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612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950篇
基础理论   166篇
污染及防治   254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421.
杭州市区空气中PM2.5细微粒监测及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用自行研制的中流量PM10~PM2.5大气采样仪,在2004~2005年期间,对杭州市区5个代表性采样点的细颗粒PM2.5污染程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PM2.5颗粒浓度有着季节性特征,冬季的颗粒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在繁华马路地区PM2.5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达90%,而在城市绿化较好的地区PM2.5污染较小;PM2.5颗粒浓度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与空气能见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室内外PM2.5颗粒浓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M2.5/PM10的比值表明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占PM10的大部分,在0.50 ̄0.78范围内。  相似文献   
422.
黄河水体颗粒物对3种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星辉  张曦  杨志峰  张平 《环境科学》2006,27(1):115-120
研究了、苯并(a)芘、苯并(ghi)3种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中的光化学降解规律,探讨了黄河泥沙和黄土2种颗粒物对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水体不含任何颗粒物时,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且反应动力学常数随污染物初始浓度的降低而增加;3种多环芳烃的光降解速率与分子的吸收光谱相关.②黄土通过对光强的阻碍作用和其中所含腐殖质的光敏化作用影响多环芳烃的光化学降解,这2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不同浓度黄土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黄土浓度为0.1g/L或5g/L时促进了和苯并(a)芘的光降解;黄土浓度为5g/L时促进了苯并(ghi)的降解.当水体含有黄土时,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③对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是黄土中存在的溶解性腐殖质,非溶解性腐殖质的作用不大.④由于黄河泥沙在河水中长期存在,泥沙中的溶解性腐殖质都已溶于水中,泥沙主要通过对光强的阻碍作用影响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光降解,使光降解速率随泥沙浓度的增加呈幂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423.
基于2019年度11个省级监督管理部门对704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的监督抽查工作情况,总结了此次监督抽查的概况、发现的问题、处罚情况,重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持续强化监测质量控制和管理、积极借鉴和创新监管方式、注重监督抽查结果运用、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的工作建议.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提高监测质量和管理水平提...  相似文献   
424.
西皮流水 《环境》2006,(5):68-69
大凡圣人,都喜欢云游四方,在行走中思考,在思考中进取.周游列国,纵横天下,既是一种阅历,又是一种经验.不管足上是布鞋还是朝靴,他们就这样一路走来,坦荡而又自信.  相似文献   
425.
丹江口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时空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协调的人地关系对丹江口库区水质的保证以及南水北调中线的顺利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对象,以1991、2000、2010、2018年四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基于样本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解译获得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流向损益模型、人类活动强度指数评估模型,并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8年间,丹江口库区建设用地、水库河流和林地总体呈增长趋势,耕地、灌草地、内陆坑塘、湿地和未利用地总体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波动变化趋势,总体增加了43.93×108元,价值量的亏损主要来自于林地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灌草地转化为耕地,价值量的增益主要来自于耕地转化为林地和水库河流.人类活动以低影响强度为主,中高影响强度在库区东部成片式分布,高影响强度区域呈零星块状分布且一直呈增加趋势.丹江口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强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26.
气候变化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徽省淮北地区2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及对应市(县)1961~2014年夏玉米产量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太阳总辐射、≥10℃积温、气温日较差、降水量等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1)1961~2018年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太阳总辐射和日较差均呈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10℃积温和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太阳总辐射和气温日较差由北向南逐渐减少,≥10℃积温空间差异小,降水量总体呈径向分布,高值区位于淮北东部.(2)近58 a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和日较差分别在1981和1982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分别减少了220.1 MJ·m-2和0.7℃;≥10℃积温、降水量无明显突变点.(3)降水量是影响淮北地区夏玉米气象产量的主要因子,并与气象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10℃积温对夏玉米气象产量影响为负效应,其中并进期达显著水平(P<0.05);太阳总辐射和气温日较差影响不显著.气候资源变化对夏玉米气象产量综合影响在全生育期和并进期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营养生长期达极显著水平(P<0.01).(4)安徽省淮北地区在夏玉米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分调节能力,提高夏玉米气象产量.  相似文献   
427.
1959~ 2018年淮河流域水热格局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淮河流域27个气象站点1959~2018年气象观测数据,通过FAO-PM56计算出蒸散量的基础上,构建以气温、降水、蒸散等9种要素在内的水热指标体系,运用气候倾向斜率、Mann-Kendall(M-K)检验和地理空间插值等方法,揭示淮河流域近60年水热格局特征.结果 表明:60年来,淮河流域总体呈湿热趋势,表现为气温、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蒸散量下降趋势;年内分布表现为水热变化同期,高值集中分布在6~7月,呈单峰型分布;年代际分析表明近60年来研究区暖湿趋势显著,呈现出年均气温,最高温、最低温均先下降后上升,而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降水要素均是先上升后下降,之后再次上升的趋势;从突变特征来看,热量要素突变稳定性高于水分要素;淮河流域热量因子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对角(西南-东北)变化趋势,是南北交错带带来的经纬度地带性以及地形作用的综合结果,水分要素空间分布格局体现出较强的纬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  相似文献   
428.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concerned by...  相似文献   
429.
LCA中清单分析数据的获得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清单分析是LCA继目标界定后的一步重要操作,工业量极大,本文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开发了一套获取产品LCA清单数据的方法,介绍了通过行业污染系数获取产品的社会数据以及借助企业生产的质量流程图收集和检验企业数据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430.
席德立 《环境科学》1990,11(4):75-80,74
本文根据工业本身的功能从工业生产和环境关系的角度考察了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的三种模式。指出采用无废工艺乃是工业发展的最新模式,是谋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介绍了无废工艺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举例论述了其实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