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2篇
  免费   2470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安全科学   979篇
废物处理   133篇
环保管理   380篇
综合类   3963篇
基础理论   1037篇
污染及防治   777篇
评价与监测   360篇
社会与环境   314篇
灾害及防治   245篇
  2025年   64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461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70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和资源,也是主要的污染源。煤炭燃料利用的不洁净使得其能源主导地位受到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越来越大的挑战。寻求合理、高效、洁净的煤炭非燃料利用新途径应当成为煤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分析了煤炭燃料利用存在问题和前景的基础上,强调煤炭非燃料利用应当成为洁净煤技术的一种主要形式,并指出煤炭非燃料利用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22.
北京市汽车行驶工况和污染物排放系数调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调查了北京市不同道路上的汽车行驶状况,基于这些调查数据进行了不同道路的汽车行驶工况解析,分别确定了用于北京市汽车排放污染物测定的一般道路行驶工况,快速路行驶工况,高速路行驶工况,城区综合道路行驶工况和综合道路行驶速度特征工况。  相似文献   
223.
The biologic activated carbon (BAC) process is widely used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s. A comprehensive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provides very helpful data to improve the reactor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bottleneck of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extraction from BAC attached biofilm has to be solved since the conventional procedure was unsuccessful due to firm biomass attachment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BAC granules. In this study, five pretreatments were compared, and adding skim milk followed by ultrasonic vibration was proven to be the optimal choice. This protocol was further tested using the vertical BAC samples from the full-scale biofilter of Pinghu Water 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DNAyielded a range of 40 μg·g−1 BAC (dry weight) to over 100 μg·g−1 BAC (dry weight),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biomass distribution. Al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final protocol could produce qualified genomic DNA as a template from the BAC filter for downstream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es.  相似文献   
224.
采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使用动网格技术,分析简单光化学反应下车辆流动及不同来流风速对双车道三维街道峡谷内污染物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移动改变了峡谷内气流结构,以及背风侧与迎风侧活性污染物浓度分布的相对大小,有利于污染物在峡谷中的传播扩散;来流风使机动车尾气向建筑背风侧汇聚,并随着风速增加而加强,对近迎风侧车道车辆尾气淹没射流的影响比近背风侧车道大.在车辆移动与来流风的综合作用下,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25.
DNTS[二硝基甲苯磺酸盐,主要包括2,4-DNT-3-SO3-(2,4-二硝基甲苯-3-磺酸盐)和2,4-DNT-5-SO3-(2,4-二硝基甲苯-5-磺酸盐]是TNT (2,4,6-三硝基甲苯)红水污染土壤中主要污染物质,为研究堆肥化对土壤中DNTS的降解效果,采用有机废物堆肥方法,探讨堆肥化对TNT红水污染土壤中DNTS降解的可行性,以及温度、含水率和pH变化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废物堆肥能处理TNT红水污染土壤,在堆肥60 d内,5个堆肥体系(猪粪+木屑、猪粪+麦壳、污泥+木屑、污泥+麦壳和马粪+木屑)对2,4-DNT-3-SO3-的降解率为65.5%~88.4%,对2,4-DNT-5-SO3-的降解率为60.9%~100%.在第4天各堆肥体系的高温阶段(29.7~53.6℃),5个堆肥化体系中2,4-DNT-3-SO3-总量的49.5%~67.3%被降解,说明各堆体的中温-高温阶段对有机物的降解起重要作用.堆体含水率随堆肥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堆肥第8天,外源补水至体系含水率为50%,猪粪+麦壳体系对2,4-DNT-3-SO3-的降解率从70.2%增至88.4%,说明适当的外源补水可提高2,4-DNT-3-SO3-的降解率.5个堆肥体系中pH均呈初期上升、后期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但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堆体pH始终保持在7.3~8.3之间.研究显示,5个堆肥体系中猪粪+麦壳体系对DNTS的降解率最高,分别为88.4%和100%.   相似文献   
226.
涕灭威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规律.实验表明,25±1℃条件下,涕灭威在低浓度(0.2~1.5mg/L)时,在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在2.0~15mg/L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描述更合理;在20~2000mg/L,涕灭威的吸附既可以用线性等温方程式也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来描述.并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60存在下涕灭威的吸附等温线,以及悬浮颗粒物浓度、腐殖酸、pH、盐度及微生物对涕灭威在颗粒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7.
油污泥属危险性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已成为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利用铜绿假单胞菌NY3及突变株,将油污泥转化为生物质,并研究了其特性。研究表明,NY3、NB1D、 NB2D及NB12DD均能降解油污泥中烷烃,但NY3、NB1D和NB2D菌对分子量较高烷烃(从C17~C32)的降解率比双突变菌NB12DD分别平均提高19.68%、28.76%和24.04%。铜绿假单胞菌NY3及突变株能直接将油污泥中烃类转化为胞外聚合物。与未加共代谢碳源相比,葡萄糖作为共代谢碳源时(培养液中表观油浓度达15 g·L-1),培养120 h后,NY3 、NB1D、NB2D、NB12DD菌胞外聚合物产量分别提高83.3%、79.8%、20.6%和62.9%,且碱性条件有利于各菌株高效降解油转化为生物质,pH为8~9时,其胞外聚合物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8.1、4.34、4.94和7.15 g·L-1,野生菌NY3转化碳源为生物质转化率最高,为52.75%。结构和组成分析表明,胞外聚合物主要为糖蛋白,蛋白4.4%,总糖44.1%,蛋白与糖的连接方式为O-糖苷键链接,91.1%大分子粒径分布在33.0~716.9 μm范围。  相似文献   
228.
以小型生物电化学反应器为发酵装置,考察外加电刺激对餐厨垃圾-污泥共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协同污泥厌氧发酵,有利于体系中蛋白质和糖类的溶解消耗,提高VFA的产量。0.5 V微电刺激可增强厌氧体系中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VFA的产出。第144和192小时,外加0.5 V的实验组VFA浓度分别为24 342 mg·L-1和21 291 mg·L-1,高于其他实验组,较空白分别提高了30.8%和4.1%;其组成主要是乙酸、丙酸和戊酸。发酵进行第24 h和96 h时,0.5 V微电刺激厌氧发酵体系中溶解性糖类和溶解性蛋白质分别为722.4 mg·L-1和1.49 g·L-1,且有机物水解酸化过程中,厌氧体系内糖类先于蛋白质被消耗。  相似文献   
229.
表面分析技术在环境颗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忻  杨孙楷 《环境化学》1989,8(1):81-88
本文就近期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二次离子质谱、激光微探针质谱、电子探针X射线分析等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在环境颗粒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综述比较。具体阐述了这些技术在大气颗粒物、煤飞灰、汽车废气颗粒、水中悬浮粒及生物样品中颗粒物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实例,并论述了对环境颗粒物进行表面分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0.
油菜地CO2、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采用静态箱法对成都平原典型水稻 - 油菜轮作区油菜地CO2、N2O排放通量进行原位测定.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为121.4~1 585.8 mg·m-2·h-1,平均656.8 mg·m-2·h-1;N2O排放通量为18.0~521.0 μg·m-2·h-1,平均168.0 μg·m-2·h-1.在整个油菜生长期内,地下5 cm土壤温度与CO2、N2O排放通量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3种不同处理油菜地CO2、N2O排放通量均为常规处理>无氮处理>裸地处理.土壤温度、施氮和植物生长是影响油菜地CO2、N2O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