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82篇 |
免费 | 489篇 |
国内免费 | 209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93篇 |
废物处理 | 282篇 |
环保管理 | 473篇 |
综合类 | 3789篇 |
基础理论 | 976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666篇 |
评价与监测 | 373篇 |
社会与环境 | 515篇 |
灾害及防治 | 2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396篇 |
2021年 | 373篇 |
2020年 | 367篇 |
2019年 | 301篇 |
2018年 | 294篇 |
2017年 | 368篇 |
2016年 | 382篇 |
2015年 | 425篇 |
2014年 | 471篇 |
2013年 | 563篇 |
2012年 | 510篇 |
2011年 | 504篇 |
2010年 | 398篇 |
2009年 | 384篇 |
2008年 | 428篇 |
2007年 | 311篇 |
2006年 | 339篇 |
2005年 | 216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91篇 |
2001年 | 155篇 |
2000年 | 167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关键前体物之一,研究表明烷烃、烯烃、芳香烃是我国大气VOCs的重要组分。在不同区域,城市地区烷烃含量最高,而偏远地区芳香烃为含量最丰富的VOCs。VOCs浓度日间变化多呈双峰分布趋势,峰值多出现在早晨与傍晚的上下班高峰期。目前对我国臭氧污染事件的研究均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化合物。VOCs源解析中广泛运用的模型包括CMB、PMF和PCA/APCS,各模型均存在优点和局限性。比较各地VOCs源解析结果,发现交通排放源和工业排放源为我国VOCs的主要人为来源。VOCs的跨区域传输决定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将是未来空气治理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2.
为正确引导和控制负面安全舆情,基于安全信息学与舆情理论,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研究安全舆情演化过程,计算负面安全舆情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提出安全舆情引导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最小割集得到负面安全舆情产生原因组合,利用最小径集得到避免负面安全舆情产生最低限度事件组合,通过结构重要度得到系统改进重点及优化顺序;在事故... 相似文献
53.
太湖西部河湖氮污染物来源及转化途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2014年枯水、丰水两期监测,综合分析了太湖西部入湖河流与湖区水体及其沉积物的无机氮形态与同位素特征,并利用δ~(15)N识别了太湖西部上游区氮污染来源及转化途径的生物化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O_3~--N与NH_4~+-N为研究区域入湖河流无机氮的主要形态,而NO_3~--N为西部湖区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形态;δ~(15)N-NO_3~-的数值范围揭示了西部入湖河流在枯水季NO_3~--N主要来源于农用化肥,有少量矿化土壤有机氮,而丰水季则以生活污水为主,有少量矿化土壤有机氮及农用化肥;δ~(15)N-NH_4~+的数值范围说明了生活污水是河流水体NH_4~+-N的主要来源;通过水体及沉积物样品NO_3~--N、NH_4~+-N、δ~(15)N-NO_3~-、δ~(15)N-NH_4~+的协同分析可知,湖区氮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湖区水体硝化作用及沉积物内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地下综合管廊燃气舱结构形式对燃气爆炸超压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改变燃气舱高度,通风分区长度和局部开口大小,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燃气爆炸超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冲击波传播速度随燃气舱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超压峰值曲线由"驼峰状"逐渐变为两端高中间低的"盆形",爆炸过程产生的最大超压与高度成反比关系.超... 相似文献
55.
56.
针对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城市尺度时对温室气体处理上的不足,提出了除存在能源贸易调整的缺陷外,还应对城市的温室气体环境责任重新定义和划分,城市可持续发展应依照城市自身的区域特征来制定标准.在对城市尺度与国家尺度上生态足迹核算体系温室气体环境责任分配内涵的不同进行分析后,基于城市等级的划分和经济联系强度等概念,构建了在城市尺度上温室气体环境责任的区域分配法,使生态足迹方法应用在城市尺度的可持续评价上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57.
为解决当前气化炉供料系统风险分析不完善的状况,提出1种基于贝叶斯网络和HAZOP的风险分析模型。以某单日投煤量3 000 t级气化炉煤化工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为研究对象,应用HAZOP法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并将HAZOP分析结果中各偏差产生原因转化为贝叶斯网络节点;考虑到先验知识的缺乏问题,引入Leaky Noisy OR模型,通过文献资料和相关领域专家经验知识获得先验概率,并利用贝叶斯网络进行风险分析,找出系统运行的薄弱环节。结果表明:未知因素影响会使各节点的后验概率值差异性降低,更加贴合实际;在引入未知因素影响后,系统运行薄弱环节并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8.
使用 Ti/IrO2RuO<2阳极、电还原氧气产生 H2O2的碳/聚四氟乙烯(C/PTFE)气体扩散阴极,分别在无隔膜与隔膜(隔膜材料为涤纶)电解体系中,研究了电化学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效果.在无隔膜与隔膜2种电解体系中,电解80min后,H2O2的稳定浓度分别是5.6mg/L和8.5mg/L.2 种电解体系中苯酚的去除率均可达到 100%,但隔膜电解体系中 COD 去除率为 81.2%,无隔膜电解体系 COD 去除率为 71.7%.在 2 种电解体系中通过 HPLC 分析检测到中间产物为苯醌和一些短链的脂肪酸.对于阴、阳极降解苯酚的机理推测,2 种体系是相似的,但对隔膜电解体系,阴极室的碱性条件有利于氧的阴极还原生成 HO2 ,并进一步形成 HO·和 O2·自由基,从而对苯酚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相对湿度(RH)和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于2008年12月11日~2009年8月27日和2008年7月14~2008年9月17日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对能见度、RH、PM2.5和PM10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RH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在RH£70%和80%0.05mg/m3时,随着PM2.5降低,能见度变化不明显;当PM2.5<0.05 mg/m3时,随着PM2.5降低,能见度迅速改善.因此,在颗粒物治理的起始阶段,PM2.5下降对能见度的改善效果不很明显;但当PM2.5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能见度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0.
基于MICP技术将松散砂粒改良成微生物矿化岩土材料,通过室内冻融循环实验,研究矿化材料在4种不同的冻融环境中的表观形貌、质量损失率、饱和含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冻融循环周期的变化规律,以及利用NMR测试手段分析材料的孔隙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周期增加,在4种冻融液中矿化材料均伴随剥落现象,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呈逐渐减小趋势,质量的损失和饱和含水率的增加严重影响了材料的抗冻性能,且在5%Na2SO4溶液中矿化材料的粉化速度较快,质量损失最大,劣化速度最快,NMR图谱中弛豫时间大于200 ms的未冻水含量在冻融过程变化最大,是造成样本质量的损失和强度的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去离子水溶液中样本的抗冻能力也较弱,次于Na2SO4溶液;在3%NaCl溶液和混合溶液中由于NaCl的存在降低材料的凝固点,使得材料的抗冻能力延长,此研究为微生物矿化岩土材料在寒冷地区的工程应用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