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12篇 |
免费 | 626篇 |
国内免费 | 32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00篇 |
废物处理 | 427篇 |
环保管理 | 692篇 |
综合类 | 5333篇 |
基础理论 | 1404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592篇 |
评价与监测 | 469篇 |
社会与环境 | 353篇 |
灾害及防治 | 3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75篇 |
2022年 | 422篇 |
2021年 | 379篇 |
2020年 | 358篇 |
2019年 | 300篇 |
2018年 | 347篇 |
2017年 | 430篇 |
2016年 | 435篇 |
2015年 | 543篇 |
2014年 | 617篇 |
2013年 | 848篇 |
2012年 | 687篇 |
2011年 | 731篇 |
2010年 | 637篇 |
2009年 | 582篇 |
2008年 | 583篇 |
2007年 | 513篇 |
2006年 | 489篇 |
2005年 | 379篇 |
2004年 | 292篇 |
2003年 | 323篇 |
2002年 | 328篇 |
2001年 | 283篇 |
2000年 | 259篇 |
1999年 | 223篇 |
1998年 | 212篇 |
1997年 | 160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162篇 |
1994年 | 123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掺杂钙钛矿型催化剂LaFexMn1-xO3,并以其为催化剂催化湿式双氧水氧化处理煤气化废水纳滤浓缩液。采用XRD,SEM,FTI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催化剂均具有标准的钙钛矿型结构,其中,LaFe0.9Mn0.1O3的结构稳定,比表面积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中LaFe0.9Mn0.1O3的催化活性最高,且稳定性好,连续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减弱;在H2O2投加量3.0 g/L、n(H2O2)∶n(LaFe0.9Mn0.1O3)=12∶1、反应温度160 ℃、反应压力1 MPa、浓缩液pH 3、反应时间60 min的最优条件下,COD、UV254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9%、95.2%和68.0%,BOD5/COD由0.02提升至0.40,可生化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2.
为了研究逃生者在疏散标识引导下的火灾疏散效率与逃生认知应对规律,基于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果,采用Anylogic软件,对常规标识与增设标识2种教学楼火灾疏散情境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疏散过程中,增设标识能使各疏散出口的疏散时间相对持平,避免了常规疏散中通道过早闲置的现象;人流在一层教学楼的平均疏散时长缩短了约10%,显著缩短了整栋教学楼的疏散时间。据此火灾标识疏散仿真过程与人的认知反应提出了火灾疏散与标识认知应对规律模型。 相似文献
73.
为进一步探索数据挖据技术在组织事故预防工作中的融入性与适用性,基于24Model构建事故预控基础模型,通过预测准确率数值及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对比分析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与神经网络(NN)4种方法对组织事故防控效果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针对事故率控制(Y1)、职业危害预防(Y2)、财产损失3类预测目标(Y3),RF方法均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及稳定性,具有较优的预测性能。根据特征重要度(FI)排序,明确对组织事故水平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安全实践活动认知(SC5)及安全管理程序文件(SMS3),FI值均大于0.150 0。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预测组织事故防控效果提供方法依据,同时为企业安全工作的规划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4.
对南京市1984—2015年Landsat 4/5/7/8卫星TM/ETM+/OLI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利用ENVI遥感软件的FLAASH大气校正模块,进行了区域大气能见度( VIS)遥感反演。结果表明,时间跨度达30余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影像序列反演的VIS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数值较高,“差”能见度(<10 km)的观测率不到6%,21世纪以来VIS下降明显,“差”能见度的观测率为20%~25%。与2010—2015年南京市PM10、PM2.5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在城市空气清洁及污染较轻时,星地监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中到重污染天气时FLAASH算法反演VIS偏高,侧重于代表离主城区距离远的偏远乡野山林地区的能见度状况。 相似文献
75.
综合利用卫星遥感的火点和云覆盖信息,结合气团后向轨迹分析,探讨了由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物的区域尺度输送和本地源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可以发生区域尺度的输送,上风火点与下风城市的污染有明显的相关,将空气污染分为局地型(如,2006年5月31日、2009年11月8日)、区域型(如,2008年10月28日),以及局地区域相结合型(如,2006年6月14日、2007年6月5日、2008年6月2日)3种.应用本文的方法,在有云时,可以通过部分火点和气团后向轨迹分析推测污染物源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表明,秸秆焚烧若伴随高空(500hPa)有槽(或位于槽前),低空存在弱切变,气流由周边向中心辐合;同时,若在均压场控制下,等压线稀疏,风速较小或静风,污染物则易积聚而不易输送;逆温层的形成将污染物禁锢在混合层以下,不利于垂直扩散;再加上较大的相对湿度,有利于霾的形成,造成严重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76.
大气污染因其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细颗粒物(PM2.5)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全面掌握山西省细颗粒物的污染状况与空间分布格局,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和Arc GIS技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对2015年山西省57个空气质量指数监测站提供的PM2.5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PM2.5的浓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由高到低依次为冬、春、秋、夏;PM2.5月平均浓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12月,且高值中心都位于运城;在空间分布上则表现为南部高于北部。全省11个地市级城市有9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超标指数达到7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城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产业结构转型良好的城市,如阳泉、朔州、吕梁、大同;另一类为第二产业发展粗放,工业污染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77.
采用紫外线诱变法对6 株特效菌进行处理,考察了诱变前后菌株理化性能及对难降解底物去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线诱变使菌株形态和ERIC-PCR 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改变;诱变后的菌株对目标难降解底物的降解能力均得到改善,其中, PNCB3、CB4、14357、EM 的降解率提高了20%以上.诱变后菌株经7 代转接后,降解性能无显著降低,具有一定遗传稳定性.诱变后复合菌剂可以明显提高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对难降解物质的CODCr 的去除速率,延滞期缩短近2h,速率常数增大1.68 倍,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抗击负荷与有毒物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8.
随着电能计量准确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注入信号法”在故障选线及电容电流测量中的广泛应用,PT二次侧信号的准确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PT二次侧提取信号时,传统的检测方法检测精度不高,很难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因此,提出将数字相敏检波(DPSD)应用到PT二次侧的信号检测中,该方法的优点是不仅能检测信号幅值大小,同时能检测信号的相位。此外,DPSD检测精度较高,特别适用于低信噪比(SNR)的检测场合。设计DPSD检测算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验证在PT二次侧检测低SNR信号的效果,检测结果证明DPSD有效地抑制了电网中谐波信号和强噪声,并能准确地将感兴趣信号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79.
结合微型钢管桩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冬季工况下流速、布桩形式等因素对微型钢管能量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换热效率增幅随流速的增加成非线性增长且最终趋于稳定,就本项目微型钢管桩而言,最佳流速为0.51~0.77 m/s;桩身轴向最大附加拉应力约为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的53.8%,不会导致桩体破坏;桩身轴向最大附加拉应力与温度改变之间的关系约为σ-T=110ΔT。 相似文献
80.
基于模型试验方法,开展加热(制冷)工作模式下,实心和管式能量桩的热响应测试研究;分析多次加热/制冷循环作用下两种能量桩的热力耦合特性,实测桩顶位移、桩身应变、以及桩侧摩阻力等变化规律,并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实心和管式能量桩的承载特性进行初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直径的管式能量桩换热效率高于实心能量桩,管式能量桩对加热循环的热响应要高于实心能量桩;多次循环后,能量桩桩顶产生塑性沉降、桩身产生微小的塑性应变,桩侧摩阻力值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