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6篇
  免费   1738篇
  国内免费   5665篇
安全科学   1299篇
废物处理   1001篇
环保管理   1336篇
综合类   9412篇
基础理论   2912篇
污染及防治   5378篇
评价与监测   748篇
社会与环境   595篇
灾害及防治   678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436篇
  2022年   886篇
  2021年   773篇
  2020年   610篇
  2019年   525篇
  2018年   668篇
  2017年   782篇
  2016年   913篇
  2015年   1086篇
  2014年   1292篇
  2013年   1613篇
  2012年   1377篇
  2011年   1405篇
  2010年   1163篇
  2009年   1142篇
  2008年   1225篇
  2007年   1014篇
  2006年   1011篇
  2005年   649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540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331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零价纳米铁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尺寸为20 nm的零价纳米铁暴露下大肠杆菌形貌、生长曲线和细胞内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零价纳米铁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并探讨了其可能的毒性机制.用透射电镜(TEM)观察零价纳米铁与大肠杆菌(JM109)接触后细胞的形态变化;用0、112、560和1 120 mg·L-1的零价纳米铁染毒大肠杆菌细胞,测定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变化;并测定零价纳米铁染毒24 h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观察加入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后细胞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零价纳米铁能够破坏细胞完整性,造成细胞  相似文献   
302.
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采用半静态法测定虫螨腈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系数。试验结果表明,虫螨腈对斑马鱼96 h-LC50为0.015 mg·L-1,其95%的置信限为0.011 mg·L-1~0.12 mg·L-1,属于高毒。在两个处理浓度2.0×10-4mg·L-1和2.0×10-3mg·L-1下,连续暴露8 d,斑马鱼对虫螨腈的生物富集系数(BCF8d)分别为1 211.6和1 549.7,属于高富集性农药。  相似文献   
303.
为探讨咪唑类离子液体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Cl])对酵母细胞的增殖生长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C8mim][Cl]处理酵母细胞,研究离子液体对酵母细胞增殖和菌落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酵母细胞外液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判断膜通透性的大小和[C8mim][Cl]对细胞膜性结构的损伤。结果显示,0.1 mmol·L-1的[C8mim][Cl]延长了酵母细胞到达对数生长期的时间,在6~9 h之间对酵母细胞的增殖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1 mmol·L-1的[C8mim][Cl]使酵母细胞增殖不能到达对数生长期,对酵母细胞的增殖一直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小菌落的数量增多。当平板内[C8mim][Cl]浓度达到10 mmol·L-1时,完全抑制了菌落的形成。[C8mim][Cl]处理酵母细胞后,细胞外液中OD280、OD260的值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细胞膜等膜性结构通透性的增加是离子液体[C8mim][Cl]抑制酵母细胞增殖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4.
2007年春节期间北京大气细粒子中正构烷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分昼夜采集了2007年春节前后大气气溶胶中PM2.5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PM2.5样品中的正构烷烃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春节期间大气细粒子平均浓度全部超过WHO阈值,且夜间平均浓度要高于白天.细粒子中检测出C10~C33的正构烷烃,总浓度为201.7~2 715.6 ng·m-3,夜间正构烷烃的平均总浓度(943.5 ng·m-3)要高于白天(581.1 ng·m-3),除夕前的平均总浓度(1025.5 ng·m-3)要高于除夕后(536.6 ng·m-3).主峰碳为23、 24和25,CPI值为0.9~1.4,平均为1.15,表明春节期间北京大气细粒子中的正构烷烃主要由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WaxCn的结果表明生物源对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的贡献率为8.5%~47%.  相似文献   
305.
胶体态有机物对生物膜硝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曝气生物滤池研究了胶体态和溶解态有机物对生物膜中硝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胶体态有机物的水解过程进行得较为迅速,不会成为生物降解的限制过程.70%有机物的氧化在滤池的进口40cm内完成,而随着进水有机物浓度的增加硝化过程向滤池的上部迁移.胶体态有机物对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比同样浓度溶解态有机物略大.  相似文献   
306.
本文讨论了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反馈控制模式,提出了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反馈控制模型,这经营方案实施策略的最优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7.
李光伟  刘和  云娇  李秀芬  陈坚 《环境科学》2006,27(4):794-799
研究了五氯酚(PCP)对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借助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考察了PCP存在时好氧颗粒污泥细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PCP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大于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随着PCP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氨氮和COD去除率的变化与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相吻合.根据对PCP的敏感程度,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可分以下几类:①对PCP高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MicrobacteriumStreptococcus等以及2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②对PCP中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CorynebacteriumNevskia等以及1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③对PCP低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MycoplasmaExiguobacterium等以及1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④对PCP耐受性强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主要是13个末端限制性片段(69、71、82、175、198、241、229、232、233、240、245、269、449bp)所代表的微生物,PCP浓度为30mg/L时,长度为82bp和175bp的片段的相对面积分别22.7%和13%,所代表的微生物已经演替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308.
以天津某染化厂的酸性橙Ⅱ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N235-煤油-H2SO4-NaOH的萃取-反萃取体系,通过静态杯皿实验,确定了萃取-反萃取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使萃取效率可达90% ,出水COD值可降低到350m g/L;酸性橙Ⅱ废水的有机成分总浓缩倍数达25~40倍;废水的萃余液经二次萃取法和混凝沉淀法处理后,出水的COD值< 200m g/L,色度< 80倍,达到天津市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09.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开第  庞彦军  姚立根  李亚 《环境科学》2000,21(3):11-11-15
给出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 ,并用于某大型钢铁企业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模型严谨 ,测度函数的构造力求符合实际 ,并且针对评价空间分割的有序性 ,引入置信度识别准则使评判结果合理 ,是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实用模型 .  相似文献   
310.
Bisphenol A (BPA) is the monomer component of polycarbonate plastics and classified as an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 (EDC).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BPA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mammals; however, relatively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immunotoxic responses of fish to BPA.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BPA on the immune functions of lymphocytes and macrophages in Carassius auratus. The effects of BP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wo natural steroid hormones, estradiol and hydrocortisone. Prolifera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cells in response to PHA was measured using colorimetric MTT assay. Macrophage respiratory burst stimulated by Con A was measured using chemiluminescence 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BPA (0.054-5.4 mg/L), estradiol (0.0002-2.0 mg/L) and hydrocortisone (5-50 mg/L) significantly induced Carassius auratus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while higher doses of hydrocortisone (500-5000 mg/L) appeared to be inhibitory. BPA (0.005-50 mg/L), estradiol (0.005-800 mg/L) and hydrocortisone (0.005-500 mg/L) markedly enhanced macrophage proliferation, whereas higher doses of BPA (500-1000 mg/L) appeared to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Furthermore, higher dosage of BPA (50 mg/L) and hydrocortisone (50 and 500 mg/L) suppressed the macrophages respiratory burst while estradiol is stimulative all the doses tested (0.05-500 mg/L). In conclusion, BPA could have immunotoxicity to Carassius auratus and functional changes of lymphocyte and macrophage in Carassius auratus may be different between low and high dos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