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1篇
  免费   5430篇
  国内免费   28011篇
安全科学   2350篇
废物处理   523篇
环保管理   1558篇
综合类   34200篇
基础理论   351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239篇
评价与监测   1893篇
社会与环境   719篇
灾害及防治   670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750篇
  2021年   743篇
  2020年   1368篇
  2019年   2218篇
  2018年   2315篇
  2017年   2449篇
  2016年   2178篇
  2015年   2707篇
  2014年   3326篇
  2013年   3599篇
  2012年   3644篇
  2011年   3138篇
  2010年   2859篇
  2009年   2753篇
  2008年   2396篇
  2007年   2408篇
  2006年   1849篇
  2005年   1404篇
  2004年   1204篇
  2003年   895篇
  2002年   781篇
  2001年   763篇
  2000年   881篇
  1999年   683篇
  1998年   506篇
  1997年   463篇
  1996年   496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281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88篇
  1991年   264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为去除化工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酸雾废气,首先用水作用法、微波法和传统湿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试验,结果显示:传统湿法中的碱法效果最佳,改性后粉煤灰的BET比表面积是改性前的8.23倍.再用改性后的粉煤灰与廉价易得的天然矿物沸石和熟石灰作为活性组分,制得一种新型的复合吸附剂.常温常压下,动态吸附盐酸雾,实验结果表明:由改性粉煤灰制作的吸附剂G对盐酸雾的吸附性能比未经改性的吸附剂W有所提高,在文中所述条件下,饱和吸附量由改性前的331.4 mg/g提高到改性后的445.2 mg/g.  相似文献   
852.
废食用油活性炭脱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脱色处理是提高废食用油油品质量、利用其生产生物柴油的关键环节之一.研究餐饮废食用油活性炭吸附脱色工艺,考察典型木质活性炭和煤基活性炭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将活性炭结构、性能指标与其脱色能力进行关联.结果表明,以弱粘性煤和褐煤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对废食用油脱色效果较好;活性炭的总孔容积、总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微孔容积、碘值和亚甲基蓝值等性能指标与脱色效果关联度不大,而活性炭的孔径和中孔容积是决定活性炭脱色效果的主要指标.优化后废食用油活性炭脱色工艺的主要参数是:活性炭用量7%,炭粒度100~300目,脱色温度90~120℃,吸附时间为30 min,搅拌速度为10 r/min,废食用油的脱色率在50%~65%.  相似文献   
853.
亲水性多孔载体在流化床中的生物膜形成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制备的一种新型亲水性多孔聚合物作为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膜附着生长的载体,实现流态化水力条件下的生物挂膜过程.在3个结构尺寸相同的流化床反应器中考察了接种污泥浓度、进水有机负荷及载体粒径对亲水性多孔载体生物挂膜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污泥浓度为30 g VSS/L、进水TOC值为350 mg/L、载体粒径为5~8 mm时载体表面的附着生物量最大,反应器运行12 d的载体附着生物量达到4.45 g VSS/L,膜结构稳定,表现出较活性污泥法更高的活性.在进水TOC、氨氮浓度分别为350 ms/L、50 mg/L,HRT为6 h的情况下,两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1%和64.3%,表明载体上的生物膜对污水中TOC及氨氮的去除表现出高效率.挂膜后载体表面上的微生物以丝状菌为主,孔壁上的微生物以球菌和杆菌为主要生物相,证明载体内外表面皆适宜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形成合理的生物相分布.  相似文献   
854.
含锌多核聚铝絮凝剂的制备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Cl3·6H2O和ZnCl2为原料,采用一次加碱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改性增效聚合铝类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锌(PAZC).通过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碱化度(B),Al/Zn摩尔比及陈化时间对铝离子形态的影响.采用混凝实验比较PAZC、PAC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B值条件下,PAZC的Ala和Alc少于PAC的Ala和Alc,Alb形态多于PAC中Alb形态,并且PAC中Alb形态最高只有60%,而PAZC中Alb最高达到83%.PAZC具有pH适用范围宽,投药量少以及良好的储存性能.  相似文献   
855.
