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3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1917篇
安全科学   539篇
废物处理   276篇
环保管理   448篇
综合类   3900篇
基础理论   89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154篇
评价与监测   348篇
社会与环境   277篇
灾害及防治   23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546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01.
ENSO事件对上海降水中氢氧同位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上海206个降水样品实测数据,结合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网络(GNIP)提供的南京、武汉、福州、香港1961~2012年大气降水同位素数据分析不同强弱程度的ENSO事件对降水中同位素组成影响的差异性.研究时段内上海降水中δD与δ~(18)O夏秋为低值,冬春为高值.El Nino事件期间大气降水线的斜率与截距均大于非El Nino事件期间,La Nina事件期间反温度效应、降水量效应、水汽压效应较非La Nina事件期间显著.不同强弱程度的El Nino和La Nina事件影响下的上海降水中δ~(18)O、d值与海洋尼诺指数(ONI)、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ONI极值、累积值ΣONI这4个指数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且降水中δ~(18)O与ONI、SSTA两个指数相关性大小受ENSO事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2.
Ambien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pollution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wing to rapid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hina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degraded air quality and visibilit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re important precursors to the formation of ground-level ozone and hence photochemical smog. Some VOCs adversely affect human health. Therefore, VOCs have recently elicited public concern and given new impetus to scientific interest. China is now implementing a series of polices to control VOCs pollution. The key to formulating policy is understanding the ambient VOCs pollution statu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pecies, levels, sourc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VOCs in ambient ai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mbient VOCs in China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especial benzene, which exceeds available standards. At the same time, the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OFP)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potential (SOAFP) of various VOCs are calculated. Aromatics and alkenes have much higher OFPs, while aromatics have higher SOAFP. The OFPs of ambient VOCs in the cities of Beijing, Guangzhou and Changchun are very high, and the SOAFP of ambient VOCs in the cities of Hangzhou, Guangzhou and Changchun are higher.  相似文献   
203.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sis as a green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due to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Vesicle Cd Se nano-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 a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a gas template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a variety of methods. The vesicle Cd Se nano-semiconductors display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the photodegradation rate of78.824% was achieved by vesicle Cd Se, which exhibited an increase of 31.779% compared to granular Cd Se. Such an exceptional photocatalytic capabil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unique structure of the vesicle Cd Se nano-semiconductor with enhanced light absorption ability and excellent carrier transport capability. Meanwhile, the large surface area of the vesicle Cd Se nano-semiconductor can increase the contact probability between catalyst and target and provide more surface-active centers. The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s are analyzed by active species quenching. It indicates that h+and UO_2~-are the main active species which play a major role in catalyzing environmental toxic pollutants. Simultaneously, the vesicle Cd Se nano-semiconductor had high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4.
玉门油田污染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石油污染荒漠土壤石油降解微生物多样性、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采用涂布平板法从石油污染荒漠土壤分离具有石油降解能力细菌,采用细菌形态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多样性,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细菌降解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的37株细菌分别属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分别占35.14%、32.43%、13.51%、13.51%、5.41%,归属于21个属的34个种类.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占总数的51.35%,其中有36株细菌能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稳定生长,对原油有明显的降解能力.在石油质量浓度为1 500 mg/L的基础培养基中,菌株YM43在培养7 d后对石油的降解率达55.47%,另有8株细菌的降解率不低于30.55%,11株细菌的降解率介于10.05%~28.37%,18株细菌的降解率不高于8.05%. PCR检测表明,有25株细菌含有烷烃单加氧酶基因,6株含芳烃双加氧酶基因,6株含联苯双加氧酶基因,4株含萘双加氧酶基因,3株含甲苯双加氧酶基因,2株含邻苯二酚双加氧酶基因.研究显示,石油污染荒漠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具有高度多样性,分离的菌株有较强的石油降解能力,其降解功能与所存在的降解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205.
