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98篇 |
免费 | 4185篇 |
国内免费 | 244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50篇 |
废物处理 | 154篇 |
环保管理 | 929篇 |
综合类 | 9061篇 |
基础理论 | 1862篇 |
污染及防治 | 852篇 |
评价与监测 | 664篇 |
社会与环境 | 791篇 |
灾害及防治 | 4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423篇 |
2023年 | 528篇 |
2022年 | 943篇 |
2021年 | 885篇 |
2020年 | 987篇 |
2019年 | 756篇 |
2018年 | 725篇 |
2017年 | 833篇 |
2016年 | 623篇 |
2015年 | 732篇 |
2014年 | 607篇 |
2013年 | 780篇 |
2012年 | 904篇 |
2011年 | 904篇 |
2010年 | 858篇 |
2009年 | 821篇 |
2008年 | 789篇 |
2007年 | 808篇 |
2006年 | 766篇 |
2005年 | 570篇 |
2004年 | 469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231篇 |
2001年 | 208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将资源诅咒的研究领域由传统的矿产资源转向土地资源研究问题域,以近10a江汉平原18个县(市)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诅咒系数对其进行资源诅咒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发展滞后的荆州市所辖的监利县、江陵县以及其他7个县市的土地资源诅咒系数大于1,确实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且江陵县与监利县还属于严重诅咒区。通过对选取指标作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得出导致其产生资源诅咒的原因主要为:以土地资源为依托的农业没有得到高效发展,而受到发展观念与投入等束缚,其二、三产业发展同样滞后。根据影响资源诅咒地区产业发展的具体因素,有针对性地给出化解土地资源诅咒的对策建议,为今后资源诅咒地区打破诅咒束缚,持续快速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2.
133.
Wendong WANG Qinghai FAN Zixia QIAO Qin YANG Yabo WANG Xiaochang W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15,9(1):147
The presence of humic acid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its adverse effects on the removal of many pollutants in coag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water quality including pH, turbidity, alkalinity, and hardness on the removal of humic acid were investigated in a UV light hybridized coagulation proces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UV light radiation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moval rate of humic acid in coagulation under both neutral and basic conditions,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 selected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had little adverse effect on the function of UV light. After UV light radiation, the removal rate of the nitro-humic acid (NHA) increased from 20% to 60% in coagulation, and increased further to 75% and 85% for the raw waters with 10.0 NTU kaolin and 100 mg·L-1 hardnes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o NHA, the removal rates of the humic acid extracted from peat coal (PHA) and the humic acid provided by Japan metals and chemicals company (JHA) in coagulation were also improved, both in the range of 80%–90% after undergoing UV light radiation. By changing the radiation location from prior to coagulation to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similar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formation of positive charged sites after UV light radiation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primary factor that led to an enhanced removal of the humic acid in coagulation. 相似文献
134.
固定化藻菌对水产养殖废水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藻菌混合包埋(MI)和藻菌分层包埋SI1(藻外菌内)、SI2(藻内菌外)固定化藻菌对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及光照、温度对3种处理脱氮去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处理72 h MI与SI2对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20%和90.77%,显著高于SI1。MI与SI1的去磷效果显著强于SI2,处理72 h后2者对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0.31%和84.78%,SI2仅为32.09%。当[光]照度6 000 lx时,SI2氮去除率在88%以上,显著高于MI与SI1;[光]照度6 000 lx时,SI2与MI对氮的去除率均高于89%,显著高于SI1。MI与SI1对磷的去除率在85%以上,显著高于SI2。MI、SI1、SI2去除氮、磷的最佳温度为20~30℃。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基于AVHRR的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城市气候主要特征之一的热岛效应有日渐明显的趋势,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对2000~2006年春季下午NOAA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随着城市的扩张,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规模呈扩大趋势。成都市区热岛强度一般为5℃-7℃,局部地方极值可达8℃以上;市中心区热岛强度相对减弱,东部工业区热岛高温区面积逐渐缩小,市区西南部热岛明显发展,致使2003年起热岛次高温区在二、三环路附近大致呈环状分布。热岛演变与近几年城市建设和改造活动密切相关。研究成果为政府相关部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8.
河床基质为溪流鱼类的重要栖息地.为研究溪流河道整治后基质组成变化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阊江上游选取急流浅滩与缓流浅滩两种典型溪流生境,对比分析了两种生境河道整治前后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采集鱼类数量由河道整治前的24种降低至整治后的17种,但前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鱼类群落优势种由河道整治前的5种降低至整治后的3种.河道整治前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623~2.253,0.715~0.866,1.680~3.109和0.652~0.813;整治后分别为 1.120~1.679,0.528~0.724,1.444~2.695和0.508~0.722.除春季和秋季整治后的Margalef指数高于整治前,其余各季节,河道整治前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要高于整治后(P<0.05).主要原因在于河道整治后河床基质粒径及粒径多样性降低、流态减少等使生境异质性降低.因此,建议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避免选择性清除大粒径基质及裁弯取直等,以维持河床基质的多样性,从而防止或降低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9.
原地异位建堆热脱附技术和设备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原地异位建堆热脱附设备对新疆某地区506 t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处理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原地异位建堆热脱附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应用的相关技术问题。通过温度场模拟,为设备投入及修复堆体的搭建提供了参考数据;通过项目现场温升曲线,分析了升温效率与物料属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水率越低的物料升温速率越快。此外,通过对设备投入、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修复过程运行能耗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了原地异位建堆热脱附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研究可为原地异位建堆热脱附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