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663篇
安全科学   430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603篇
基础理论   308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149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51.
氯离子含量是氨法脱硫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监控指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氨法脱硫浆液中的氯离子。结果表明,实验加入乙醇有利于增大电位突跃幅度;pH值为3~5时实验结果准确;加标回收率为90%~110%;与莫尔法相比,测定结果准确度、精密度更高,且不受灰分颜色干扰;与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精密度相近,但测定高浓度氯离子电位滴定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2.
为减少和消除高寒条件下振弦式传感器在线测量浸润线的误差,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造成误差的因素及其影响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振弦式传感器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为设备安装深度的测量误差与尾矿水密度及重力加速度的取值误差,并提出了减少或消除误差的方法和工程技术措施,为高寒地区的浸润线在线精确测量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3.
赣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无机氮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赣江无机氮是鄱阳湖氮素输入的主要来源,查明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无机氮的影响对鄱阳湖的富营养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年1月和6月对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NO-3-N和NH+4-N的浓度测定,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类型等级划分,利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无机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尺度的子流域划分方式对赣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无机氮浓度的相关性有较大影响.与NO-3-N相比,选择更小的子流域划分尺度有助于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NH+4-N浓度的影响;在温度较高、微生物活动强烈的季节,也应选择更小的子流域划分尺度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无机氮浓度的影响.一级土地利用分类下,赣江流域水田、水域对NO-3-N起"源"作用,林地、草地起"汇"作用;居民建设用地对NH+4-N起"源"作用,林地起"汇"作用.二级土地利用分类下,水田中丘陵水田是赣江NO-3-N浓度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平原水田,山区水田最小.居民建设用地中的城镇用地和其它工矿建设用地是赣江NH+4-N的主要污染来源,农村用地是NO-3-N的主要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54.
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查了7种芳香族化合物在XAD-4上的吸附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拟合这7种化合物在XAD-4上的等温吸附数据,且都为优惠吸附,吸附能力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7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描述符和Freundlich方程的吸附平衡常数,建立了QSPR模型,较高的可决系数R2(0.991)、去一法交互检验可决系数R2CV(0.985)和外部预测集交互检验系数Q2ext(0.994)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和预测能力.模型结果表明,水杨酸等7种芳香族化合物在XAD-4上的Freundlich吸附平衡常数与溶质疏水性能呈正比关系,与温度、溶质分子极性和溶质分子的氢键酸度常数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55.
微生物聚磷及其酶学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微生物细胞内磷酸盐转运机制和与聚磷相关的酶—PPK、PPX及两者对微生物聚磷行为的调控,并对今后研究重点做出展望.论文认为对于微生物聚磷的研究应从纯种微生物转移到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混合微生物菌群,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聚磷优势菌种的PPK和PPX酶的结构特征及其在活性污泥中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深入认识生物除磷调控机理,开辟寻求提高系统除磷效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6.
南方灵芝[Ganoderma australe(Fr.)Pat.,Bull.]为一种常见的生长在阔叶树枯立木、倒木和伐桩上的灵芝属真菌,具有很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野生南方灵芝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4个化合物,结合核磁共振(1H-NMR,13C-NMR)、质谱(MS)、红外(IR)、紫外(UV)等波谱技术将其分别鉴定为灵芝烯酸G甲酯(Methyl ganoderenate G,1)、灵芝烯酸G(Ganoderenic acid G,2)、灵芝烯酸A(Ganoderenic acid A,3)、灵芝烯酸A甲酯(Methyl ganoderenate A,4)、灵芝烯酸D(Ganoderenic acid D,5)、灵芝烯酸F(Ganoderenic acid F,6)、灵芝酸AP(Ganoderic acid AP,7)、7β,23α-dihydroxy-3,11,15-trioxolanosta-8,20E(22)-dien-26-oic acid(8)、Elfvingic acid A(9)、3β,5α-d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6-one(10)、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12)、油酸-α-单甘油酯(9-octadecenoic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r,13)及谷甾醇(β-sitosterol,1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9为从南方灵芝中首次分离得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7.
沉管隧道接头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港珠澳桥隧工程中的沉管隧道为工程实例,建立沉管隧道部分管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动力计算。计算中考虑了地基土层的初始应力平衡和地基无限域的辐射阻尼效应影响,地震作用通过基岩运动以惯性力方式施加,分析了隧道管段及沉管接头部位的应力和位移。在水平向和竖直向地震共同作用下,管节的竖向相对位移要比水平向大很多;沉管接头附近的管节单元具有较大的应力,主要是由于接头材料发生变化,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计算结果可供沉管隧道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8.
苏州地区水稻土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及端元影响量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国家土壤质量标准和当地背景值评价了苏州地区表层水稻土重金属(Pb、Cd、As、Hg、Cu、Zn、Ni、Cr)的污染(富集)状况.结果发现,苏州地区土壤Cd、Hg、As、Pb、Zn、Cu、Cr和Ni平均含量分别是0.23、0.23、9.14、35.36、103.36、35.75、77.12和33.18μg·g-1;除As外,其余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皆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通过与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相比,发现苏州地区土壤中Cd和Hg是8种重金属中风险最高的.地质累积指数分析表明,苏州水稻土重金属Cd、Hg、Pb、Cu和Zn出现了污染,其中以Cd和Hg的污染程度最突出,约80%的土壤样品出现了Pb轻度污染.因子得分-多元回归法(PCS-MLR)估算表明,70%的土壤Cd来自与有色金属或磷有关的人为活动;土壤中约50%的Pb和72%的Hg源于大气沉降的贡献;土壤的Zn和Cu污染主要来自与有色金属或磷有关的人为活动,该端元对土壤Zn和Cu的影响率分别为53%和45%.  相似文献   
159.
单壁碳纳米管材料对水稻幼苗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碳纳米管材料(CNTs)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大气、水和土壤环境中,从而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为明确进入水环境中的碳纳米管材料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危险,本实验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0、20、40mg·L~(-1))的单壁碳纳米管材料(SWCNTs)对萌发期内水稻的发芽率、根长耐性指数和幼苗生长期内水稻的鲜重、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以及单壁碳纳米管材料在水稻根部的累积.结果表明,在萌发期,胁迫处理4 d后,与对照相比,10、20、40 mg·L-1SWCNTs处理组对水稻发芽率没有任何抑制作用,但会延迟种子的发芽时间;水稻根长耐性指数随着单壁碳纳米管材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幼苗生长期,胁迫处理30 d后,与对照相比,水稻鲜重随着单壁碳纳米管材料浓度的增加而分别下降14.2%、21.0%和38.8%;与此相类似,水稻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单壁碳纳米管材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另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TEM)发现,SWCNTs颗粒分布在水稻幼苗根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中.SWCNTs对水稻生长起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0.
跨区域的生态合作是破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困境的途径之一,参与博弈各方的利益冲突情况是决定生态合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采用非对称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博弈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演化博弈的最终结局只与保护实施方的决策有关;政府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生态合作的博弈结果;政府对跨区域生态合作结局的调整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其一是影响博弈双方的初始状态,其二是影响博弈双方的策略调整速度;政府干预并非总是带来好的生态保护结局。最后,在博弈均衡的基础上为我国跨区域生态合作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