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402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200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91.
考察了我国各地膨润土的化学组成以及各类型矿床矿样间的差异性 ,并对膨润土各化学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硅和铝相对含量的变化是控制膨润土化学成分最主要的因素 ,富镁环境有利于蒙脱石形成 ,钛含量在供试样品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92.
MTO/FCC反应器高温高压设备的隔热衬里发生局部开裂或破碎时,该部分衬里将保持全部或部分隔热功能。以衬里的破坏厚度和破坏高度作为控制变量,研究衬里破坏程度对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温度为750℃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和破坏高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温度逐渐升高,且存在温度上限;当衬里设备存在"施工缝"缺陷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增高,最大温度为546℃;当衬里破坏厚度超过80%时,金属壳体最高温度为346℃,验证了国外手册中衬里破坏决策书选取350℃为极限温度条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93.
本文以二号紫铜(T2)、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20号碳钢管为例,介绍了中小口径薄壁管的冷轧加工成形的工艺及生产出现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94.
万军  胡平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5-8,19
在分析中国现行环境投资体制的现状基础上,结合OECD^[1]和过渡经济国家^[2]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地方型环境基金实施情况,从环境信贷和投资的角度提出了推行环境基金的一般框架构想,并提出了环境基金运作的一般流程,分析了环境基金自身的实施运作过程以及与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项目周期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395.
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拉善荒漠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亚洲荒漠区最东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阿拉善荒漠植被,历来成为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三大绿洲的天然保护屏障。然而,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气候干旱、沙尘暴频繁、黑河下泻水量锐减,水资源危机,造成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土地盐渍化加重。成为我国沙尘暴主要尘源地区之一。植被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面积缩小,保护功能强大的乔、灌、草植被,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减少消失。绿洲萎缩,濒临消亡,濒危物种亟待抢救。沙漠化面积扩大,吞并草场,埋没农田。每年以1000平方公里速度扩张,沙进人退现象加重,生态难民增多。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向前推进,倾入黄河,阻断公路、铁路、吞食盐场,直接经济损失巨大。阿拉善的生态危机和居延绿洲的严重衰退,直接影响到国防和航天建设。也威胁到了相邻省区以及黄土高原的工农业生产,甚至波及到华北、西北,以及更远的江淮地区。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不是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全民族的问题,已引起国家及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96.
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双酚A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ol-gel法制备TiO2薄膜。以该薄膜为催化剂,研究了在H2O2存在的条件下,对内分泌干扰物质双酚A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分别讨论了pH值、H2O2的加入量、双酚A的初始浓度以及光照时间对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30mg/L的H2O2中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双酚A溶液光照180min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397.
环境微生态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可用于环境微生态研究的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出现.利用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直接对环境样品的总DNA进行分析,绕开菌株分离和培养瓶颈,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相关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全面地分析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对目前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态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包括rDNA基因序列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核酸杂交和DNA芯片等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98.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turally occurring radioisotopes ((232)Th, (228)Th, (230)Th, (228)Ra, (226)Ra, and (40)K) in typical Korean foods were evaluated. The daily intakes of these radioisotopes were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concentrations in typical Korean foods and the daily consumption rates of these foods. Daily intakes were as follows: (232)Th, 0.00-0.23; (228)Th, 0.00-2.04; (230)Th, 0.00-0.26; (228)Ra, 0.02-2.73; (226)Ra, 0.01-4.37 mBq/day; and (40)K, 0.01-5.71 Bq/day. The total daily intake of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radioisotopes measured in this study from food was 39.46 Bq/day. The total annual internal dose resulting from ingestion of radioisotopes in food was 109.83 muSv/y, and the radioisotope with the highest daily intake was (40)K. These values were same level compiled in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399.
分别以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为吸附剂,在不同的吸附条件(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不同浓度离子共存)下,探讨对Cu~(2+)和Cr~(6+)的吸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形态污泥对Cu~(2+)的吸附能力较强,其中颗粒污泥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7.1,吸附时间30 min,温度30℃,而絮状污泥在弱酸的环境下(pH值为4~7.1)对Cu~(2+)的吸附效果较好;在上述条件下,絮状污泥和颗粒污泥对Cu~(2+)的吸附量分别为22.26 mg/g和23.62 mg/g;Cu~(2+)的存在有利于污泥对Cr~(6+)的吸附,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400.
In this study, N-doped porous carbons were produced with commercial phenolic resin as the raw material, urea as the nitrogen source and KOH as the activation agent.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carbonization-nitriding-activation three-step method, a facile two-step process was explored to produce N-incorporated porous carbons. The as-obtained adsorbents hold superior CO2 uptake, i.e. 5.01 and 7.47 mmol/g at 25?°C and 0?°C under 1 bar, respectively.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N species on the surface and narrow micropores of the adsorbents decide their CO2 uptake under 25?°C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se phenolic resin-derived adsorbents also possess many extremely promising CO2 adsorption features like good recyclability, quick adsorption kinetics, modest heat of adsorption, great selectivity of CO2 over N2 and outstanding dynamic adsorption capacity. Cheap precursor, easy preparation strategy and excellent CO2 adsorption properties make these phenolic resin-derived N-doped carbonaceous adsorbents highly promising in CO2 cap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