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6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858篇
安全科学   358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221篇
综合类   2133篇
基础理论   337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193篇
灾害及防治   13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21.
李文博  闫卓冉  祝元丽 《环境科学》2023,44(10):5679-5688
城郊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扩散机制是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保障黑土地质量安全的基础.针对以往溯源研究中污染源头难定位和扩散趋势不明确等问题,以长春市城郊地区为例,以耕地土壤As、Pb、Hg和Cd元素为研究对象,采用近邻传播(AP)算法和空间自回归的扩散格局-驱动因素组合分析法尝试揭示黑土区城郊耕地重金属污染空间扩散机制.结果表明,ω(As)和ω(Cd)均值分别为39.35mg ·kg-1和0.183 mg ·kg-1,累积水平较高.内梅罗指数显示研究区有52.38%的耕地已出现轻度污染.AP算法识别出As存在3个影响幅度相似的潜在污染源地,均位于远离城市的典型农耕区;Pb元素的2个潜在污染源地集中分布于范家屯镇附近的工业区;Hg和Cd元素的扩散格局复杂,尤其是Cd元素,呈现多地并发的污染扩散特征.空间滞后模型表明,As元素的空间扩散格局和农药施用强度有关;Cd元素主要受土壤类型和设施农业布局的制约;Pb元素受区域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影响;Hg元素和区域污染迁移条件相关.污染调蓄功能未对4种元素的空间扩散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研究丰富了耕地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对落实城郊黑土地的污染源头防控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22.
王成  闫雨龙  谢凯  李如梅  徐扬  彭林 《环境科学》2020,41(3):1036-1044
采集了阳泉市城区2017年10月15日~2018年1月23日PM_(2.5)样品,分析了优良天和污染天PM_(2.5)及其化学组分特征,并利用富集因子分析法(EF)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PM_(2.5)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污染天二次无机离子(SO_4~(2-)、 NO~-_3和NH~+_4)在PM_(2.5)中的比例为23.83%,是优良天的2.43倍,污染天二次无机污染严重,污染天人为源相关的元素Cd、 Sb、 Sn、 Cu、 Pb、 Zn和As富集程度大于优良天;主要的污染源对PM_(2.5)的贡献分别是燃煤29.26%、扬尘23.83%、机动车19.34%、二次源16.01%和工业源11.57%,其中,污染天机动车排放对PM_(2.5)的贡献20.57%,高于优良天时17.82%,而燃煤源的贡献23.04%明显低于优良天时33.75%,静稳天气时机动车排放对PM_(2.5)贡献较优良天上升,燃煤源对PM_(2.5)贡献有下降.因此,阳泉市在秋冬季应加强对燃煤、扬尘源的控制,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机动车的控制,以减少污染期间机动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23.
分层型水库水体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时空演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 bacteria,AAPB)以多样的群落结构及独特的代谢功能在水体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及Illumina MiSeq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研究金盆水库水体中AAPB丰度及群落结构时空演替特征,结合冗余分析揭示环境因子对其群落结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金盆水库水体AAPB丰度(以pufM基因计)变化范围为(6.70±0.43)×103~(2.69±0.15)×104 copies·mL-1,最大值出现于10月,且随水深增加而减小.样本主要归为19个属(除未分类菌属外),优势AAPB菌属包括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sp.)和甲烷菌属(Methylobacterium sp.),两者隶属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其中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sp.)占比于11月最高,高达60%以上(除10 m外),此外也发现了以低比例存在的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 sp.),隶属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AAPB不同属间存在较强的互作关系,如红杆菌属(Rhodobacter sp.)与小红卵菌属(Rhodovulum sp.)呈正相关,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 sp.)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sp.)呈负相关等.AAPB种群结构组成及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受T、TN、NO3--N和光照强度影响,且由环境因素综合调控.如10月水深0、5和15 m水体AAPB种群结构受水温(T)、总氮(TN)和总磷(TP)显著影响,12月水深5 m水体AAPB种群结构受光照强度、pH、溶解氧(DO)和叶绿素a(Chla)显著影响等.研究结果对解析分层型水库水体AAPB丰度和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具有指导意义,并为探索AAPB种群结构的水环境驱动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4.
