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8篇 |
免费 | 399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5篇 |
废物处理 | 62篇 |
环保管理 | 159篇 |
综合类 | 953篇 |
基础理论 | 342篇 |
污染及防治 | 360篇 |
评价与监测 | 73篇 |
社会与环境 | 111篇 |
灾害及防治 | 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21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34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502.
微生物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采用微生物(氧化亚铁硫杆菌,简称TF菌)法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比较了传统的工业化 方法稀硫酸吸收法(千代田法)与本法的优劣,研究了液气化、二氧化硫浓度、三价铁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收效率的影响;分析了脱硫反应前后吸收率pH值、三价铁离子浓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液气比(12.5L/Nm^3 以上)、二氧化硫浓度(1000-5000ppm)和三价铁离子浓度(0.6g/L以上)能使该法具有较高(>98%)的脱硫率。在常温常压操作条件下,微生物法的脱硫率远优于千代田法,具有一定的工业化价值。 相似文献
503.
Huan He Bo Tang Cheng Sun Shaogui Yang Weijuan Zheng Zichun Hua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2011,5(3):409-416
High-affinity and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cadmium-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 complex have been
produced using the hybridoma technique. A hapten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UV-Vis.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cadmium in aqueous
sample was developed.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with high level of binding affinity for Cd-IEDTA-BSA and high specificity for
soluble Cd-EDTA complex showed less than 0.99% cross-reactivity with other 11 metals.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0.10 μg·L−1, and the effective linear range was 10−1–103 μg·L−1. The intra- and inter-assay coefficient variations were 1.5%–6.3% and 3.2%–7.4%, respectively. The spike recovery in different
water samples were between 98.5% and 110.3%.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is assay was well below the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of cadmium (3 μg·L−1), and the working range was wider than that of other methods which showed the range of 2.19–86.38 and 0–103 μg·L−1. The competitive ELISA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was sensitive and accurate in the screening of cadmium in aqueous samples.
The results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an immunoassay kit for cadmium. 相似文献
504.
生态危机,环境恶化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伦理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解决必须诉诸环境伦理信念.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在古代蕴涵了丰富的生态哲学,其中有许多与现代环境伦理思想相通之处.对世界观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等,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05.
核电站气载放射性流出物环境辐射剂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大亚湾核电站正常工况下气载放射性流出物对80km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的公众所致辐射剂量。根据大亚湾核电站2001年气载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量,逐时观测气象数据及相关参数,选用修正的高斯烟羽模型和美国核管会导则1.109的食物链模型,运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编制的AIRDOS-EPA程序,程序经修改后适合于中国核设施的计算。计算得到2001年大亚湾核电站气态放射性流出物对周边80km范围内的公众所致的年均集体剂量为4.722E-3人·希,最大个人有效剂量为1.362E-8希。结果表明,2001年大亚湾核电站正常工况下,气载放射性流出物对周围公众造成的剂量当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对周边地区居民健康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06.
以上清液浊度和沉降面高度作为表征煤泥水沉降性能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软件--Design Expert software设计研究了粘土类型、pH值、絮凝剂用量、水质硬度和煤变质程度五个因素对煤泥水静态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类型是影响絮凝效果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在相同条件下,含高岭石的煤泥水比含蒙脱石的煤泥水上清液浊度大,而沉降面高度小.pH值越大,上清液浊度越小,但沉降面高度越高;絮凝剂用量对两个指标影响都不显著,其值越大,上清液浊度越小,沉降面高度越大;提高水质硬度有利于降低上清液浊度和沉降面高度,但影响不显著;煤变质程度对两种指标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07.
QHSE管理体系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依据GB/T19001、GB/T24001、GB/T28001及Q/SY2.2-2001的要求而制定的.该体系突出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在目前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已经成为石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走向国际市场的准行证. 相似文献
508.
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武汉市为例,利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节点,构建武汉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武汉市共有98个生态源地,面积为2 214.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5.82%,生态源地类型主要为水体,符合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泊星布的水资源生态特点;提取重要生态廊道80条,长度为928 km,廊道相互交错,形成“五横四纵”的稳定生态网络结构;判别了6个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的关键区位,保障生态空间整体连通性),最终组合构建了武汉市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网络体系。以“源地—生态廊道—生态节点”模式的生态格局构建,能够识别重要生态功能区,明确区域生态安全风险,可为武汉市的城市生态安全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509.
应用密闭箱法首次测定了南极法尔兹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CH4 排放通量 ,并估算了该半岛植被土壤在夏季 2个月内CH4 的排放总量 .结果表明 :在晴好天气条件下 ,苔藓土壤CH4 排放通量可能呈现双峰型变化特征 ;而在雨、雪等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下 ,CH4 通量变化无规则 ,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化 ,且与温度的响应关系不明显 ;苔藓土壤CH4 通量夏季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温度 ,同时还受降水的影响 .苔藓土壤吸收CH4 总量为 0 6 6 5 3× 10 2 kg ;地衣土壤吸收CH4 总量为 0 76 0 3×10 2 kg .由此可见 ,该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起着大气CH4 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