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4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2869篇
安全科学   601篇
废物处理   443篇
环保管理   555篇
综合类   4382篇
基础理论   119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464篇
评价与监测   397篇
社会与环境   350篇
灾害及防治   40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481篇
  2014年   602篇
  2013年   738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Ozone (O3) is an important atmospheric oxidant. Black carbon (BC) particles released into the atmosphere undergo an aging process via O3 oxidation. O3-aged BC particles may change their uptake ability toward trace reducing gases such as SO2 in the atmosphere, leading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effects. In this paper, the heterogeneous reaction process between O3-aged BC and SO2 was explored via in-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DRIFTS). Combined with ion chromatography (IC), DRIFTS was used to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ulfate produ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3-aged BC had stronger SO2 oxidation ability than fresh BC, and the reactive species/sites generated on the surface ha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xidation of SO2. Relative humidity or 254 nm UV (ultraviolet) light illumination enhanced the oxidation uptake of SO2 on O3-aged BC. The oxidation potentials of the BC particles were detected via dithiothreitol (DTT) assay. The DTT activity over BC was decreased in the process of SO2 reduction, with the consumption of oxidative active sites.  相似文献   
952.
以石英纤维滤筒采样,采用硝酸-氢氟酸消解体系,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分析方法。分别对两种方法的波长选择、干扰因素、标准曲线、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均可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53.
针对衡水市机动车污染问题,本文选择衡水市代表性路段,对其进行了实验,如采样点的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监测方法及标准和使用的实验仪器,得到了结果与分析,如交通环境中PM10和TSP的变化特征、PM10/TSP比值和交通环境中PM10和TSP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衡水市道路交通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措施,主要是完善城市交通和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发展清洁能源、完善管理体制和加强交通管理宣传教育,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54.
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为了研究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对于污染的影响程度和类型,采用了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斜率关联度模型.以广州、西安和乌鲁木齐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几个具有典型的空气污染因素.结果表明:对于这三个城市而言,燃煤都是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污染因素,而对于不同的城市,其他污染因素对于不同污染物有着不同的影响,在污染治理的时候要分析城市具体所存在的首要污染物以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55.
富里酸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里酸在土壤中的吸附影响着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本文比较了不同pH、离子强度下,富里酸对土壤环境吸附性能的影响,探究了高岭土对富里酸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吸附在高岭土上的富里酸可以改变高岭土的结构,与高岭土空白样相比,复合体的结构更加分散.高岭土的不同组分对富里酸的吸附容量不同,对富里酸不同官能团的亲和性也存在明显差异.富里酸在高岭土上的吸附及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作用,与烷基、芳香基团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6.
主要阐述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的校准曲线斜率、截距参考值的分析.文章收集了临安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自2012年以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氨氮校准曲线制作的一系列原始数据,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校准曲线、残余标准偏差、斜率扩展不确定度、截距扩展不确定度开展了详细讨论,得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氨氮校准曲线截距a值、斜率b值实验室参考值.此结果对实验室分析人员判定氨氮项目校准曲线制作是否合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7.
基于环境库兹尼茨理论(EKC),选取1995年-2012年重庆市工业“三废”的排放数据和对应年的经济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回归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三项环境污染指标(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废的排放量)均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其中工业废水和固废呈倒N型,废气的变化总趋势呈正N型.根据模拟结果,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三条曲线的特征,并对曲线变化做出了相关解释,为重庆市的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8.
RIAM (Rapid Impact Assessment Matrix)是进行环境影响快速识别的半定量评价方法,能综合考虑项目对自然环境-生物生态-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过程较传统评价方法更为透明公开.以武夷山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为例,应用RIAM模型进行生态环评,可以明确地表达项目的综合环境影响,使各种替代方案环境影响对比清晰明了,且还能快速判断出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负环境影响排序.RIAM环评方法使环评过程透明,环评结果表达直观,能更好服务于环境决策和管理.  相似文献   
959.
对江津区2009年-2013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江津区农村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的技术主要有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和生物生态组合技术三种类型。结合江津区农村的特点,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管费等是一项长期的投入,特别是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保证正常运行,才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6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emporal change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We have collected sufficient data from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s of 31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areas in 1990, 1995, 2000, 2005, and 2010. Us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levant models, we analyzed the trend of the population pressure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hange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We conclude that: (1) generally,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was becoming higher during 1990–2010, especially in some areas where the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were in serious imbalanc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perienced severe pollution; (2)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becoming lower in some areas, b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getting worse; (3) the areas with super-high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Beijing, Tianjin, and Shanghai; (4) the gravity center of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ent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move differently during the study time period, but the general trend was similar – both of them were moving from west to east.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contro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