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4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575篇
安全科学   149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1096篇
基础理论   287篇
污染及防治   364篇
评价与监测   139篇
社会与环境   124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Monoclinic BiVO4 with multiple morphologies and/or porous structures were fabricated using the hydrothermal strategy. The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the XRD, Raman, TGA/DSC, SEM, XPS, and UV-Vis techniques.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BiVO4 material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It is observed that pH value and surfactant exerted a great effect on the morphology and pore structure of the BiVO4 product. Spherical BiVO4 with porous structures, flower-cluster-like BiVO4, and flower-bundle-like BiVO4 were generated hydrothermally at 100℃ with poly(vinyl pyrrolidone) (PVP) and urea (pH = 2) and at 160℃ with NaHCO3 (pH = 7 and 8), respectively. The PVP-derived BiVO4 showed much higher surface areas (5.0-8.4 m2/g) and narrower bandgap energies (2.45-2.49 eV). The bes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spherical BiVO4 material with a surface area of 8.4 m2/g was associated with its higher surface area, narrower bandgap energy, higher surface oxygen vacancy density, and unique porous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842.
文章利用索氏提取技术,使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分析方法测定了佳木斯市松花江沿岸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情况,并探讨该区土壤中OCPs的残留来源,运用健康评价模型对DDTs和HCHs对人体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17种OCPs的回收率为69.6%~112.4%,GC-ECD的仪器检出限为0.006~0.021 0 ng/g,方法检出限为2.05~12.83 pg/g,相对标准偏差为3.21%~11.37%,能够满足OCPs痕量分析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17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浓度较高的组分为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和七氯,∑OCPs浓度为167.27~667.54 ng/g。研究区DDTs、HCHs的来源解析表明,DDTs、HCHs主要来自于早期农药的残留及林丹的使用。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土壤中HCHs、DDTs所致健康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区土壤中HCHs、DDTs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43.
薛文平  崔杰  阎振元  尤飞  刘琳 《环境工程》2012,(Z2):358-361,367
对大连土壤侵蚀敏感性和蛇岛老铁山区综合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中部地区和西北部小部分地区属于微度敏感;西部及东部地区属轻度敏感;北部与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强度敏感。蛇岛老铁山自然生态系统老铁山区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数为5.5,九头山区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数为3.0,农田村落区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数为4.1。蛇岛老铁山自然生态系统老铁山区属重度敏感。  相似文献   
844.
工作底图的编制是开展抗震规划的基础工作之一,好的工作底图不仅能突出抗震规划专题信息,更有利于规划成果的应用。本文以1∶5 000地形图缩编成1∶5万抗震规划工作底图为例,分析了规划底图缩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基于AutoCAD、南方Cass软件以及Arcgis的缩编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抗震规划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45.
本文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着力研究和开发了江苏省地震局的测震数据库、前兆数据库的共享、管理与集中发布技术。主要运用JSP(Java Server Page)技术及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语言对测震的JOPENS系统中MySQL数据库、EQIM数据库、及前兆Oracle数据库等进行进一步地开发。搭建了一个行业内跨计算机操作平台的可视化的地震科技数据共享、交换及管理平台,实现了多种地震科学数据的(例如近、远震地震信息、各学科的运行率等)在线可视化、基于Google Map检索的地震信息服务等。  相似文献   
846.
废水中总氮测定的预处理一般采用经典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消解,其缺点是消解时间较长、操作较为繁锁。经多次试验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可以用COD消解仪、电热恒温干燥箱和微波炉代替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消解。在保证测量准确性和精度的前提下,可以节约时间、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47.
我国河流湖泊砷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14个省27处河流湖泊砷污染现状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河流湖泊砷污染严重,大部分水系中砷含量超过世界淡水砷背景值,最高达到1.9mg/L;水体表层底泥中砷含量范围为4.0~980.6mg/kg,44.5%的水体底泥属于中度及以上砷污染水平,矿业活动是导致砷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河流和湖泊中砷存在形态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砷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我国水系表层沉积物中的砷以残渣态为主。比较了6种水体除砷方法,认为土壤法处理云南砷污染地表水更符合廉价、高效的原位修复技术要求。认为未来应加强对沉积物中砷形态的研究,并对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中砷的迁移转化做出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848.
宝鸡长青镇工业园区周围灰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对宝鸡市长青镇工业园区周围灰尘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长青镇工业园区周围灰尘中重金属Cu、Pb、Zn、Cr、Ni和V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8.2、1586.2、1918.8、1591.8、40.2和81.9mg/kg,均高于陕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手-口摄入行为是人体摄入灰尘中重金属的主要途径,儿童经手口摄入Pb和Cr的暴露风险商及总危害指数均大于1,说明灰尘Pb和Cr对儿童具有重要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849.
本系统主要包括污染气象模型、大气扩散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按照污染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将模型的数值解和GIS相结合,从而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污染扩散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地点的污染物浓度和污染程度,获取受污染范围内的人口和周边单位等重要信息;从而预测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现场救护和灾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0.
因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污染至今仍在严重影响着日本民众的生命安全与正常生活,且污染有进一步扩大的威胁。纵观事故发生后日本采用的应急处置手段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受污染控制与消除技术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在污染控制与消除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力,致使蔬菜、牛奶和自来水受到了碘-131的污染,日本的进出口贸易与民众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本文分析了日本在控制与消除核事故放射性污染方面的做法,并根据中国核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更有利于减轻核事故危害、控制与消除核污染的技术与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