氧化镁基催化剂及脱硝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控制燃烧烟气中NOx的污染,对共混合方法制备的氧化镁基催化剂进行烟气直接催化分解法脱硝实验研究,分析模拟烟气脱硝塔内温度及床层高度及氧气浓度、NO浓度和空速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氧化镁基催化剂可以采用直接催化分解法对烟气脱硝,脱硝率85%~95%,氧化镁基催化吸附剂组成为氧化镁、固化剂、添加剂;脱硝的床层高度4~5 cm,脱硝反应温度130~170℃,烟气空速2 500~3 000 h-1;研究推测出氧化镁基催化剂存在活性缺陷,并对脱硝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56.
碱熔融法合成NaA和NaX型粉煤灰沸石的品质表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碱熔融法合成了2种单一沸石矿物种的NaA和NaX型沸石,并对产物的结构、性能和应用指标进行了详细表征.经x射线衍射和IR光谱分析,表明合成产物是无杂晶生成的NaA和NaX型沸石相;在扫描电镜观察下,产物分别具有NaA和NaX型沸石的立方体和八面体晶体骨架结构.DTA分析表明了合成产物中沸石水的存在,且产物热稳定性较好.通过对比,粉煤灰合成的NaA和NaX型沸石的比表面积达到了相应商品沸石的66.9%和83.6%;孔容为41.1%和70.2%;阳离子交换容量(CEC,cation exchange capacity)为82.93%和84.31%.通过比较化学组成表明,大规模应用合成产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857.
城市垃圾预处理改善焚烧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高水分、低热值的特性,提出了2种改善城市垃圾焚烧特性的有效措施:生物质垃圾源分类和生物干燥.在我国建立生物质垃圾源分类体系,将生物质垃圾源头分类后,剩余垃圾的热值可以提高约50%~120%,已适合直接入炉焚烧,同时分离出来的生物质垃圾也更易于好氧堆肥或厌氧消化.另外一项技术措施是在焚烧前利用生物干燥技术,降低城市垃圾的水分含量,提高入炉垃圾的热值,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反应热来干燥城市生活垃圾,只需要在垃圾投入焚烧炉前增加一个预处理步骤,不必改变目前的垃圾收运体系,而且进行生物干燥后的垃圾更易于分选其中的可回收物质.  相似文献   
858.
不同条件下高炉渣吸附水中无机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炉渣(BFS)是在冶炼生铁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开展高炉渣的资源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水淬高炉渣净化含磷污水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取等温吸附的实验方法,比较了不同水淬炉渣的吸附磷效果,研究了不同pH和不同温度下水淬炉渣吸附磷的特点,结果如下: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炉渣吸附磷的过程进行拟合,其相关系数均能达到显著水平.炉渣的碱度越高,吸附磷的效果越好;炉渣对磷的吸附能力随溶液pH的增加而降低,且初始为酸性(pH=2、4)的溶液在吸附达到平衡后pH有所上升,而初始为碱性的溶液(pH=10、12)在吸附达到平衡后pH有所下降;炉渣对磷的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859.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白洋淀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数株能够有效降解苯胺的菌株,经过反复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以苯胺为唯一碳源、高效降解苯胺的菌株BA-1-3.其利用苯胺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30℃,在苯胺浓度为1000 mg/L,18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60 h,降解率达到80%以上.经鉴定,菌株BA-1-3属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sp.).  相似文献   
860.
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电沉积法制备了Ti/PbO2和Ti/MnO2/PbO22种电极.采用SEM、XRD和XPS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的形貌、元素组成及元素化学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所制备电极的析氧极化曲线和电催化活性以及Ti/MnO2/PbO2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研究结果表明,Ti/MnO2/PbO2电极的稳定性、使用寿命、析氧电位和电催化活性较Ti/PbO2电极都有所提高,并且罗丹明B在Ti/MnO2/PbO2电极上的反应主要发生在析氧反应区,且反应不可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