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安全科学   14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471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41.
合理的绿地植被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城市蓄水能力和减少城市内涝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武汉市城区8种代表性绿地植被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力学特征参数,量化了不同类型绿地植被对表层土壤水分入渗和保持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差异显著,天然香樟林、玉兰园、桂花园和牡丹园具有较好的入渗性能,表现为较高的饱和导水率(179.70~441.69 cm/d),其次是人工草坪(31.53~126.60 cm/d),而樱花园、梅花园和桃李园的入渗性能最差(22.40~57.99 cm/d)。天然香樟林土壤持水能力最强,表现为最高的田间持水量(0.315~0.336 cm3/cm3)和最大有效含水量(0.170~0.177 cm3/cm3),其次是玉兰园、桂花园、牡丹园、梅花园和桃李园,持水量、有效含水量分别为:0.241~0.289 cm3/cm3,0.144~0.182 cm3/cm3,而樱花园和草坪的持水能力最弱(0.209~0.254 cm3/cm3,0.139~0.165cm3/cm3)。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容重、总孔隙度、砂粒和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特征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乔灌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减少人为践踏,以及适时翻耕等方式提高绿地土壤的入渗与保水能力,进而提高其降雨存蓄功能,减少城市内涝。  相似文献   
742.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科学划定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协调人地关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将建成区和生态保护用地作为两类扩展源,通过构建自然、区位、环境和政策4个阻力因子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取各个因子阻力系数,得到两类用地扩展的最小累计阻力值,根据阻力差值划分适宜性分区,并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确定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和隔离带。结果表明:(1) 越靠近扩展源,其阻力值越小,建设用地源与生态用地源由于空间分布不一致,各阻力值之间差异较大;(2) 基于MCR模型对两类用地扩展的阻力面差值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划分,可分为重点建设区(65 771.64 km2)、优化建设区(51 103.28 km2)、限制建设区(21 001.54 km2)、禁止建设区(17 150.01 km2)和生态恢复区(11 894.70 km2),不同适宜性分区对土地开发建设的要求不一样;(3) 应用Hydrology扩展模块得到的“谷线”可引导建设用地优化开发,避免盲目的“摊大饼”式蔓延格局; “脊线”可控制建设用地扩展的隔离带,从而打破适宜性区域集中连片的扩展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建设用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建议,促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43.
阐述了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污染损害指数评价模型中参数时的优点和不足,提出采用普适质数公式对污染损害指数评价模型中参数进行线性优化时,可以大幅简化优化过程,便于实际应用.将适用于大气质量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与通过GA优化的评价结果进行比对,证实了该公式在线性优化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4.
选取中国亚热带丘陵区一集约化育肥猪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形扩散管大气采样系统(DELTA),开展为期1 a养殖场500 m近源区大气氨浓度监测,采用双向交换模型,估算氨沉降量。采集养猪场近源区土壤、植株样品,探究大型集约化养殖场近源区土壤、植物氮素对氨沉降梯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养猪场近源区土壤无机氮含量为2.3—32.4 mg·kg-1(以铵态氮为主),随氨沉降量增加而增加。草本(白茅)盖度随氨沉降量增加而增加,500 m范围内增幅平均可达45.7%;灌木(黄荆)盖度随氨沉降量增加而减小,降幅平均为27.5%。植株叶片氮含量与氨沉降间关系不明显,灌木、苔藓叶片δ15N值为-13‰—-2‰,且随氨沉降增加而减小。δ15N可用于识别植物叶片氮素来源,与植株叶片总氮含量相比,植株叶片δ15N对氨沉降具有更好的生物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45.
为了解陕西省PM2.5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基于陕西省2019年PM2.5浓度数据,采用空间数据统计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法对PM2.5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陕西省PM2.5研究与治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陕西省PM2.5污染呈“冬高夏低”、“中部高、南北低”的特点。陕西省PM2.5浓度空间分布表现为极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陕南部分县域为低低聚集区,关中地区渭南、西安、咸阳部分县域为高高聚集区。对陕西省PM2.5浓度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经济因子(0.328—0.548),陕北地区为GDP(0.932),关中地区为人口密度(0.936),陕南地区为相对湿度(0.710)。交互探测结果表明:陕西省主导交互因子为人口密度∩GDP,各种复杂的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耦合会大大加强对PM2.5浓度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46.
陈坤  徐龙君  袁智  李世贵  易俊 《环境化学》2011,30(10):1758-1763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Cd、Zn单一及其Cd(20 mg·kg-1)、Zn(5、10、15、20 mg·kg-1)复合污染对3种豆类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溶液处理,Cd2+浓度为2 mg·kg-1时,3种豆类发芽数(粒)高于对照组,黄豆的发芽数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减少,呈负相关,对绿豆和豌豆的发芽没有明显影响,对3种...  相似文献   
747.
沸石对含铬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天然沸石对含Cr3 的重金属废水的吸附与交换.考查了沸石用量,振荡时间,沉降时间,初始浓度,pH值几个条件对铬的去除的影响,并对沸石的饱和吸附量和再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Cr3 有很强的去除效果,并且容易再生.  相似文献   
748.
749.
本文着重介绍了生态农业和生态食品的概念,阐述了生态食品的标志,探讨了生态食品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我国生态食品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50.
红色黏土对磷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自江西鹰潭和江苏宜兴2地荒地亚层(20~40 cm)11种红色黏土的理化性质,比较了其对2种不同质量浓度(35和50 mg.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中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11种红色黏土对35和50 mg.L-1磷标准溶液的磷吸附量分别为0.52~0.86和0.52~1.18 mg.g-1,其中采自江苏的S9土样对2种浓度磷标准溶液的磷去除率均达90%以上;红色黏土中的铁、铝氧化物是除磷的主要控制因素,溶液中的磷主要与红色黏土中铁、铝氧化物相结合形成难溶性Fe-P和Al-P,土壤氧化铝含量与除磷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向红色黏土及其他吸附剂中加入适量的铁、铝氧化物以提高对磷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