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0篇 |
免费 | 720篇 |
国内免费 | 15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6篇 |
废物处理 | 98篇 |
环保管理 | 180篇 |
综合类 | 1205篇 |
基础理论 | 296篇 |
污染及防治 | 596篇 |
评价与监测 | 83篇 |
社会与环境 | 63篇 |
灾害及防治 | 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37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97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5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源水水质的恶化给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带来了挑战.生物过滤是饮用水消毒输配之前管理、维护及增强颗粒滤料表面生物活性以去除有机和无机物的过程.由于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生物过滤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生物过滤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对水中溶解性有机质(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微量污染物的削减、嗅味化合物及氨氮的去除等.此外,针对生物过滤在水深度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含氮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生成、低温下生物过滤效能下降等挑战,并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2.
143.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环境污染现状,提出了兴建产业化的污水处理生态工程,科学地发展污灌,既有效地改善了京杭运河(徐州段)的水环境质量,又使徐州市城市污水得以资源化利用,对促进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4.
基于福建三明499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测算了生态公益林现金直接补偿和岗位性补偿对农户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现金直接补偿和岗位性补偿对生态保护和农户增收都是正效应。现金直接补偿对农户增收效应不显著,而岗位性补偿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净效应分别达55.4%和57%。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补偿方式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增收效应也不尽相同,其中现金直接补偿不利于贫困户增收,而岗位性补偿对不同收入的农户都具有正向显著增收效应。此外,从生态公益林的根本使命出发,可以发现现金直接补偿和岗位性补偿对生态保护的净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故此,科学规划生态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户增收双重效应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45.
为了考察生活垃圾复垦排矸场的渗滤水特性,对垃圾与矸石在三种不同堆置方式下重点考察了渗滤水pH值、COD、F~-、Cr~(6 )和全Hg浓度;并对腐熟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容重、含水量及饱和水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研究表明,垃圾与矸石均匀混合堆置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6.
黄磷是一种剧毒物,在化工、农药等领域广泛的使用,鉴于它的毒性以及使用广泛性,对环境有着很大影响,因此,黄磷的监测分析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环境意义。建立了水体中黄磷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水样经正己烷萃取、浓缩后,由含P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0 0~3.00 mg/L,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1,方法检测限为0.02μg/L,实验考察了不同类型水体的回收率,范围在49.1%~89.0%之间。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黄磷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7.
148.
149.
Nowadays, more people tend to spend their recreational time in large national parks, and trace metal(loid)s in soils have attracted long-term attention due to their possible harm to human health. To investigate the pollution levels, potential sources and health risks of trace metal(loid)s in road soils, a total of eight trace metal(loid)s (including As, Cd, Cr, Cu, Ni, Pb, Zn and Hg) from 47 soil samples along roads were studied in the Huangshan National Park in Sou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 Cd, Pb, Zn and Hg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s of pollution compared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background values. According to the pollution indices, Hg and Cd were recognized as significant pollutants presenting moderate to high ecological risk. Combin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affic,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and natural sources were the potential origins of trace metal(loid)s in this area, with contribution rates of 39.93%, 25.92%, 10.53% and 23.62%, respectively. Non-carcinogenic risks were all negligible, while the carcinogenic risk of As was higher than the limit (1 10−6). Moreover, children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trace metal(loid)s by ingestion which appeared to be a more important exposure pathway than dermal contact and inhalation. The contribution rates of different sources to non-carcinogenic risks and carcinogenic risks were similar among children and adults, while traffic and industrial sourc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ealth risks. This study will give more insights to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of trace metal(loid)s in national parks. 相似文献
150.
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讨论了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北京市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选取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怀柔区和石景山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实验区工业领域典型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分析了高能耗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情况及其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怀柔和石景山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均呈现能源消费高度集中的主要特征。此外,对代表性企业实施的余热回收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改造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继续深入挖掘潜力,为"十二五"期间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业节能工作的深化和细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