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4篇
  免费   835篇
  国内免费   1810篇
安全科学   855篇
废物处理   127篇
环保管理   571篇
综合类   4275篇
基础理论   914篇
污染及防治   747篇
评价与监测   482篇
社会与环境   427篇
灾害及防治   21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以中国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年度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重点将生态资源存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浪费两项指标纳入新的生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优化的引入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再运用Malmquist指数考察全要素生产率(TFP)与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动关系,最后运用Tobit回归分析探索生态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方向、强度和变化趋势,以此度量和展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结果显示:生态效率呈现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逐渐收敛的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西部内陆地区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区域失衡;生态效率的集群效应明显,辐射效应不足,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省份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参差不齐;经济发展引发的生态赤字问题逐步缓解,但在短时间内经济和生态的矛盾依旧存在,西北地区尤为突显;第三产业比重、技术进步、市场开放对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且趋于强化;政府规制、人口密度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但趋于减弱;第二产业比重、能源结构对生态效率的改善存在负面影响亦趋于强化.  相似文献   
52.
响应土壤阴离子类型的盐碱土古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初步解析我国黑龙江苏打盐碱地(HA)、新疆荒漠盐碱地(XD)、山西平原盐碱地(SY)、江苏滨海盐碱地(JD)和天津滨海盐碱地(TB)5个地区的土壤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其响应土壤不同阴离子类型的分布特征,采用基于Illumin-H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489~604个古细菌可操纵分类单元(OTU).OTU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XD的古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SY和HA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OTU的物种注释结果表明HA以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为优势菌门,其他土壤均以广古菌(Euryarchaeota)为优势;综合5个样品古细菌群落结构、优势古细菌属和土壤阴离子进行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XD古细菌群落结构和Haloterrigena属(XD中最优势,相对丰度20.2%)明显的响应土壤SO42-浓度;HA古细菌群落结构和Nitrososphaera属(HA中最优势,62.3%)明显的响应土壤HCO3-/CO32-浓度和pH;JD、SY和TB古细菌群落结构、Halorubrum属(JD和TB中最优势,24.4%和15.6%),和Natronomonas属(SY和JD中第二优势,8.1%和9.2%)明显的响应土壤Cl-浓度.研究结果说明我国不同地域分布的盐碱土受其土壤阴离子类型及其浓度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古细菌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我国不同类型盐碱土古细菌资源的挖掘提供依据,也为揭示我国不同类型盐碱土古细菌群落的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direct toxicity of PM2.5 collected from Beijing o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 A Cell Counting Kit 8(CCK8)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PM2.5 exposure decreas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UVEC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We also found that PM2.5 exposure induced autophagy in HUVECs, as evidenced by:(1) an increased number of double-membrane vesicles;(2) enhanced conversion and punctuation of the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 and(3) decreased levels of the selective autophagy substrate p62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Furthermore, promoting autophagy in PM2.5-exposed HUVECs with rapamycin increased the cell survival rate, whereas inhibiting autophagy via 3-methyladenin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ell survival.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M2.5 exposure can induce cytotoxicity and autophagy in HUVECs and that autophagy play a protective role against PM2.5-induced cytotoxicity.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imply a direct toxic effect of PM2.5 on HUVECs and provide novel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used by PM2.5 exposure.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天舟一号"(TZ-1)货运飞船的空间污染探测器的在轨探测数据。方法 TZ-1货运飞船上的污染探测器采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QCM),利用污染物沉积在QCM探测器传感晶片表面引起的振荡频率变化情况来分析航天器在轨空间污染环境。根据其探测原理,通过分析下传的原始数据,得到航天器在轨的污染累积量结果。结果航天器在轨飞行过程中,污染累积已达到会导致污染敏感器件光学性能明显退化的程度,并且污染源温度是影响航天器污染累积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将其作为航天器在轨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航天器污染设计、控制提供参考,为提高航天器可靠性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5.
采集2015年南昌市冬季大气PM_(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重金属(V、Mn、Cr、Co、Ni、Cu、Zn、Cd、Ba和Pb)的含量,分析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对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浓度总平均值为(29.74±16.82)μg/m~3,其中省外办最高,武术学校最低;各重金属元素总体平均浓度从高到低次序为:ZnPbCuMnBaNiVCrCdCo。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包括道路交通尘和冶金化工排放、机动车尾气以及混合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M_(2.5)中Mn对人体健康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他元素(Cr、Ba、Co、Pb、Cd、Cu、V、Zn、Ni)基本没有非致癌风险;Cr对人体有较明显的致癌风险,Cd、Ni和Co对部分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成年人)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56.
从FRP加固金属结构设计研究、界面性能研究、工艺研究、耐久性研究等4个方面回顾了FRP加固金属结构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FRP加固技术的优势,总结了现阶段FRP修复技术取得的成就和现阶段发展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未来FRP修复技术的发展做了总结。可以预见,随着高性能FRP的不断研制成功以及研究的深入,FRP修复技术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地提高,中国石油行业发展迅速,石油储运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考虑环境污染物减排的石油储运策略进行研究,对石油储运的过程中出现污染源以及产生的危害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对石油储运污染物减排存在的障碍性因素进行说明,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石油储运策略对污染物减排相应的解决措施,由变频调速污染物的减排技术、可燃气体的排放与回收技术等措施对石油储运策略的污染物减排进行优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58.
以株洲市攸县某矿业公司"5·7"重大中毒窒息事故的环境应急监测为例,详细阐述了该事故开展应急监测的全过程。针对锁定污染因子、查找污染源、判断污染团的扩散趋势以及监控敏感点的安全等监测目的设计监测方案。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确定事故特征因子为CO,其周边环境空气中浓度随着与抽风口距离的增加而快速下降,监测到附近居民区环境空气质量未受事故影响。  相似文献   
59.
土壤石油类(红外法)标样制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环境监测用于土壤矿物油污染监测所必备的标准样品制作方法作了探索,尤其对该类标样的液-固态吸附饱和及其浓度平衡关系作了探讨,从理论上保证标样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为标样最后的定值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design has historically tended to use experience, intuition and subjective judgement in locating monitoring stations. Better design procedures to optimize monitoring systems need to simultaneously identify significant planning objectives and consider a number of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The consideration of multiple objectives may require further decision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preference weights associated with the objectives to aid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is may require the application of an optimization study to extract such information from decision makers or experts and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locating strategies.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optimal expansion and relocation strategies of a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using a two-stage analysis. The first stage focuses on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of preference weights with respect to the designated planning objectives. With the aid of a pre-emptive goal programming model, data analysis is applied to obtain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from the questionnaire outputs. The second stage then utilizes a weight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search for the optimal locating strategies of the monitoring stations in the river basin.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is illustrated by a case study in the Kao-Ping River Basin, south Taiw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