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6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862篇
安全科学   358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221篇
综合类   2137篇
基础理论   337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193篇
灾害及防治   13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提出了一种具有大变形能力的新型转动式铅剪切阻尼器,阐述了其基本构造和耗能原理。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位移行程工况下该阻尼器的滞回耗能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阻尼器的实体模型,模拟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该阻尼器的滞回特性,分析了铅块长度、高度和厚度等参数对其耗能性能的影响。性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新型转动式铅剪切阻尼器滞回曲线基本呈矩形,且阻尼力稳定;阻尼器的阻尼力随剪切铅块长度和宽度的增加而增大;铅块厚度对阻尼器屈服力的影响较小,但在铅块长厚比不大于5的范围内,厚度越大,阻尼器进入屈服阶段时的位移越小。  相似文献   
822.
针对目前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入网检测缺乏检测手段和标准体系,导致状态监测数据缺乏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对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终端校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多种.方法集成的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校验技术,研制了可对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进行入网检验、远程校验的校验平台。应用结果表明:运用该平台能够在状态监测装置入网之前就发现其缺.陷并加以消除,实现了对状态监测装置通信规约的一致性检测,保证了在线监测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823.
全球季风动力学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结合现代季风和古季风研究成果对全球季风进行了一个全面回顾,并引入了一个全球季风的新定义,该定义考虑了三维分布、终极成因,强调了季节性气压梯度变化对季风环流的影响,并同时使用了环流与降水来描述季风强度。我们在从构造到季节内的宽广时间尺度上来考察全球季风气候变化。全球季风的性质包括全球不均一性、区域差异性、季节性、准周期性、不规则性、不稳定性和穿时性。对全球季风动力学来说,太阳辐射、地球轨道参数、下垫面性质和海-陆-气相互作用十分重要。本文还讨论了季风变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主要驱动因子以及多时间尺度之间的动力学关系。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影响对我们理解未来全球季风行为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24.
1961—2014年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52个气象站1961—2014年月气温和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4年来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4年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31℃?10a~(-1)(P0.01),在1991年前后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四季均温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增速最大,达0.44℃?10a~(-1)。气温年代际变化呈现明显的变暖趋势,1991年以后变暖加速,其中冬季均温增速最大。年均气温增速较大的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地区,黄土高原南部地区气温增速较小,变暖速率的空间分布随纬度升高而变大。1961—2014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整体呈波动式下降,线性趋势为-7.51 mm?10a~(-1)(P0.05);其中1961—1970年属于降水偏多的年代,而1991—2000年属于降水偏少的年代。季节降水量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和强度,其中秋季、夏季和春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减少速率最大,为-3.56 mm?10a~(-1);而冬季呈弱增加趋势,为0.43 mm?10a~(-1)。年降水量减少速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东南部,而黄土高原西北部降水变化不明显。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存在4 a和7~9 a变化周期,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存在5~7 a和12~14 a变化周期。通过以上分析,近54年黄土高原气候总体呈现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825.
UASB处理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启动及产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外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处理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研究反应器的启动影响因素和产气性能,分析反应器运行特征。在容积负荷为8.1 kg COD/(m3·d)时反应器取得最佳的运行效果,此时COD平均去除率86.9%,出水VFA为204.0 mg/L。该负荷下单位容积平均产气率2.2 L/(L·d),消耗单位有机物平均产气率316.9 m L/g COD,甲烷平均含量70.5%。该研究可为UASB处理高浓度养殖废水的启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6.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在地表与大气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地表过程分析和模拟的关键参数。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不断出现,如劈窗法(SW)、双角度法(DA)和单通道算法(SC)等。针对HJ-1B星波段特点,选择太湖及其周边区域为研究区,利用地面实测水温数据,对Jiménez-Muoz单通道算法和覃志豪单窗算法的反演精度进行了对比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Jiménez-Muoz单通道算法较覃志豪单窗算法精度稍高,更加接近实测水温数据,但是Jiménez-Muoz单通道算法的敏感性高于覃志豪单窗算法的敏感性,且Jiménez-Muoz单通道算法只适用于一定的水汽含量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27.
地表温度(LST)是评价地表热环境的重要指标,但受云等大气状况影响,MODIS LST时间序列产品存在大量噪音像元,严重影响LST数据使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区,用2003-2011年MYD11A1 LST日时间序列产品为基础,结合质量控制信息(QC,quality control),基于改进时空滤波(mTSF,modified Temporal Spatial Filter)方法和最小二乘滑动滤波(S-G,Savitzky-Golay)方法逐步判断,建立LST背景数据库,综合考虑时空尺度效应,提出基于背景数据和mTSF原理的温度重建方法,重建了2009-2011年LST日产品,并校正云覆盖下重建结果。结果表明,江苏地区LST日产品全年受云污染像元(QC=2)比例较高,重建后的LST和0 cm实测地表温度平均相关系数为0.87,同时重建前后平均绝对误差变小。说明重建技术重构LST日产品保证了时空尺度的连续性,提高了原始LST数据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28.
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我国是汞的生产、使用和排放大国,涉汞行业众多,汞污染场地问题突出。发达国家在汞污染场地治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和英国的相关经验,从完善法规标准、健全管理制度、增强科技支撑和完善投融资政策四个方面为我国未来开展汞污染场地修复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29.
贮存使用环境对导弹性能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影响导弹性能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影响机理。方法根据导弹的贮存条件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分析影响导弹性能的主要环境因素,分析总结其影响机理。结果影响导弹性能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振动与冲击、重力、气压和静电,其中温度的主要影响机理是引起力学性能、电器性能、气体和液体对容器的压力、化学反应速度的变化,湿度的影响机理是水膜、凝露的形成和产品的吸湿,振动与冲击的影响机理是疲劳损伤和极限破坏,重力影响固体发动机粘接界面的机理是药柱温度小于平衡温度引起的扯离应力,气压的影响机理是空气压力、空气密度和空气含氧量的变化,静电的影响机理是静电放电和静电引力。结论环境影响导弹性能的机理,对通过设计提高导弹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使用环境控制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830.
当前以细颗粒物和臭氧为主的区域大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大量燃煤排放的烟尘和工业生产排放的粉尘是一次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严格控制烟粉尘排放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通过系统总结了我国烟粉尘排放控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环境管理需求,从新建项目准入、排污许可、达标管理、清洁生产、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烟粉尘污染防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