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1篇
  免费   737篇
  国内免费   1769篇
安全科学   723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386篇
综合类   3834篇
基础理论   707篇
污染及防治   364篇
评价与监测   377篇
社会与环境   353篇
灾害及防治   18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城市密集化地区中具有国家战略和拥有重要国际竞争力功能的区域被称之为极化区。在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经济合作与竞争越来越加剧的背景下,各国都把加强极化区建设作为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首先,介绍并评述了德国评价极化区功能的指标体系,包括决策和控制功能、创新和竞争力功能,以及门户功能;其次,针对我国发展阶段和特色,构建了识别我国极化区功能的指标体系;并以极化区理论为指导,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区域规划的功能定位进行比较和评述。当前,为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国务院批准了多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区域规划,是从我国东中西和各省之间经济协调发展或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角度有国家意义的区域。通过比照极化区的功能含义,认为其中有的战略区功能定位与极化区的功能相一致,有的可作为新极化区培育,有可能发展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极化区,这两种是今后我国极化区研究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882.
为探索浅水湖泊水动力扰动作用对底泥再悬浮影响的规律,在室内矩形水槽内模拟了各种水动力条件下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得到了太湖底泥在3种不同起动标准下的起动流速,通过考察上覆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变化,建立了底泥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水体流速的定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太湖底泥在个别动、少量动、普遍动3种标准下的起动流速分别为15、30和40 cm/s,且底泥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流速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再悬浮通量随流速增大而增大,且相关性较好。将该试验结果应用于太湖的水量水质数学模型中,并和太湖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该模拟装置能够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较好地反映太湖沉积物再悬浮特征,对太湖的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3.
四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空间分布和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湖流域水环境恶化已影响到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亟待对四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估。于2010年春季在四湖流域的主要湖泊以及四湖总干渠进行了水质现场监测和水样采集,共采集了84个样点,每个样点测定了12项水质指标,并对测定结果中四湖流域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等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湖流域的两个主要湖泊,长湖和洪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湖为重度污染,洪湖为轻度污染,从长湖流入总干渠中的水质多为中性或略偏碱性,总磷、总氮含量超标几倍到几十倍,在靠近长湖的总干渠上游段为重度污染,靠近洪湖的总干渠下游段为轻度污染。各水质指标浓度总体趋势上,长湖的要大于总干渠,总干渠的大于西干渠,西干渠的大于洪湖。  相似文献   
884.
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的方法。可以揭示区域变量的空间结构形态。通过对2000-2003年期间上海市乡镇人口密度变化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上海市近几年人口分布空间变动格局表现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环状分布模式,中心城区和远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小。人口增长缓慢,而近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大,人口增长迅速。全市人口密度变化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四种类型的空间关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人口郊区化趋势明显。高人口密度区域在不断向外扩张,人口分布与经济、交通等社会发展因素的关系日益密切。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利用空间自相关统计方法能够扩展和加强对人口分布空间模式的研究.从而为经济总体布局和城市化建设提供辅助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85.
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补偿标准核算是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选取政策视角归纳了我国10个省份已经发布和实施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基本内容,对这些政策的补偿标准核算方法进行了分类,提出以成本和价值作为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分类的依据.结合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外政策,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的政策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策层面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建议.为了体现经济规律,同时增强生态补偿制度的激励作用,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中的补偿标准在污染赔偿方面需要进一步体现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在保护补偿方面需要体现水资源保护的经济价值.在未来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的过程中,相关方面协商确定补偿标准的趋势将会日益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量化核算和调查方法可以发挥比较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的分析结果对于推动国家层面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政策制定或规范地方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6.
海洋经济已跨入以高新技术引领的新时代,以海洋高新技术为首要特征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本文在界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其在公众认识、政策体系、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通过提高公众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促进其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支持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海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开发区;加大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的有效的投融资体制以及着力培养和引进具备较强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使其成为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生力军等措施促进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借以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87.
城市化和工业化产生的碳排放是当今中国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阶段及演化特点,发现30年来,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呈现波动反复的特点,扩张负脱钩3次,较高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形式-扩张连接4次,经济发展实现与能源消费较好脱钩的弱负脱钩1次,强脱钩4次,其余为弱脱钩.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Moon-Sonn,建立了南京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并探讨了不同发展模式下南京未来50年低碳经济水平及碳排放量演化规律,预测了不同低碳经济水平下南京碳排放量和峰值出现的时间.研究结果显示,按现行经济模式,南京2050-2060年碳总量增加速度逐步减缓,约在2058年左右实现碳总量的负增长.50年内南京市预计为扩张负脱钩和扩张连接,难以实现稳定的离水平低碳经济增长模式;设定最优能源强度参数的模式下,南京迅速实现稳定强脱钩的低碳经济,碳释放量EKC曲线呈现倒U型,2015年左右即达到峰值.综合各种因素,南京近几年将延续模式l的增长模式,在2020年左右实现向模式2转变,其碳释放量约于2028年前后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888.
本文利用DEA的方法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三个指标,然后基于1998-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工业规模效率及技术进步对CO2排放影响的程度及差异化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技术进步对单位GDP的CO2排放有抑制作用,而规模效率则与CO2排放呈正向关系,但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东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对单位GDP的CO2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则对单位GDP的CO2排放起到了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的规模效率对单位GDP CO2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小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与我国区域间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所属的种类不同有关,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可能属于节能型技术进步,而西部地区则属于耗能型的技术进步;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规模效率的提升可能更多地依靠能源消耗,中东部地区则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89.
河流水污染损失补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水污染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是省际间、地区间水污染纠纷接连不断, 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流域不同主体之间建立水污染补偿机制,可以把水污染造成的环境外部损失内部化,从而促使污染者在治污成本和经济补偿之间进行权衡,促进水污染治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和水污染纠纷的解决。在水污染经济损失评估的基础上,以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环境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了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影响关系,进而把超量排放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联系起来,对模型的基本特征、处理方法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并且以太湖流域范围内的京杭运河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河流水污染损失补偿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90.
国外水电环境认证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是世界范围内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也开始进入生态制约阶段。建立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推行生态环境认证制度,是降低水电工程不利生态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国际上在这方面已经进行的实践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概要介绍了瑞士“绿色水电认证”和美国“低影响水电认证”的主要内容、技术标准和运行机制,并且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建立水电环境认证程序和推行水电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且讨论了推行水电环境认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