为探讨采暖季城市森林内外ρ(SO2)动态变化及差异性,基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内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结合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植物园监测站的实时数据,分析2015年采暖季城市森林内外ρ(SO2)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内外ρ(SO2)日变化基本呈双峰双谷型,在09:00-11:00和20:00-22:00左右达到高峰;采样期间ρ(SO2)月变化呈不显著"V"型,最高值出现在1月,林内外分别为(25.8±9.2)和(31.7±23.4)μg/m3,最低值出现在11月,林内外分别为(19.0±5.2)和(13.0±11.2)μg/m3.林内ρ(SO2)在1-3月低于林外,11-12月高于林外,林内ρ(SO2)变化较林外平缓;气象条件对采暖季城市森林ρ(SO2)变化有重要影响:降水对ρ(SO2)消减效应明显,大风有驱散SO2的作用,同时受风向影响;ρ(SO2)和温度关系不显著(P=0.05,R < 0.40),但和空气相对湿度线性关系显著(α=0.05,Sig=0.00),林内受气象因素影响低于林外.研究显示,城市森林对气态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缓冲、抵抗和吸收能力,因此应重视发展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以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6.
文章以闲置12个月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填料重新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并对反应器的活性恢复情况、脱氮效果和微生物菌群结构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启动的200 d逐渐将进水氨氮、亚硝态氮浓度从50 mg/L提高到70 mg/L,水力停留时间从12 h缩短到4 h,后期氨氮去除率达80%以上,亚硝酸盐去除率达95%。170~200 d的稳定期中,平均去除负荷0.71±0.15 kg/(m~3·d)。另外,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启动过程中填料中污泥微生物浮霉菌门Planctomyctes的相对丰度从13.7%增长到了36.0%,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07.
于2015年3月29日至5月6日乘东方红2号从青岛前往西北太平洋,采用现场测定与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海到西北太平海域表层海水中Hg形态及分布特征,以认识黄海到西北太平洋海水Hg的含量及区域Hg的迁移。黄海-西北太平洋表层海水中总汞(THg,total mercury)变化范围为0.11~2.50 ng/L,平均为0.75±0.51 ng/L,THg的含量呈近海高大洋低;表层海水中活性汞(RHg,reactive mercury)范围为0.10~1.45 ng/L,平均为0.33±0.24 ng/L,RHg/THg平均为48.4%,海水中RHg与水温呈显著性正相关(r=0.494*,P=0.045);表层海水中溶解性气态汞(DGM,dissolved gaseous mercury)的含量为11.7~105.7 pg/L,平均浓度39.6±22.9 pg/L。海水中DGM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633*,P=0.011),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60**,P=0.006)。从黄海到西北太平洋DGM含量逐渐升高,其日变化呈现白天高夜晚低的趋势,主要受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8.
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对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进行学习与借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芬兰等国家的海洋环境监测情况,主要从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海洋环境监测项目和海洋环境监测参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研究,提出了国际海洋环境监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从监测制度、监测体系和国际交流合作三个方面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9.
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基础,也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德国海洋环境保护技术与科学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同时也是海洋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的良好典范。本文阐述了德国的海洋环境管理部门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监测体系、监测机构、监测内容和监测特点予以分析,并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10.
在整理分析2011—2015年近五年间我国发生的958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基础上,从事故发生起数、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场所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了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起数明显减少,2012—2015年年均事故起数约为2006—2011年的52%;在事故类型上,危险化学品泄漏与爆炸是风险最高的事故类型,分别体现在频率及后果上;在事故发生场所上,固定式场所泄漏与爆炸事故类型发生比例相当,移动式场所泄漏事故更加频发,所占比例高达68%;在事故发生时间上,春夏交际(5~7月)和秋冬交际(10~11月)是事故发生的两个高峰时节;在事故发生时段上,固定式场所10~12时和16时是事故高发时段,移动式场所整体上0~12时要高于12~24时。最后,基于上述统计结果提出了增强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防控能力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