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699篇
安全科学   154篇
废物处理   105篇
环保管理   140篇
综合类   1039篇
基础理论   30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30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91.
研究了在模拟太阳光下,采用银修饰的碘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Ag/I-TiO2)对某食品厂山核桃加工废水进行光催化预处理的效果。结合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的表征结果,来分析催化剂结构对于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Ag含量、废水初始pH(pHi)和光照时间等因素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及水质可生化性(B/C)提高的影响。并得出适宜的反应参数为:3%Ag含量;pHi为6;光照时间为240 min。在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45%,废水B/C比由0.17上升到0.31。光催化氧化法能够有效降低山核桃加工废水的COD含量,并达到显著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2.
以Fe3O4/TiO2作为磁性光催化剂,采用光磁耦合技术处理模拟印染废水。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光磁耦合废水处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考察了磁场强度、磁性光催化剂投加量、pH值和光照时间对光磁耦合废水处理的影响。通过Design-Expert 7.0.0软件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磁场强度73.95 mT,磁性光催化剂投加量1.13 g/L,模拟废水pH值13,光照时间12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实验,脱色率为88.60%。  相似文献   
693.
复合填料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本研究以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选择了以粉煤灰和腐熟牛粪作为填料配合土壤的2套不同装填方式的土壤渗滤系统,分别用于去除污水中的COD、总磷、总氮和氨氮。系统1对COD、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8%、98.1%、78.4%和93.7%,系统2的去除率分别为87.1%、96.0%、73.4%和95.5%。结果表明,两系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两系统的去除效果发现,装填方式对COD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而对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差异显著。但从污水处理效果综合比较,以分层装填方式的系统1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全混合装填方式的系统2。  相似文献   
694.
气田高浓度含硫废水的化学氧化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亚硫酸钠(Na2SO3)氧化法对气田高含硫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硫化物初始浓度、Na2SO3/Na2S(摩尔比)、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对Na2SO3氧化去除硫化物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氧化产物的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Na2SO3/Na2S(摩尔比)为0.7、初始pH值为5和反应时间为5 min时,硫化物从1 100 mg/L降至1.80 mg/L,去除率高达99.84%,达到了气田回注水水质标准。元素分析发现,氧化产物中C、N、S、H和O元素的含量分别为0.11%、0.06%、98.73%、0.90%和1.10%,且其产率达到90.59%。  相似文献   
695.
废水处理工艺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存在可能会对生物处理过程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为探明此类污染物对废水生物处理主体活性污泥性能等方面的影响,采用间歇培养法研究了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存在对活性污泥性能如胞外聚合物(EPS)、污染物处理能力、脱氢酶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的存在会导致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总量及其主要组分蛋白质和多糖增加,以产生保护屏障;且由于污泥絮体解体,细胞破裂导致EPS中DNA和色氨酸含量增加。同时,由于蛋白质大量增加引起的表面负电荷的增加,使污泥疏水性增强,絮凝性能恶化;污泥絮体解体导致污泥颗粒变小,SVI也随之下降;在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急剧下降的同时,出水TOC迅速升高。此外,抗生素类污染物在抑制活性污泥中大部分细菌的同时,对部分菌群也有刺激生长作用,最终导致活性污泥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活性污泥的EPS和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大于磺胺类,而对污水处理能力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则不如磺胺类。抗生素类污染物的长期存在会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絮凝性能、脱氢酶活性以及活性污泥群落结构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导致出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696.
采用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和自然挂膜3种不同方式形成生物滴滤塔,考察挂膜方式对生物滴滤塔去除H2s恶臭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H2S浓度为5mg/m3时,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自然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出气H2s浓度分别为15.7~17.4、11.6~14.8和15.0~15.9μg/m3;塔内压降分别为3—4mm水柱、6mm水柱和4—5mm水柱;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的浓度分别为14、22和17mg/L,硫的转化率分别为45%、60%和50%。当进气H2S浓度增大至7mg/m3时,3个塔经过7d的调整后,均能达到稳定状态,稳定后3个塔中出气H2s浓度和压降基本没变,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浓度依次增大至25、31和30mg/L左右。采用活性污泥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处理H2s的能力比菌剂挂膜和自然挂膜的高。  相似文献   
697.
