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2篇
  免费   1822篇
  国内免费   3496篇
安全科学   1689篇
废物处理   176篇
环保管理   955篇
综合类   8817篇
基础理论   1485篇
污染及防治   367篇
评价与监测   690篇
社会与环境   839篇
灾害及防治   482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776篇
  2021年   763篇
  2020年   926篇
  2019年   596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610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715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807篇
  2012年   928篇
  2011年   939篇
  2010年   888篇
  2009年   840篇
  2008年   818篇
  2007年   838篇
  2006年   777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环境类指标构建研究——以崇明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将压力 状态 响应(PSR)模型与系统分析法理论集成起来构建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环境类指标的方法和步骤。指标构建过程分为4个步骤:(1)首先利用已有生态区域(岛)相关环境类指标确定备选指标集;(2)利用PSR模型对指标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筛选;(3)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利用系统分析法确定指标核心要素,得到二次筛选指标;(4)以2030年为远期目标年,以综合性和动态性为依据确定最终指标。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确定水、气、土为核心考核要素,构建了基于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的近期及远期目标的环境类考核指标体系。指标评价结果表明,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环境类综合指数为72,其中环境压力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环境保护指数分别为85、80和51,与崇明岛实际较为吻合。部分研究结果已在崇明岛生态建设过程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82.
掌握不同管理模式下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可以为杂草综合防治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借助稻-油复种系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江苏吴江,始于1987年),于2007年春季监测长期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施肥与秸秆还田对春季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作用。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化肥+猪粪+秸秆)杂草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下降;长期不施氮肥下杂草总密度显著增高,达1 810 ind./m2;长期不施肥时,田间野老鹳草成为优势种群,其相对密度达879%;全年秸秆还田(化肥+油菜秸秆+水稻秸秆)下,田间优势杂草种群为禾本科的看麦娘,其相对密度达697%;秋熟水稻秸秆还田下杂草生物量下降,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施肥和秸秆还田措施,可以对稻油复种模式中春季杂草群落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98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98%的经济持续增长举世瞩目,然而对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却存在着诸多争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是对环境 收入关系研究的经典表述,可以直观地展现环境与收入变化的关系。在前人研究EKC时运用单一或多个单一指标测量污染程度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基于 1982~2006年中国6类环境污染物,用改进的熵值法计算出代表我国整体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污染指数,利用协整检验来研究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及其“本土化”特征,发现与一般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中国综合环境污染模型呈“正U”型,以21世纪初为分界点,之前环境污染水平不断下降,之后环境污染又开始有所恶化;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发现经济增长在追溯期内对环境污染均为正向影响,而环境污染仅在短期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旨在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4.
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反演武汉市湖泊营养状态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主要湖泊为例,研究了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2)数据反演水体营养状态指数(TLI)。研究旨在评估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来估算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可能性。首先利用地面水质监测数据计算武汉市某些湖泊监测点的“真实的”营养状态指数(包括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修正的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同时,在事先经过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的CBERS2图像上,以9×9像元为采样窗口,提取各个对应地点的灰度值均值(从波段1至波段4);然后,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各波段灰度值均值为自变量,建立营养状态指数经验遥感反演模型;最后,利用模型对整个湖泊水体的营养化状态指数进行反演,并绘制了其空间分布图。 结果显示,营养状态指数的自然对数值与CBERS2图像各波段灰度值之间存在较好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平方值(R2)为0.51。利用反演模型反演得到的湖区水质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由于CBERS2图像数据可以从我国许多数据分发中心免费获取,这为低成本的水质遥感监测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85.
钟明洁  陈勇  胡春 《环境工程学报》2009,3(6):1049-1053
以波长为254 nm的紫外杀菌灯为光源,研究了水溶液中消炎镇痛药物安替比林(PZ)的光降解行为;考察了初始pH值及水中其他物质对PZ光降解的影响,探讨了PZ光解机制,并分析其降解产物及光解途径。结果表明,安替比林的光降解遵循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pH值变化对光解速率基本没有影响。安替比林直接光降解占主导作用,活性氧类物种(ROS)对安替比林间接光解基本没有贡献。腐殖酸对安替比林光降解有抑制作用,而NO-3,HCO-3,Cl-对安替比林光降解没有明显作用。GC-MS分析表明安替比林在紫外辐射下生成甲酰胺,乙酰胺,2-羟基吲哚-3-酮,2,4(1氢,3甲基)-喹唑啉二酮,1-甲基-2-羟基苯并咪唑,2-羟基苯并恶唑等一系列具有安替比林母体苯环结构的化合物,表明安替比林侧链上N—N键断裂导致其最终降解。  相似文献   
986.
基于“反规划”视角的乡村旅游规划新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反规划"思想,针对传统规划方法给乡村旅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强调"反规划"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与传统规划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前乡村旅游规划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探析了"反规划"思想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建立乡村旅游"反规划"发展模式为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7.
以河北省鹤壁矿区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和RS技术分析、研究了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地利用状况.通过SPSS软件包的统计分析,计算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系数,其强弱依次为:耕地>有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裸岩石砾地>裸地;计算土壤侵蚀率,其强弱依次为:裸地>裸岩石砾地>灌木林地>荒草地>有林地>耕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鹤壁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率越低,则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性越强.  相似文献   
988.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中国节能降耗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能源效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实现GDP能耗降低20%的量化指标,节能降耗已经上升为基本国策.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能源利用状况的分析以及各省能源效率的测算,得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效率区域差异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89.
武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信息熵理论,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对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以及2006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进行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较高;2006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较大,可划分成3种类型区;经济因素和人口流动因素是信息熵变化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90.
人工生物浮床栽培经济植物是水上农业的主要实现手段.对利用浮床栽培高档木本蔬菜香椿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其优越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植株越冬的初步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未采取任何防冻措施的情况下,浮床栽培香椿在武汉地区可安全越冬并萌芽,但对浮床载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骤变的环境下,香椿的生态适应性形成和树型差异值得进一步试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