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396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109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白轩  潘大伟  王翠艳  胡筱敏 《环境工程》2013,(Z1):285-287,291
对辽宁省鞍山市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选择MgO和磷矿粉两种矿物,利用共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用于制备磷铵镁复合肥,实现垃圾渗滤液的资源化利用。实验结果如下:MgO与磷矿粉配合使用,能够较好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采用MgO、磷矿粉共沉淀法生成磷铵镁复合肥具有可行性,同时可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给定条件下(氨氮浓度1200 mg/L,COD 3180 mg/L),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的最优实验条件为MgO添加量5.0 g/L、磷矿粉添加量100 g/L,反应时间4 h,处理后COD去除率为62.1%,氨氮去除率为87.5%;氨氮去除的最优实验条件为MgO添加量10 g/L、磷矿粉添加量60 g/L、反应时间4 h,处理后COD去除率为42.1%,氨氮去除率为96.1%。  相似文献   
232.
将适应性环境管理的模式应用于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生态环境保障工作,对生态环境保障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任务逐项跟踪管理,定期评估各部门绩效,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对工作方案和阶段性目标进行动态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环境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经过六个月的实践应用,大运赛事期间深圳市生态环境保障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3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At the watershed scale, soil erosion is a cascading system that includes detachment–transport–deposition processes while sediment yield is...  相似文献   
234.
为探明城市污水汇流管网流速变化对沉积层污染物及生物菌群演替的影响,通过控制污水管道中试系统中干管、支管流速,模拟了不同汇流条件下城市污水管网系统运行状态,探究了不同汇流条件下沉积层碳、氮、硫类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汇流条件下,COD、TN、NH3-N、NO3-N、硫酸盐含量沿沉积层深度方向均逐渐减小,而硫化物含量逐渐升高.当干管、支管流速均增加时,促进了汇流区域不同深度污染物的沉积富集,但由于DO、ORP环境因子的改变,以及流速的增大,将沉积层中原有的碳源基质剥离到污水中,减少了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同时造成沉积层内部溶解氧含量的上升,沉积层中产甲烷菌(MA)中优势菌属Methanosaeta、硫酸盐还原菌(SRB)中优势菌属Desulfomicrobium、水解发酵菌(FB)中优势菌属Caldisericum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硫氧化细菌(SOB)中优势菌属Thiobacillus相对丰度增加,显著影响了沉积污染物的转化特性.污水管网汇流区域流态是改变污水水质及管道微生物系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5.
利用2015~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黄河流域73个站点1961~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11个站点的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适用性及其与环境空气质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61~2019年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每10a下降0.18t/(d×km2),平均值为4.44t/(d×km2),且在1969年达到最大值,为5.32t/(d×km2),2011年达到最小值,为3.81t/(d×km2);黄河流域73个站点中有64个站点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下降趋势,50个站点呈显著和极显著下降趋势.从年内变化看出,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最高值出现在4月,为5.30t/(d×km2),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3.48t/(d×km2).在年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分布以青海西南部,山东、四川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宁夏以及甘肃少部分地区,陕西西安,山西的五寨和右玉等大气自净能力较好,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在4.69~7.18t/(d×km2),其余地区大气自净能力相对较差.影响因子中,混合层高度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n=4307);小风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8(n=4307),日平均风速32.5m/s的日数及日平均风速35.5m/s的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55(n=4307);降水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n=4307),中雨及以上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3(n=4307),黄河流域小雨对大气自净能力的影响明显高于中雨.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主要受日平均风速32.5m/s的日数、降水日数和混合层高度的综合影响,其中,日平均风速32.5m/s的日数对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贡献率最大,其贡献为正.  相似文献   
236.
为查明神东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使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成分分析法、改进内梅罗指数法等对23个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化学类型从上游HCO3--Na+为主导型,逐渐过渡为下游HCO3-·SO42--Na+·Ca2+主导、Cl--K+·Na+、F--K+·Na+等多种类型共同存在.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控制,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Ca2+、Mg2+主要来源于硫酸盐岩的溶解,Cl-来源于岩盐的溶解和生活用水的污染,SO42来源于岩盐溶解,NO3-主要来源于生活用水和人畜排便.整体水质良好,个别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离子富集现象.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237.
构建一种新型的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对重金属Cu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研究不同外阻条件下MFC的产电性能和土壤中Cu的迁移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当外接电阻从100Ω增大到1000Ω时,三室MFC的输出电压从0.1V提高到0.4V,最大功率密度从1.10W/m3降低到0.71W/m3,且阴极极化现象也随外阻增大而更加显著.装置运行63d后,MFC外接电阻越大,近阳极土壤区的Cu的去除率越高,外阻为1000Ω的MFC近阳极土壤区的Cu去除率达到39.7%.通过改进欧共体标准(BCR)连续提取法分析重金属的形态,发现乙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Cu迁移的两种主要形态.此外,土壤的性质也发生变化,pH值呈现由阳极到阴极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电导率则相反.阴极电极的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也表明部分迁移到阴极的Cu(Ⅱ)被还原成单质Cu.  相似文献   
238.
通过建立缩小比例为25:1的双ZBS2型酒杯塔输电线路模型,对其进行长间隙放电,研究了塔头、避雷线保护角、地面倾斜度等因素对雷击绕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杆塔对雷电先导具有吸引作用,雷击杆塔附近时,线路绕击率较低,从杆塔到档距中央,绕击率呈现一种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避雷线保护角由正到负变化,绕击概率随之降低;线路绕击概率随地面倾斜角增大,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可指导企业输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工作,为线路绕击防护装置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39.
基于2017年5-8月全国雷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探测到的闪电定位数据,根据标准IEC-62793中对雷电预警系统预警效率评估的定义,对海南地区部分雷电预警站点的预警效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海南地区新型雷电预警系统的平均有效预警率(MPOD)约为85%,高于大部分雷电预警系统的有效预警率;对闪电事件的预警率平均可达到95%,表明可以对发生在预警站点有效覆盖范围内95>的闪电提供有效预警;平均错误预警率(MFAR)约为73%,与各类预警系统相比,错误预警率偏高;预警提前期的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3.9min和9.6min。  相似文献   
240.
本文通过条件优化、标准验证等建立了一种直接在海水中加入NH3·H2O溶液使稀土元素与氢氧化镁形成共沉淀富集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海水中14种稀土元素的方法。海水样品通过共沉淀、离心操作后,主要基体物质得到了分离,目标稀土元素实现了富集。氢氧化镁共沉淀富集的条件是1:1 NH3·H2O溶液最佳加入量为0.35 mL,沉淀清洗次数为1次,静置时间为5 min。方法对稀土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88.7%~107.1%,稀土元素的方法空白为0.008×10-12 ~0.441×10-12,方法定量下限为0.054×10-12~0.423×10-12,RSD为2.8%~8.6%。所建立的方法与海水标准物质NASS-6的测定结果一致,方法具有准确度与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大批量海水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定量精确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