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1篇
  免费   899篇
  国内免费   2227篇
安全科学   893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473篇
综合类   4731篇
基础理论   893篇
污染及防治   650篇
评价与监测   462篇
社会与环境   419篇
灾害及防治   25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442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Increasing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has establishe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host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and exposure to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PM) and co-pollutants, especially those emitted from motor vehicles. Although PM and their co-pollutants dispersion profiles near the open freeway have been extensively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bot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 recent years, such investigations near freeways with roadside barriers have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A few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roadside structures, such as noise barriers and vegetation, may impact the decay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downwind of the freeway by limiting the initial dispersion of traffic emissions and increasing their vertical mixing due to the upward deflection of airflow. Since the noise barriers are now common roadside features of the freeways, particularly those running through populated urban areas, it is pertinen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ir presence on the particles and co-pollutants concentrations in areas adjacent to busy roadway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wo highly trafficked freeways (I-710 and I-5) in Southern California, with two sampling sites for each freeway, one with and the other without the roadside noise barrier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and co-pollutants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the immediate proximity of freeways and at different distances downwind of the freew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rmation of a “concentration deficit” zone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freeway with the presence of roadside noise barrier, followed by a surge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further downwind at 80–100 m away from freeway. The particle and co-pollutants concentrations reach background levels at farther distances of 250–400 m compared to 150–200 m at the sites without roadside noise barriers.  相似文献   
362.
在干式纤维层过滤净化阻力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清洗水均匀分布于纤维丝表面的基本假设,使湿式过滤中对液滴、液膜、液珠的分析简单具体化。并通过实验结论归纳出净化阻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导出湿式纤维层非稳态过滤净化阻力的表达式,并用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3.
贸易开放、劳动力转移和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主流国际贸易模型中充分就业的假设使经济学界忽略了对贸易开放如何影响就业的分析,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则为此提供了一个可供扩展的框架.将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扩展到存在贸易开放的情况后,本文发现如果一国的比较优势为制造品,贸易开放将会减少就业,这是因为制造品价格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向制造业转移,而制造业部门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存在则阻碍了劳动需求的增加.为了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开放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并且考虑到就业的持续性,本文利用我国省际面板动态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劳动力占比度量我国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不考虑劳动市场刚性时,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开放能增加就业;而当劳动力市场刚性较大时,劳动力转移过程反而促使贸易开放减少我国的就业,恰好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结果.该文的政策含义则意味着政府应努力降低劳动力市场刚性以促使贸易开放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364.
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从消费压力人口视角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气候变化压力的人文因素,以及人口与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通过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人口、消费及技术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我国1980至2007年碳排放情况的统计实证结果表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中国国情有较高的解释力.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城市化率、人口规模三个因素对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影响明显;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口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已高于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模式等人文因素的变化有可能成为我国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技术进步因素在此模型中对我国该阶段碳排放的解释力有限,表明我国未来通过技术进步减缓碳排放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65.
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居民的健康日益受到环境、外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上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方面的原因,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缓慢.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及其分布状况,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家庭状况、生活习惯、就医决策、医疗保险等因素均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尤其是在收入、工作等经济因素之外,健康观念、就医决策和保险覆盖等社会和制度因素亦对城市居民个人健康产生影响.同时,通过逐步回归控制相关变量的方法,检验了Grossman模型的适用性,同时也检验了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稳定性.在总结研究结论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从经济,社会和制度三个层面全面促进城市居民健康的综合改革框架.  相似文献   
366.
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首要关心的问题,对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游客安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在参阅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游客安全意识、成因、评估和保障等方面,对国内外游客安全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67.
我国包装废物回收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废物作为再生资源的重要一类,其回收体系融入在整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之中,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难以割裂,没有完全独立的包装废物回收系统。总结了我国包装废物回收体系的发展阶段,从目前看,其回收体系仍处于调整和规范发展阶段,并且还将维持较长时间;从不同角度归纳出包装废物的各种回收模式及相应特点;阐述了目前我国各种包装废物回收体系存在的合理性,与现阶段我国国情相符合;最后分析了包装废物回收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68.
我国纸包装废物产生特性和回收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纸包装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消费量巨大,废物的产生量也巨大,但我国对其产生特性和回收体系研究较少。首先分析纸包装的生产量、消费量、废物产生量和回收量,指出我国纸包装废物回收率,远高于废纸的统计回收率;其次,综合分析纸包装废物的回收特性和回收体系状况,指出纸包装废物主要流向和关键环节;然后,对纸包装消费趋势进行预测,最后,提出纸包装废物回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69.
运用概念性旅游规划的原理和技术路线分析了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发展城市旅游的驱动机制,根据突变理论探讨了都江堰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模式,为都江堰区域旅游地的整体整合和长远发展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370.
研究了常规运行模式下循环式活性污泥(CAST)工艺对磷酸盐的去除,考察了运行周期内反应器选择区和主反应区中磷酸盐、硝酸盐的浓度变化,并分析了CAST反应器的除磷途径和限制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测定了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所占的比例。研究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后,出水磷酸盐的平均值为1.9mg/L,平均去除率约为62%;系统除磷是在聚磷菌和反硝化聚磷菌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其中反硝化聚磷菌所占比例为8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