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4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575篇
安全科学   149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1096篇
基础理论   287篇
污染及防治   364篇
评价与监测   139篇
社会与环境   124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0 毫秒
941.
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将环境质量标准,平均值,标准偏差以及样本容量综合进行考虑,提出了污染分界线的计算公式,并以表格形式给出了不同显著性水平下,不同的相对标准偏差和样本容量所对应的污染分界线,对污染分界线与样本容量及相对标准的偏差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提高监测精度和适当增加监测数据个数,可以使污染分界线接近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42.
城市屋面绿化生态热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在享有“火炉”这称的山城重庆夏末季节对草坪层面与水泥屋面的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实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草坪屋面具有显著的生态热效应。  相似文献   
943.
在对天然有机物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水体中有机物的特性研究,并采用氯胺对不同特性有机物的氯化消毒副产物进行了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疏水酸占有机物总量的24%,疏水中性物质占41%,疏水性有机物占67%;对于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疏水酸所产生的最多,疏水碱次之,亲水酸最少;对于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疏水碱产生的三卤乙酸最多,其次为疏水酸,亲水酸最少。氯胺对不同类有机物氯化消毒副产物控制程度不同,氯胺对疏水中性物质控制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最好,其次是疏水碱和亲水碱;对疏水酸的三卤甲烷生成量控制较弱,对亲水酸的控制效果最差;氯胺对亲水碱氯化产生卤乙酸的控制效果最好,其次是疏水碱,控制效果最差的为疏水中性物质。  相似文献   
944.
基于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非对称价格效应的面板协整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体系对我国公路交通直接能源回弹效应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中,公路客运交通与公路货运交通直接能源回弹效应分别为21%和62%;短期中,公路客运交通直接能源回弹效应为24%,而公路货运交通则出现了超级节能效应。公路货运交通对燃料价格的变动相较于公路客运交通更加敏感,因此公路货运交通直接能源回弹效应程度要大于公路客运交通。从直接能源回弹效应程度看,控制公路交通部门能源消费量仍应当以提高能源效率为主要手段,同时采取税收等相应的辅助措施来抑制能源回弹效应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45.
针对生态补偿增益层面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及当前我国大规模生态工程建设中支付主体单一、资金不足的问题,本文分别从法学、经济学、东西部差异三个角度,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论述了东部对西部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提出了将区外受益政府和直接受益行业纳入补偿支付主体,生态增益层面不宜对全社会征收生态税,以及暂时不宜实行自我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6.
焚烧、水泥窑和安全填埋法处置PCBs污染物技术优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综合考虑环境、技术、社会和经济因素,建立了PCBs处置技术选择与评估的层次模型,分析了影响PCBs处置技术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针对3种有较大应用前景的PCBs污染物处置技术,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案评价.在处置对象为低浓度与高浓度PCBs污染物2种情况下,分别进行方案的优选.研究指出,环境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目前中国现有国情条件下,焚烧法是最适宜的PCBs处置技术.对高浓度PCBs污染物,或低浓度污染物具备经济条件或处理量较大,宜采取专用焚烧炉焚烧处置.对低浓度污染物,在不具备经济条件且处理量不大的情况下,可考虑利用水泥窑法或安全填埋法进行处置,并且参考就近处理的原则.此外,对不同技术方案的适用条件和改进措施也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PCBs处置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7.
采用频率为20kHz的超声波处理二甲苯、丙稀腈、苯酚溶液。实验结果表明,在二甲苯初始质量浓度为27.6mg/L、H2O2质量浓度为1.68g/L、溶液温度为25℃、声强为141.32W/cm^2、辐射全程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二甲苯降解率可达99.20%;在丙烯腈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通氧量为15mL/rain、溶液温度为28℃、声强为141.32W/cm^2、辐射全程时间为30rain的条件下,丙烯腈降解率可达98.20%;在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H202质量浓度为1.50g/L、FeSO4质量浓度为0.22g/L、溶液温度为28℃、声强为48.92W/cm^2、辐射全程时间为40rain的条件下,苯酚降解率可达99.81%。  相似文献   
948.
太湖水源地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基于生物净化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思想,在太湖北部的梅梁湾牵龙口水厂水源地实施了净化水质的生态工程试验.该水域位于太湖梅梁湾的东北岸.调查发现,由于这个地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吹程长,风浪较大,导致沉积物易于悬浮,且蓝藻也易于在此堆积;同时该水域水较深、透明度较低.为了能够净化水质,在氮磷营养盐浓度依然很高、恢复沉水植物难以奏效的情况下,选择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植物恢复手段,结合消浪、挡藻和控藻等技术措施,使得示范区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并达到了净化水源地水质的目的.同时,在试验区内布设大量用于附着生物富集的人工介质,如渔网.结果显示,试验区的水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示范区外的参照点相比,各项水质参数改善的程度达30%~60%.说明这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49.
为研究紫外氯胺组合消毒对供水系统中病毒微生物的影响特性,以生产规模紫外氯胺组合消毒供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宏基因组技术对供水系统中病毒微生物的迁移变化、群落结构和病毒宿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外氯胺组合消毒工艺能降低病毒物种数(6.13%)和基因丰度(51.97%),但不能完全去除水中病毒微生物.对比美国环保署(US...  相似文献   
950.
Becoming the world’s largest emitter of carbon makes China the object of criticism;however,people may ignore the fact that when China exports low-carbon products,the carbon emissions have been left in the meanwhile,forming the so-called"embodied carbon".Using the input-output mode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amount of embodied carbon of various sectors in China’s export trade in 2002 and 2007,and filters out high carbon emission sectors.In addition,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problem of carbon emissions’international transfer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o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flow of export carbon emissions and chang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emissions for exports relative to total emissions,and explains the reason that caused carbon transfer to China by using the treadmill of production theory.Based on that,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measures for carbon reduction in China from the foreign trad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