM degradation. This suggested that rhizosphere soil inoculated with microorganisms-degrading target herbicides was a useful pathway to achieve rapid degradation of the herbicides in soil.  相似文献   
902.
在LAS和AE单一毒物对彭泽鲫的毒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Cu-LAS、Zn-LAS、Cu-AE、Zn-AE四种组合的复合污染对彭泽鲫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LAS的毒性大于AE的毒性;Cu、Zn均能增强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作用,促进作用为Cu〉Zn;Cu对表面活性剂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随浓度的升高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增强;但Zn对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影响的规律性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903.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综述了非点源污染的定义、特征、污染现状以及危害,并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技术方法方面的进展,指出利用与RS、GIS的紧密结合来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对非点源污染过程进行模拟是进行非点源污染研究必然的发展趋势,并简单介绍了两个在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和SWAT模型,最后讨论了利用模型模拟非点源污染过程的优势。  相似文献   
904.
运用无土栽培技术,通过石龙芮和酸模对生活污水的降解实验,对两种植物作为湿地植物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表明两种植物对污水中的营养元素都具有较好的去除,N、P元素的最终去除率都能达到80%,石龙芮对COD的去除达到45%左右,而酸模对COD的去除可达50%。相对于单一植物系统来说,石龙芮一酸模复合植物系统可对生活污水中的P元素和COD的去除更高。研究表明石龙芮和酸模都可以作为人工湿地植物,用来处理生活污水,而两种植物都具有耐寒性,可以提高人工湿地在冬季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05.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encoding metabolic pathways for xenobiotic compounds in bacteria often resides on catabolic plasmid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know the location of the genes for degrading 1,2,4-trichlorobenzen. In this paper a 1,2,4-trichlorobenzene-degrading strain THSL-1 was isolated from the soil of Tianjin Chemical Plant using 1,2,4-trichlorobenzene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Pseudomonas stutzeri through morphologic survey and 16S rDNA sequence determination. A plasmid was discovered from strain THSL-1 by using the alkali lysis method. When the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JM109 by the CaCl2 method, the transformant could grow using 1,2,4-trichlorobenzene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and had the degradation function of 1,2,4-trichlorobenzene. Therefore, it could be deemed that the plasmid carried the degradative genes of 1,2,4-trichlorobenzene.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plasmid was finally determined to be 40.2 Kb using selectively three kinds of restricted inscribed enzymes (HindIII, BamHI, and XholI) for single cutting and double cutting the plasmid pTHSL-1, respectivel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5, 25(4): 385–388 [译自: 中国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906.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华坝水源区是昆明市重要的优质饮用水源地,是昆明市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近几年来,随着水源区人口增加,水源区水质与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分析了目前松华坝水源区水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浅析了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松华坝水源区生态环境与人口发展的关系,预测了水源区人口的发展趋势与水源区污染物的排放趋势,提出了水源区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与相应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907.
微电解+Fenton试剂预处理染料废水工程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电解+Fenton试剂预处理是有效地解决染料废水不可生化性和色度的一种简单方便技术。通过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微电解+Fenton预处理染料废水能够提高其可生化性,降低色度,联用传统的生化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染料废水能够实现达标排放,污染物COD的平均去除率达97%以上。该工艺处理系统运行2年,效果明显、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08.
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主成分分析能够从众多因子中筛选出主要成分,对数据结构进行简化,为后续工作筛选主要因子提供依据等优点,分别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并将其应用于水质评价中。以淮河安徽段干流的十一个断面为例,选取了八个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涉及因子较多,且因子间相关性相对较大的水质进行评价时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9.
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家乐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旅游在中国农村地区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指导。目前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环境问题尤为显著,如:垃圾废物随意排放、土地利用混乱带来的水土流失、农民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引起的环境过度负荷等。本文以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从农家乐旅游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出发,分别对参与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农户之间、参与与不参与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农户之间以及当地政府与参与农家乐旅游的农户之间进行了简单博弈分析,从而为农家乐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可行性观点。  相似文献   
910.
Fenton反应是H2O2在Fe^2+催化作用下产生氧自由基并氧化污染物的高效方法。但影响Fenton反应过程H2O2分解及其有效利用率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Fe^2+]要求控制在3mmol/L以上。酚类体系H2O2的有效利用率不受H2O2浓度变化的影响,但受初始COD的影响,一般表现为随COD的增加,H2O2有效利用率迅速增加。当初始COD一定时,H2O2浓度在600mg/L和1800mg/L时,一元酚与二元酚体系的H2O2有效利用率均出现了两个峰值,前者的峰值分别为11.83gCOD/gH2O2和12.99gCOD/gH2O2,后者的峰值分别为9.01和11.95gCOD/gH2O2。而醇类体系H2O2的有效利用率受H2O2浓度的影响较大,但与初始COD的关系不明显。当H2O2浓度低于300mg/L时,乙醇比对照体系H2O2的分解率高1-3%,而有效利用率仅为0.6gCOD/gH2O2;随H2O2用量的继续增加,其有效利用率趋于0gCOD/gH2O2。而二元醇体系H2O2有效利用率与其浓度间呈“倒U”型规律,H2O2低于300mg/L时,其有效利用率仅为1.25gCOD/gH2O2;H2O2浓度在300mg/L~900mg/L之间时,其有效利用率可达8.96gCOD/gH2O2;其后随着H2O2的增加,有效利用率迅速下降到与乙醇体系相当。在混合体系中,醇羟基和酚羟基所占比例对H2O2有效利用率也有显著的影响,当乙醇比例小于60%时,H2O2有效利用率稳定在13.0gCOD/gH2O2;随乙醇比例的增加,其对H2O2的分解抑制效应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H2O2有效利用率也逐渐下降到近于0gCOD/gH2O2,说明这部分H2O2并没有得以有效地分解用于氧化废水中的COD,这在工程实践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