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4篇
  免费   1957篇
  国内免费   4937篇
安全科学   1948篇
废物处理   433篇
环保管理   1226篇
综合类   10835篇
基础理论   2138篇
污染及防治   1814篇
评价与监测   785篇
社会与环境   921篇
灾害及防治   658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973篇
  2021年   913篇
  2020年   1020篇
  2019年   715篇
  2018年   686篇
  2017年   813篇
  2016年   701篇
  2015年   924篇
  2014年   897篇
  2013年   1211篇
  2012年   1227篇
  2011年   1307篇
  2010年   1105篇
  2009年   1068篇
  2008年   1115篇
  2007年   1052篇
  2006年   990篇
  2005年   727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Passive air sampling (PAS)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of gaseous and particle-bound PAHs in the North Chinese Plain. The averaged concentrations of gaseous and particle-bound PAHs were 485 ± 209 ng/m3 and 267 ± 161 ng/m3, respectively. The PAHs concentrations at urban sites we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at rural ones with ratios <1.5 in spring, summer and fall, bu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ere not significant for the wintertime and annually averaged concentrations. This urban-ru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related to the PAHs emission sources. PAHs spatial variation can be partially (49%) explained by emission with a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Both the gaseous and particle-bound PAHs were highest in winter and lowest in summer, with winter/summer ratios of 1.8 and 8, respectively. Emission strength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seasonality.  相似文献   
992.
考察了粒状胺丙基硅(CUNAX00X)对水溶液中微囊藻毒素-LR(mLR)和微囊藻毒素-LA(mLA)的等温吸附行为,并通过对胺丙基硅结构中的微孔尺寸分布特征、表面官能团--胺丙基团(-CH2CH2CH2NH 3)和羟基自由基(·OH)的红外分析,对吸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胺丙基硅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对水溶液中的mLR和mLA进行吸附,即胺丙基硅结构中的有效吸附微孔对mLR/mLA的物理吸附,固体表面离子化的胺丙基团和·OH与mLR/mLA分子结构中离子化的羧基(-COO-)以及pH=4.33条件下mLR分子结构中离子化的胍基(-NHCNH·NH 2)之间的弱离子吸附.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涂刷热分解氧化法,把无机盐SnCl4·5H2O、SbCl3和Ce(NO3)3·6H2O以一定的配比溶解在有机溶剂异丙醇中制备涂层液,以钛板为基体,制备多组分的涂层电极.考察了不同掺杂量下制备的电极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对稀土Ce掺杂SnSb涂层进行了SEM表征,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500℃、稀土掺杂量(原子质量比)为Sn∶Sb∶Ce=100∶10∶1的电极降解效果最好;稀土Ce的掺杂有利于锡锑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4.
二次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次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室内空气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共检出挥发性有机物245种,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类化合物、卤代烃、醇、醛、酮、酯、醚等化合物,住宅类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平均值明显高于办公类室内这些物质的浓度平均值,对室内空气样品分析中的特例进行了可能的污染源解析,推测室内过量使用液体胶粘剂有可能是引起污染物严重超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优势菌的筛选及其强化活性污泥好氧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活性污泥提取物的贫培养基筛选SBR系统中的好氧异养优势菌。结合自然温度(15~20℃)、延长培养时间等条件来提高菌群的可培养性。从SBR活性污泥系统中分离出5种细菌。4株去除COD优势菌,1株异养硝化细菌,能在好氧条件下实现对总氮的去除。反应池底采用边缘对称曝气,反应池内细菌在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上循环经历好氧过程及微氧过程。将PVA铝盐法固定的细菌对反应器进行生物强化。结果显示,在好氧工艺的条件下,投加优势菌群后,与未加优势菌群的反应器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COD、NH3-N和TN降解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98%、97%和90%。生物强化作用明显,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的好氧反硝化环境。  相似文献   
996.
污泥加热预处理对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污泥加热预处理给中温厌氧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加热预处理有利于提高混合消化对 COD 的去除率,尤其是 SCOD 的去除率由 77%增长到 93%,但不利于 TS 和 VS 的去除;而对污泥单独消化,预处理则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采用加热预处理后的污泥进样,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的甲烷产气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7.
浅述了环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环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8.
混凝-水解-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对CODcr SS、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1.5%、92%、90%,出水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4287—92)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9.
陕西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2002~2007年陕西省10个市的雷暴日和雷电灾害统计资料,结合陕西各市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提出了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及经济易损模数作为各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陕西各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评估结构.采用四级分区法对上述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了分级,并赋予各等级如下定值:极高级为1.0、高级为0.8、中级为0.5、低级为0.2.将陕西省10市按照四个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的所属等级获取相应等级值,将各市四个评估指标的等级值累加得到平均值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的评价指数,并利用上述四级分区法形成陕西省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云南175个历史强震的等震线图、云南数字等震线模型和云南1:400万活动断裂资料,对常规正圆法灾区范围量化与数字等震线模型灾区范围量化得到的云南宁洱6.4级地震灾区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地震等震线长轴方向与活动断裂的关系。结果表明,灾害地震的灾区范围用等震线模型来量化比常规用正圆来量化更加符合地震的客观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