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8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3730篇
安全科学   855篇
废物处理   549篇
环保管理   784篇
综合类   6600篇
基础理论   1651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815篇
评价与监测   554篇
社会与环境   437篇
灾害及防治   47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534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841篇
  2013年   1042篇
  2012年   952篇
  2011年   924篇
  2010年   774篇
  2009年   705篇
  2008年   741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558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1 毫秒
991.
反硝化作用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脱氮过程,与蓝藻生长之间存在对氮素的竞争作用,然而气候变化背景下反硝化脱氮对蓝藻水华发生动态的影响仍不清楚.基于2017~2021年北太湖为期5 a的水质监测历史数据,结合不同温度下蓝藻生长和沉积物泥浆培养实验,探究了湖体反硝化脱氮与蓝藻水华之间的相互影响.监测数据表明,太湖水体藻类生物量(以Chla表示)高值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而总氮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与藻类生物量完全相反,冬春季较高,夏秋季显著降低,溶解态无机氮主要以硝态氮为主,并且硝态氮浓度在夏秋季节几乎接近于零.总磷浓度与Chla浓度变化一致.蓝藻培养实验结果表明,20℃以下蓝藻不能大量生长繁殖.泥浆培养实验结果发现,太湖反硝化作用的最高温度阈值为25℃,在10~25℃之间反硝化潜力与温度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9).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最高硝态氮浓度阈值为4 mg ·L-1,远高于太湖水体的硝态氮浓度,反硝化潜力最高达到(62.98±21.36)μmol ·(kg ·h)-1.太湖水体反硝化速率受到硝态氮浓度的限制,而气候变暖导致湖泊温度提前升高,会使蓝藻提前生长,蓝藻生长对硝态氮的同化吸收会和反硝化作用产生竞争,使得大量氮还未被反硝化作用脱除就被藻类吸收利用,从而加剧蓝藻水华暴发的态势.研究结果对于解释近年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太湖蓝藻水华反弹的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建立环境水体中吡唑硫磷残留量的测试方法,模拟光照的条件初步探讨不同浓度吡唑硫磷的光降解效率,优化不同固相萃取小柱对水样中的吡唑硫磷进行富集,使用GC-MS对浓缩后的样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对检测方法的特性指标进行确认,添加3种浓度的吡唑硫磷(0.2、1.0、2.0μg/L)在实...  相似文献   
993.
滇池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滇池流域水资源目前存在着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防洪能力不强等主要问题,对流域的工农业生产,渔业发展,旅游,人体健康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制约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满足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昆明有关方面制定了该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计划,未来滇池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应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渗透到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去。  相似文献   
994.
防灾工程动态投资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最优控制理论对作者在文献[1]中所建立的两个防灾工程多变量动态投资决策模型进行了求解和理论分析。在一些基本符合工程实际的假设下得到了模型的解析解以及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γ-BHC在稻田壤和水稻上有不同程度异构化为α、β、δ-BHC的趋势,但强度不大,其异构化程度随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和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差异而不同。由此推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γ-BHC不至于因其异构化而构成对农田土壤与水稻的污染危害。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灾害的概念及其发展入手,分析了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发生灾变的原因,提出了减轻或防止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灾变的有效对策。文章对合理调控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实现农村生态经济平衡,防止或减轻农村灾害发生等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7.
氨精制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浓氨水循环洗涤法脱硫工艺原理,原则流程,开工、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影响液氨产品质量因素及采取的措施,以及对原林源石化公司含硫法水汽提-氨精制系统不足提出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98.
Contaminant transport through the clay liner and the underIying secondary leachate drain layer (SLDL) in landfills was studied through a laboratory test, and analysis method on the transport of K+ in a two-layer soil system. The soils used for this study were Ariake clay and the underlying layer, Shirasu soil from the Kyushu region of Japan, representing the clay liner material and SLDL material, 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De) of the selected target chemical species, potassium (K+) for the Ariake clay and Shirasu soil were back-calculated using a computer program, and it was found that values of De derived from this study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previously publish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echanical dispersion process can be negligible has been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based on both the observation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analyses of two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Parametric analysis showed the transport of K+ through the soils is controlled by advection-diffusion rather than diffusion only, whereas at low Darcy velocity (i.e. < or = 10(-9) m s(-1)), transport of K+ would be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The test results and parametric analysis may be applied in design of landfill liners and SLDLs, particularly in coastal areas.  相似文献   
999.
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之特点,利用熵权技术和线性加成技术建立了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并对广东省1992~2002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从总体上看是趋好的,在经历了1992~1995年的弱可持续之后,目前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其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均处于良好发展势头.但资源和环境指标在2000年后呈明显下滑趋势。这应该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