松花江表层沉积物PAEs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松花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PAE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状况本文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GC-MS)对松花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6种PAEs的含量分布和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商值法和环境风险水平(ERL)法对其生态风险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松花江干支流沉积物6种邻苯二甲酸酯(∑_6PAEs)含量范围(以干重计)为6 832.5~36 298.9ng·g~(-1)(平均值为18388.6ng·g~(-1)),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主要组分,干流点位∑_6PAEs含量(6 832.5~36 298.9 ng·g~(-1),平均值为18 616.9ng·g~(-1))与支流点位∑_6PAEs(10 367.6~26 593.3ng·g~(-1),平均值为18 264.1ng·g~(-1))差异不显著(P0.05),支流点位各PAEs单体含量与干流点位差异不大.从上游到下游干支流∑_6PAEs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农业自然区域∑_6PAEs平均含量(18 677.5 ng·g~(-1))与城市工业区域(18 063.7 ng·g~(-1))相近(P0.05),DBP和DEHP是两区域内的主要PAEs两者平均值贡献率高达98%以上.②松花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_6PAEs主要来源于人类日用品、农业生产以及含有增塑剂的工业生产.③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DMP和BBP对水生生物无生态风险,DEP具有低水平生态风险,而DEHP和DBP对水生生物具有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25.
机动车排放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具有较高的大气反应活性,但在线测量识别其高分辨率排放特征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计算和预测OVOCs排放特征的模型工具.本研究利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与离子/分子反应质谱仪(IMR-MS),在简易瞬态测试工况下对轻型汽油车排放甲醛、丙酮和乙醇等8种OVOCs组分进行了在线测量.结果表明,OVOCs组分受工况变化影响显著,国Ⅰ~国Ⅴ车辆排放过程中OVOCs排放峰值相对于怠速阶段的增幅分别为183%、105%、56%、92%和244%,同时随着排放标准从国Ⅰ升级到国Ⅴ,含量较高且作为特征组分的甲醛、丙酮和甲醇排放量的降幅分别为90.9%、93.3%和93.7%,但乙醇排放相对稳定.国Ⅰ~国V排放标准下轻型汽油车8种OVOCs总量排放因子分别为12.5、10.2、5.4、4.2和1.6 mg-km-1,总体减排幅度87%.本研究发现OVOCs排放率与比功率(VSP),排放因子与修正碳燃烧效率(MCE)密切相关,将不同排放标准车辆的VSP与排放率和MCE与基于里程的排放因子(EFs)进行拟合,分别建立了一阶线性函数关系.提出了修正碳燃烧损失率(MCL)这一概念,并得到简化的MCL与排放因子的正比例函数关系,从而阐明了OVOCs排放因子的决定性因素.基于VSP和MCL建立的OVOCs排放模型可以计算和预测轻型汽油车在不同热运行状态下的排放率和排放因子,从而为准确评估OVOCs排放贡献和建立排放源清单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26.
任爽  孟昭福  王腾  张洋  田凯  刘伟  闫东旭 《环境科学》2018,39(1):187-194
以膨润土(BT)为基质,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负载Fe3O4的磁性膨润土(MBT),在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BS-MBT)的基础上,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复配修饰剂,通过湿法分别制备2种两性复配修饰磁性膨润土(BS-CT-MBT/BS-SDS-MBT),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测定磁性、比表面积和孔容等性质,通过批处理实验法对比两性复配修饰磁性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结果表明,两性复配修饰膨润土具有良好的磁分离性能.与BS-MBT相比,BS-CT-MBT的C、N质量分数增大,复配修饰剂质量分数增加,孔容和比表面积减小,BS-SDS-MBT的C、N质量分数减小,复配修饰剂质量分数减少,孔容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在pH 6.0的0.1 mol·L~(-1)Na Cl溶液中各修饰剂的解吸率低于9%.各土样对苯酚的等温吸附数据符合Henry模型,以分配吸附为主,吸附量顺序为BS-CT-MBTBS-MBTBS-SDS-MBTBTMBT,修饰剂质量分数是影响苯酚吸附的决定性因素,CTMAB提升土样吸附苯酚能力的效果高于SDS.  相似文献   
927.