亚硝态氮对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工艺处理畜禽粪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反应对畜禽粪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氮的去除效率,应用畜禽粪水于接种颗粒污泥的厌氧混合式反应器,进行不同COD与亚硝态氮浓度比值(COD/NO-2-N)对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反应的影响研究。通过实时监测反应器内COD、凯氏氮(TKN)、辅酶F420、β-葡萄糖苷酶、产气率、pH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等指标得出,COD/NO-2-N为30/1、40/1时,COD去除率、辅酶F420和β-葡萄糖苷酶含量与空白无亚硝态氮的变化规律一致,亚硝态氮几乎未对糖类水解菌及产甲烷菌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而COD/NO-2-N为10/1、20/1时,COD去除率、辅酶F420和β-葡萄糖苷酶含量较低,糖类水解菌及产甲烷菌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98.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以丙酸钠作为单一碳源,分别设置温度为5、15、25、35℃的4组序批式反应器(R1、R2、R3、R4),考察了温度对单级好氧工艺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运行阶段,R1、R2、R3、R4出水磷浓度分别为4.05、2.17、1.34和0.11 mg/L,去除效率分别为61.5%、79.3%、87.2%和99.0%,吸磷速率分别为0.501、1.432、2.538和3.700mg P/(g VSS·h),即提高温度有利于磷的去除。此外,各反应器中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和外切磷酸盐酶(PPX)活性分别为0.093、0.213、0.376、0.549 U和0.010、0.019、0.029、0.025 U,导致吸磷速率和释磷速率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影响聚磷菌PPK和PPX的活性,从而影响除磷效果。静置阶段,聚磷菌体内储能物质糖原质和聚羟基脂肪酸酯基本保持不变,但各反应器均出现了释磷现象,聚磷作为主要供能物质,单位释磷量分别为1.95、6.42、9.90和9.56 mg P/(g TSS),提高温度可促进静置段聚磷分解提供能量,从而驱动好氧吸磷达到更好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699.
为了去除并回收兰炭废水中的高浓度挥发酚类物质,实验研究了甲基异丁酮溶剂在不同条件下对兰炭废水中挥发酚的萃取及回收效果。结果表明,萃取时间为10 min,温度为35℃,p H低于8.0,萃取体积比(萃取剂体积/兰炭废水体积)在大于1∶5时,经过萃取后废水中挥发酚浓度由6 385 mg/L降至230 mg/L,去除率高达96.4%,有效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的负担。而萃取剂经过蒸馏分离后,挥发酚的回收率可达95%以上,甲基异丁酮的损耗率为0.18%~0.2%。实验表明,甲基异丁酮是一种可以长期循环使用的工业萃取剂,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0.
Nutrient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submerged macrophyte communities in shallow lake ecosystems.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potential interactive effects on the submerged macrophytes and competition outcome of macrophyte–phytoplankton. We performed a mesocosm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of three submerged macrophytes in relation to phytoplankton/epiphyton with nutrient and bicarbonate enrichment.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42 d), increase in nutrient loading in water column resulted in a substantial burst of phytoplankton and epiphyton growth and increased light attenuation. When combined with nutrient loading, bicarbonate enrichment also resulted in a heavily phytoplankton- and epiphyton-dominated state, although bicarbonate enrichment per se does not cause the phytoplankton and epiphyton growth. However, increase in nutrient loading in water column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individual performances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the three submerged macrophytes and bicarbonate enrichment increased the effect of eutrophication on two dissected-leaf macrophytes (M. spicatum and E. nuttallii).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species-specific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s occurred when submerged macrophytes in an environment with high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epiphyton. This study highlighted that increase in nutrient loading and bicarbonate in water column is likely to interactively impact both abiotic and biotic properties of a freshwater ecosystem. The interactions of these two factors could select macrophyte species that are able to resist the shading from phytoplankton/epiphyton, making these species more dominant in natural freshwater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