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3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1406篇
安全科学   505篇
废物处理   99篇
环保管理   338篇
综合类   3077篇
基础理论   528篇
污染及防治   346篇
评价与监测   171篇
社会与环境   266篇
灾害及防治   21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CO2 release from forest soil is a key driver of carbon cycling between the soil and atmosphere ecosystem. The rate of CO2 released from soil was measured in three forest stands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near Beijing, China) by the alkaline absorption method from 2004 to 2006. The rate of CO2 released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three stands. The CO2 release rate ranged from ??341 to 1,193 mg m???2 h???1, and the mean value over all three forests and sampling times was 286 mg m???2 h???1. CO2 releas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he soil temperature. Diurnally, CO2 release was higher in the day than at night. Seasonally, CO2 release was highest in early autumn and lowest in winter; in winter, negative values of CO2 release suggested that CO2 was absorbed by soil.  相似文献   
942.
介绍了管道高后果区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和风险可接收标准.将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在我国某长输原油管道城市穿越段的应用表明,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适用于人口密集的管道高后果区,能对管道高后果区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3.
介绍了一种对环境情况进行监测的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以ADI公司的ADuC824单片机为核心芯片,结合各类传感器和外围元器件构建,系统集成了环境信息采集、信息识别转换、双机通信和微电子电路等多种新技术,采用多通道实时采集数据,并解决了环境参数复杂难数字化的问题,实现了对环境参数全面高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944.
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权重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价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通过对影响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因素的分析,采用目标分解法初选评价指标,确定公路景观与交通安全、景观与视觉、景观与生态环境协调性3个目标层。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建立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将景观协调性指标权重分为价值量权重和信息量权重2部分,在序关系分析法基础上充分利用指标值信息,综合主、客观赋权法,建立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组合权重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客观有效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945.
对臭氧氧化去除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RR及LR的降解效能、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藻毒素初始质量浓度、pH值、羟基自由基(·OH)抑制剂(HCO-3)、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降解速率常数与藻毒素初始质量浓度无关;pH值的升高、HCO-3和DOC的存在都会降低藻毒素的降解效率.在液相臭氧质量浓度为8.20 mg·L-1,pH=7.0,温度为(25±1) ℃,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MC-RR降解速率常数k=7.80×102 min-1,去除率达90.0%;MC-LR降解速率常数k=1.06×101 min-1,去除率达96.3%.  相似文献   
946.
采用半连续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磷限制条件下温度与氮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的生长及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氮质量浓度对两种微囊藻比生长速率的影响不同.随氮质量浓度的增加,15℃和20℃时比生长速率增加较快,25℃时增加缓慢;温度的降低对水华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较铜绿微囊藻小.两种微囊藻的单个细胞叶绿素a含量受温度及氯质量浓度的影响极显著,而交互作用的影响较主效应小.单个细胞藻毒素含量受温度影响最大,显著负相关;氮质量浓度的影响次之,显著正相关.但两种微囊藻的生长状况越好时相应的总毒素质量浓度也越高.因此,磷限制条件下,温度和氮质量浓度对两种微囊藻的生长及产毒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氮质量浓度的降低会进一步抑制微囊藻的生长并降低总藻毒素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947.
为了控制胺类捕收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借鉴表面括性剂等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评价体系,采用BOD5/CODCr法和OECD-301B(IS0 9439)标准对胺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进行评价,考察分子结构对生物降解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十二胺、十八胺、癸烷基丙基醚胺(醚胺609)、十二烷基丙基醚胺(醚胺601)、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8d最终好氧生物降解率分别为76.0%、50.6% 、63.2%、56.3%、63.4%、68.0%,生物降解指数分别为173.4、162.2、160.8、149.4、164.6、171.2,其中癸烷基丙基醚胺和十二烷基丙基醚胺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时间分别为2d和4d,除癸烷基丙基醚胺和十二烷基丙基醚胺的BOD,/CODC值小于0.3以外,其余4种药剂的BOD5/CODCr值均在0.3以上.综合两种评价方法,这6种胺类捕收剂均属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其生物降解性从大到小为:十二胺、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醚胺609、十八胺、醚胺601.相对来说,有机物碳链越长,其降解性能越差,另外,碳链中醚基的加入也影响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能.最后初步探讨了胺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948.
在(35±1)℃条件下,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情况,分析了回流比、温度和上升流速等因素对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可达21 kg COD/(m3·d),COD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出水挥发酸质量浓度低于350 mg/L,平均每去除1 kgCOD产生0.26 m3沼气.启动结束后,颗粒污泥的平均沉降速度由40.3 m/h提高到73.4 m/h,污泥密度由0.78 g/cm3升高至1.02 g/cm3,0.5~1.5 mm粒径的颗粒污泥占66%.同时,在25℃的运行条件下反应器的容积负荷降至9 kg COD/( m3·d),温度升高后反应器的运行可以较快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949.
以西安地铁工程为背景,对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在地裂缝活动时的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穿越地裂缝带的整体式地铁隧道的监测部位和监测方法提出了建议.通过对整体式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当地裂缝活动时,在靠近地裂缝下盘3H范围内的隧道变形量较大,变形使下盘隧道顶部受拉,底部受压.位于上盘的隧道在全长范围内都有变形,并在隧道底部产生部分脱空现象,脱空区的长度与隧道的埋深、长度、土与隧道的刚度比等因素有关.当变形或脱空区长度超过隧道的允许变形值时,将引起隧道顶部混凝土的开裂,引发漏水等不良现象,影响隧道的安全运营.在对试验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整体式地铁隧道的安全监测内容应包括:1)地裂缝两侧隧道的相对垂直位错;2)隧道底部脱空区的长度;3)隧道结构的应力变化幅度.针对上述变形特征及监测内容,提出了监测点的合理布置范围及采用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50.
采用RAD-7型测氡仪对焦作市室内氧浓度进行调查.焦作室内氡浓度范围为19.2~ 160.5 Bq/m3,平均浓度为62.94 Bq/m3.采用氡剂量学评价方法,得出焦作室内氡年平均有效剂量为1.98mSv,同时评估焦作市因接受室内氡辐射剂量引起的终生肺癌危险度为1.53 × 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