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8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620篇
安全科学   204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38篇
综合类   1300篇
基础理论   299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86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kinetics and mechanism for degradation of omethoate (OMT) by catalytic ozonation with Fe(III)-loaded activated carbon (Fe@AC)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with focus on identification of degradation byproducts. The rate constants of OMT reacting with ozone and hydroxyl radical (OH) were determined to be 0.04 and 5.3 × 108 M?1 s?1 at pH 7.5 and 20 °C, respectively. OMT was predominantly degraded by OH in the catalytic ozonation with Fe@AC. The high-molecular-weight degradation byproducts identified were O,O,O-trimethyl phosphoric ester (TMP), pyrrolidin-2-one, N-methyl-2-sulfanylacetamide, 2-(methylthio)acetamide, O,O,S-trimethylthiophosphate (STMP), and N-methyl-2-(methylthio)acetamide. Besides,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 and inorganic anions were also detected and quantified, including formic, acetic and oxalic acids as well as nitrate, sulfate and phosphate ions. In the catalytic ozonation, TMP and phosphate were two major P-containing byproducts resulting from OMT degradation. The toxicity of OMT solu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during the catalytic ozonation, indicating that Fe@AC is a safe catalyst for OMT removal by ozone in water.  相似文献   
142.
多环芳烃在低氧沉积物环境中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环境普遍存在于底层水体以及表层沉积物中,随着中国水体有机污染加剧,低氧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中国水体普遍受到多环芳烃污染,由于其强烈的憎水性和低溶解性,大部分多环芳烃沉积在底泥中.总结了学者们对国内外河流、湿地、河口等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发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外典型区域的多环芳烃浓度,中国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但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部分点位浓度已超过生态风险区间低值(4 000 ng/g),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对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3.
随着人地关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两者高度融合,做到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逐渐受到各方重视.以徐州市大沙河镇为例,在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的基础上探索生态镇的建设模式.结果表明,2010年大沙河镇的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为1.584,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为1.182,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为0.88,处于良好协调状态.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沙河生态镇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4.
通过间歇处理和连续处理实验,探讨微波技术对沼液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激素喹乙醇去除的效果。结果表明,沼液在微波间歇处理中,最优反应时间为40min。此条件下沼液中喹乙醇、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6%、49%、48%和70%;微波可显著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值达到0.37。微波一好氧处理系统中COD与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和93%,明显优于单独好氧处理。沼液微波连续处理中,最优HRT为90min,此时喹乙醇、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4%、45%、50%和74%;BOD5/COD值达到0.34。微波.好氧处理系统中COD与氨氮的去除率均为90%,优于单独好氧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5.
水力条件对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城市受污染河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等水力条件的控制,观察其对复合垂直上行流人工湿地处理城市受污染河水效果的影响.一年多来的运行结果表明:水力条件对复合垂直上行流人工湿地去除其他污染物的影响显著,但对总氮去除的影响不大.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可提高总磷、氨氮、COD的去除效果;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总磷、氨氮、COD去除率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6.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镉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重金属镉污染地分离并纯化得到的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作为吸附剂,考察了镉初始浓度、菌浓度、吸附时间、温度及pH对镉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镉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30℃、pH为6~7条件下,菌质量浓度为2.0 g/L时,吸附120 min对镉...  相似文献   
147.
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o和PM2.5的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宁波市布设4个代表性点位,于2010年春季、夏季和冬季进行大气PM10和PM2.s的采样,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建立了PM10、PM2.5和源样品的化学成分谱.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宁波市PM10、PM2.5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是宁波市PM10、PM2.5的3大污染源,...  相似文献   
148.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空间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课题,潜力释放的空间优选则是城乡空间格局统筹的基础。基于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构建经济发展潜力、居住便利性和生态环境耦合而成的指标体系,评估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居住适宜性空间序列,形成适宜性分区,并根据农村居民点潜力的空间分布,统筹考虑城镇发展和耕地保护的要求,建立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优先序的选择矩阵,形成分时序、分空间的潜力释放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陆渡镇、浏河镇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最优的区域主要位于沿江的东海等4个行政村,次优先潜力释放的区域包括陆渡等3个行政村,第三优先潜力释放的区域包括斑竹等10个行政村,第四优先潜力释放区域包括天浜等6个行政村,最后释放潜力的区域主要是陆渡镇和浏河镇建成区内的农村居民点。最后,提出了不同区域潜力释放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9.
叶堤 《装备环境工程》2007,4(1):21-24,66
简要介绍了材料大气腐蚀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并以2002年为基准年,选择了重庆市主城中心的6个功能区作为代表性区域,运用腐蚀破坏剂量响应函数和使用寿命计算公式对锌材料的腐蚀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由大气污染腐蚀破坏锌材料造成的年直接经济损失约为4061.7万元,约为同期GDP的0.1%.其中,干沉降对经济损失总量的贡献率在71%~99%之间,均值为92%.  相似文献   
150.
为探究光照时间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蓝、白两种光质,每种光质下设置5种不同光照时间处理进行栽培试验,并测定每个处理下杏鲍菇原基形成与分化速度、菇蕾与子实体形态、产量及可溶性蛋白质与总糖含量.结果显示,原基形成速度随光照时间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蓝光下以15 min光照15 min黑暗时间处理下原基形成速度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