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1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621篇
安全科学   274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599篇
基础理论   273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35篇
社会与环境   129篇
灾害及防治   10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高原环境对车用柴油机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总结了高原地区环境特点,全面深入分析了高原环境对车用柴油机的影响。通过特种车辆高原适应性分析,发现加速特性和爬坡性能是制约车辆高原适应性好坏的最主要因素。特别针对柴油机的加速特性和扭矩特性曲线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技术措施,为研究进一步提高柴油机高原环境适应性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92.
地球生态系统的碳补充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次提出地球生态系统的C补充机制,并且用框图模型说明了补充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的每个流程,阐明了无论Si的充足与缺乏,地球生态系统都要将C从大气中移动的海底,储藏起来,完成C的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排放CO2引起气温和水温上升,地球生态系统不惜损害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也要启动C补充机制,完成C的迁移,导致气温和水温恢复到动态的平衡.启动C补充机制期间,在输送Si的过程中,地球生态系统给陆地带来三大类型灾害:沙漠化、洪涝和风暴潮;在阻断Si的过程中,地球生态系统给海洋带来一大类型灾害:赤潮.在这些过程中,人类引起大气C的增加与地球生态系统导致大气C的减少充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撞击,这会强烈地产生一系列自然灾害发生,如干旱、沙漠化、沙尘暴、暴雨、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风暴潮和赤潮.人类尽可能减少这些撞击,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93.
贵州黔西北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贵州省黔西北铅锌矿区18个矿渣和污染土壤样品中Zn、Pb、Cu、Cd 4种重金属的总量、生物有效态含量以及对应的植物样(根和茎叶)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其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除Cu污染较轻外,Zn、Pb、Cd均大大超过了土壤环境阀值;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最高为Cd,占总量的50%,对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呈现很好的正相关性,植物根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分别为 RZn=0.871 3、 RCu=0.883 3、R Pb=0.783 2、RCd =0.893 7,说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已经威胁到植物生长,且在植物中产生了富集,因此在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环境效应时,应将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态含量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植物中该元素含量之间作相关分析,根据其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断其生物有效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894.
根据工程实例,分析了碳酸盐岩残积层红黏土风化壳的特征及红黏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并探讨了红黏土边坡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895.
城市污泥特性及真空抽滤浓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玮  王伟  尹可清 《环境科学》2008,29(4):1109-1113
对某城市6座污水处理厂污泥做真空抽滤浓缩,并对污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污泥中每g固体(TS)相当于1 g化学需氧量(COD);每g挥发性固体(VS)相当于1.5 g COD,其线性回归R2分别为0.931 4和0.922 8.污泥中携带的COD占污水去除COD总量的60%.污泥有机物组成表现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特征.调查发现传统重力浓缩污泥浓度普遍低于3.3%,浓缩效率低.在真空度-34.7 kPa下的真空抽滤实验表明,浓缩速率受污泥种类、浓度、PAM分子量以及添加量的影响.其中,污泥种类对浓缩速率影响较大,初沉污泥干固体抽滤速率为31 ks/(m2·h),剩余污泥速度低于15 kg,(m2·h),重力浓缩污泥的抽滤浓缩速度达到43 kg/(m2·h).抽滤液悬浮固体浓度普遍低于1.5 g/L.  相似文献   
896.
VUV/TiO_2/O_3去除水中微量硝基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负载在钛片上的二氧化钛(TiO2)薄膜光催化剂,以能发射185 nm真空紫外线(VUV)的紫外灯为光源,研究臭氧强化的真空紫外光催化方法(VUV/TiO2/O3)对水中微量硝基苯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VUV/TiO2/O3是一种有效地去除水中微量硝基苯的方法,VUV/TiO2/O3的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比UV/TiO2/O3和VUV/O3分别高102.8%和30.8%,去离子水中50 μg/L的硝基苯反应60 s后就降低到检测限以下.VUV/TiO2/O3对硝基苯的降解速率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臭氧投加量1.52 mg/L时的反应速率比不加臭氧时提高了134.4%;虽然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初始浓度增加而稍有下降,但初始浓度170 μg/L的硝基苯反应2 min后也无法检出.水中常见的重碳酸盐和腐殖酸对硝基苯降解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者浓度分别为2 mmol/L和3.2 mg/L时,VUV/TiO2/O3对硝基苯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下降82.9%和71.6%,反应速率常数的倒数与重碳酸氢根浓度线性相关.VUV/TiO2/O3能快速有效地去除地表水(含碳酸盐和天然有机物)中的微量硝基苯,4 min内初始浓度为90 μg/L的硝基苯去除率达到96%,UV254降低了80%.  相似文献   
897.
为了研究口服化学战剂降解产物二苯胂酸(DPA)导致小脑功能异常与诱发小鼠小脑蒲肯野细胞氧化和氮化应激之间的关系,利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和3-硝基酪氨酸(3-NT)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在体外合成3价DPA的模型化合物二苯胂酸碘(DPI),并用Western-blot检测3-NT的生成.研究发现,在小鼠一次口服15mg·kg-1DPA以及连续5d口服5mg·kg-1 DPA的情况下,小脑组织TBARS上升,蒲肯野细胞MDA和3-NT染色阳性.体外实验检测到DPI和NO反应可以生成3-NT,这表明DPA会导致小鼠小脑功能异常,这与其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砷相关活性物质在小脑蒲肯野细胞诱发氧化和氮化应激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898.
珠江广州段水体微表层与次表层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组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9年3月对珠江广州段微表层与次表层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与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段微表层和次表层水中16种溶解态PAHs浓度为622.0~2132.2ng·L-1,与DOC存在正相关关系;颗粒态为316.7~639.5ng·L-1,与颗粒物浓度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PAHs的组成以2~3环为主,溶解态中2~3环PAHs占总量的86.0%~95.7%,明显高于颗粒态中2~3环PAHs占总量的(68.8%~84.0%)百分比,PAHs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微表层对PAHs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富集因数EF在1.1~1.5之间(溶解态1.2~1.5,颗粒态1.1~1.3).  相似文献   
899.
不同背景气体下非平衡等离子体去除NO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计了一套高压电源和柱-筒反应器装置,在不同的背景气体下进行了介质阻挡放电脱硝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放电电压、含氧量、停留时间和功率对N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背景气体下,放电电压在一定的范围内(氩气:5~7kV;氮气:9~11kV)对NO脱除率有较大影响;氧气的加入对不同背景气体下的脱硝率都有影响,对氩气背景下的NO去除率影响最大;停留时间的增加有利于NO的去除,当停留时间增加到某一个值(7s)后,NO的去除率变化逐渐平缓;达到相同的去除率,氩气背景下的功率远远小于氮气背景,功率的增加有利于NO的去除;合理选择背景气体有利于NO去除率的提高和能耗的降低.  相似文献   
900.
推动国产遥感卫星在资源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对于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减少科研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近期发射的环境减灾卫星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可获得高光谱影像的特点,在陆地资源遥感监测领域将有广阔发展空间。研究于2009年夏季获得三景呼伦贝尔草原区遥感影像和对应地面实测草地生物量信息,基于这些数据探讨了利用环境减灾卫星多光谱影像和植被指数反演草地生物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影像提取的NDVI、OSAVI、MSAVI、SAVI、EVI、MTVI2、WDRVI和GNDVI等光谱指数均与草地生物量有较好的定量关系。其中,MTVI2结果最好,预测决定系数达0.61,交叉检验决定系数为0.58,均方根误差仅为58.6 g.m-2,基于MTVI2和环境减灾卫星多光谱影像可准确生成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