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4篇
  免费   761篇
  国内免费   1578篇
安全科学   732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387篇
综合类   3814篇
基础理论   714篇
污染及防治   137篇
评价与监测   382篇
社会与环境   359篇
灾害及防治   19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微米气泡强化臭氧氧化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米气泡系统(平均粒径约为58 μm)和普通的鼓泡系统进行对比研究微米气泡对臭氧氧化的强化作用机理.在相同的进气流率下,采用微米气泡体系臭氧在水中的传质系数和利用率是鼓泡系统的1.6-2.7倍和2.3-3.2倍.利用臭氧氧化模拟活性艳蓝KN-R废水(100 mg·l-1)的实验结果表明,染料在微米气泡体系中的脱色速率高于鼓泡系统,二者达到99%脱色效率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0 min和60 min.在同样的脱色速率下,染料在微米气泡系统中的TOC去除率较大,说明微米气泡不仅能够提高臭氧的传质速度,而且可以强化臭氧的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52.
综述了酶传感器、酶联免疫传感器、液相色谱、荧光光谱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等方法在环境水西维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对各种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3.
余慧  张超杰  周琪 《环境科学》2007,28(1):204-208
利用驯化污泥研究了邻氟苯胺、对氟苯胺、2,4-二氟苯胺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3种氟苯胺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对氟苯胺、邻氟苯胺和2,4-二氟苯胺.降解动力学分析表明,在初始浓度在8~50 mg·L-1范围内,除2,4-二氟苯胺在实验浓度8.56 mg/L时为一级反应,其他为零级反应.且它们的降解规律都符合Monod方程.污染物化学结构特性与其生物降解性能相关性研究表明,热力学参数与氟苯胺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相关性最好,空间参数次之,而电性参数最差.并研究了共代谢条件下葡萄糖和苯胺对2,4-二氟苯胺的好氧降解的影响,葡萄糖的引入有促进作用,而苯胺只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促进作用.因而,氟苯胺的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以及多种组分混合废水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4.
有机改性粘土对赤潮藻絮凝沉降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萍  俞志明 《环境科学》2007,28(7):1518-1523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活体荧光计法,研究了吉米奇类表面活性剂双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DPQAC)改性粘土对2种赤潮生物赤潮异弯藻和锥状斯氏藻的絮凝沉降动力学,比较了2种实验方法的不同,并对几种影响絮凝沉降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分光光度计法进行动力学研究时,有机粘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较好地符合双分子反应动力学模型,而采用活体荧光计法进行实验时,有机粘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很好地符合双曲线动力学模型,利用活体荧光计法进行实验时避免了前者由于粘土沉降导致的体系透光率的快速变化,更好地反映了赤潮藻细胞絮凝沉降实质.2种动力学实验方法都表明,高岭土体系的沉降速率要略高于膨润土体系,提高粘土、改性剂的用量以及体系的pH值都能加快沉降速率,其中提高改性剂的用量是增加去除率和加快沉降速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5.
GC/MS法测定生物样品中多溴联苯醚类化合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晓华  高子  于红霞 《环境科学》2007,28(7):1595-1599
本研究建立了多溴联苯醚(PBDEs)生物样品分析方法,获得了优化的前处理条件、气相色谱和质谱检测条件.对定性定量方法及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要求进行了评价.通过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对整个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满足生物样品PBDEs测定的要求,回收率在50.5%~112.3%之间,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在5.3%~9.9%之间,方法检测限在7.1~161.8 pg/g之间.在建立的方法基础上,测定了部分养殖和野生鱼类样品,测得的野生鳜鱼和鲫鱼以及2个养殖鲈鱼样品的结果分别为1.53、1.11、5.31和6.15 ng/g(干重),其中主要的同族体为BDE47.  相似文献   
256.
通过计算43种有机磷农药的各种结构参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了适用于有机磷农药色谱保留值的定量关系表达式,建立了有机磷农药结构参数对色谱保留值的QSPR模型.模型分析表明:磷酸酯与硫逐磷酸酯两类有机磷农药的模型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1和0.998,标准误差SE分别为0.0539和0.2874,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分别为0.976和0.990,标准偏差Scv分别为0.086和0.610.在已知磷酸酯与硫逐磷酸酯两类有机磷农药结构参数的情况下,此模型可有助于有机磷农药的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257.
复合污染状态下尾矿区有害化学品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混合尾矿浆及尾矿渣淋溶柱,研究选矿药剂在尾矿渣及尾矿废水中的静态分布及其淋溶作用,结果表明:①选矿药剂对整个尾矿区都污染,即使是水溶性好的药剂,它们在尾矿渣中的静态分布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油溶性好的药剂多存在于尾矿渣中,尾矿污染为多种药剂的复合污染,各种药剂在尾矿渣及尾矿废水中的总浓度成倍加大;②用尾矿渣淋溶柱测得单一药剂的淋溶值:25号黑药>MIBC> CN->二号油>乙基黄药>丁基黄药>Y-89黄药.但多种药剂复合污染时,药剂的淋溶距离明显加大,其中CN-和Y-89黄药加大近一倍.复合药剂污染加大药剂的残留期,也加大它们向地下水及其它水源迁移的几率.  相似文献   
258.
山东崂山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来对青岛崂山生物资源的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了崂山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提出了崂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崂山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丰富度高、密度大,特有种、重点保护物种多,植物成分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古树名木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特点,崂山是山东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之一.  相似文献   
259.
不同氮源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2种氮源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使用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作为氮源,每种氮源水体分别设置不曝气、连续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4个处理.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NH4+-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中藻类生长明显好于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试验后期则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藻类生长情况更好.连续曝气对于2种氮源水体中藻类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昼间曝气对2种氮源的藻类生长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H4+-N含量较高的水体中蓝藻容易成为优势种,而NO3--N含量高的水体中则以绿藻为主.不同曝气条件下藻类优势种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60.
大型海藻与赤潮微藻以及赤潮微藻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研究了2种大型海藻石莼(Ulva pertusa)和江蓠(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2种赤潮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以及2种微藻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①在大藻(石莼或江蓠)-微藻(东海原甲藻或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共培养体系中,石莼和江蓠均能明显影响与其共培养的微藻的生长,石莼对微藻生长的影响强于江蓠的作用.②在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双藻培养体系中,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最终被完全灭杀;体系中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未受到明显的影响.另外,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培养液滤液能明显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但东海原甲藻滤液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显示,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是其被后者抑制作用的17倍左右.③在大藻(石莼或江蓠)-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多藻培养体系中,东海原甲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变化与它们在共培养体系中的变化非常类似.半数致死时间(LT50)法的检测结果显示:多藻培养体系对东海原甲藻的联合作用是协同作用,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作用是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