本实验首次合成了以金属有机骨架MIL-88A作为前驱体,采用分子印迹法改性后的催化剂MIL-88A@MIP,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以及EDS能谱和氮气吸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以造纸废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究该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PS)产生SO_4~-·的能力.对比前驱体MIL-88A,靶向改性有效地提高了MIL-88A@MIP的催化活性,在反应480 min后,DBP的去除率高达80.4%.影响因素实验表明该催化剂的最佳活化条件为:PS∶DBP=600∶1、MIL-88A@MIP投加量0.5 g·L~(-1)、体系中pH为3.26.此外,探究了MIL-88A@MIP对于催化PS降解不同污染物的能力,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物质均有降解效果,体现了其靶向选择性.  相似文献   
928.
深圳茅洲河下游柱状沉积物中碳氮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茅洲河下游12根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氮(TN)、有机质(OM)、C/N值、δ~(15)N、δ~(13)C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了茅洲河下游及其主要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氮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平均含量为1 815.37 mg·kg~(-1),OM平均含量为22 401.68 mg·kg~(-1),与太湖和巢湖流域相比,研究区内TN和OM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深度增加变化均较大.茅洲河下游沉积物中δ~(15)N、δ~(13)C含量范围为2.20‰~32.78‰、-27.53‰~-21.95‰,平均值分别为6.78‰、-25.41‰;C/N值范围为0.49~18.23;δ~(13)C随深度变化较为平缓,而δ~(15)N、C/N值随深度增加波动较大.研究区来源分析表明:C3植物与合成化肥为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的主要来源;藻类是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无机化肥与土壤有机氮,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流失和土壤有机氮.  相似文献   
929.
在严格遵循国家有关部门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的相关标准情况下,进行无线电干扰系统的实验和操作中,发现当系统长时间使用时,按照电磁辐射相关安全标准设置安全间距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文章根据实验数据,对电磁辐射相关安全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对国家安全标准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考虑电磁辐射危害时不能仅仅将人体作为点来考虑,应充分认识到人体作为等效天线的特征以及吸收功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0.
珠江三角洲地区亚运期间颗粒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胡伟  胡敏  唐倩  郭松  闫才青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7):1815-1823
为研究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颗粒物污染特征,2010年11月11日—30日分别在广州市区城市点及下风向鹤山区域点采集24h颗粒物样品,对其主要化学组分(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离子)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广州和鹤山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3.3±16.5)μg·m-3和(98.2±20.8)μg·m-3.鹤山PM10平均浓度高达131.6μg·m-3,且PM2.5占PM10的74%,表明区域PM2.5污染凸显.广州和鹤山PM2.5中二次无机离子(SNA)分别占39%和42%,有机物(OM)分别占31%和26%,EC分别占5%和6%.根据EC示踪法粗略估算,广州和鹤山PM2.5中一次有机碳POC分别占15%和13%,二次有机碳SOC分别占4%和3%.总体上,广州和鹤山PM2.5中二次生成(SNA+SOA)均约占50%,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区域性二次污染的特征.广州市区PM2.5及SNA、Cl-和EC明显低于区域点鹤山浓度水平;与2004年同期研究(PRIDE-PRD2004)结果相比,气象条件相似,而广州市区PM2.5及EC浓度分别显著降低达29.6μg·m-3(29%)和3.5μg·m-3(49%),反映出亚运期间一次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