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424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849篇
基础理论   209篇
污染及防治   277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3 毫秒
311.
为深入研究流场动力学特性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内膜面污染的控制,应用fluent软件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考察了改变曝气条件对膜面气液速度场及气含率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曝气强度下,1 mm曝气孔径下膜面气液两相的速度增加较孔径2mm、3 mm的快;曝气孔径为1 mm时,膜面的液相速度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曝气孔径为1 mm时,曝气量为5.5m3/h所形成的漩涡区较大,膜面气含率值较高且分布较均匀,气液两相接触面积较大,膜面冲刷效果较好;模拟观察到反应器底部靠近壁面局部气含率较低,不利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进一步优化曝气和反应器结构。  相似文献   
312.
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为代表的碳关税政策将冲击我国工业产品出口贸易。本研究运用双边贸易隐含排放分析模型测算了我国40种工业产品的出口贸易额、经济增加值和隐含碳排放,进而结合情景分析法模拟了碳关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我国工业产品出口贸易额和增加值分别为22 486.0亿欧元和17 658.0亿欧元,并隐含了18.1亿t碳排放。我国出口较多的产品主要包括机电、化学品、家具、服装等制造业终端产品,出口较少的产品主要包括多类金属矿石和化石燃料。我国工业产品的碳排放强度为0.6~7.5kg碳/欧元,有90%类别的产品碳排放强度高于发达国家。当欧盟、所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所有贸易伙伴分别对工业产品出口贸易征收碳关税时,我国每年分别要缴纳112.4亿、480.5亿和1123.0亿欧元碳关税,贸易经济收益将分别下降0.6%、2.7%和6.4%。对此,我国亟须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着力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能力、完善全国碳定价机制等方面的工作,防范外贸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13.
日本与我国在历史上同属传统的东亚小农经济国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具有共通性。日本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适应,政府也数次推动乡村振兴。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农村环境管理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虽然两国在农村环境管理上有相似性,但也有较大不同,我国不能完全照搬日本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必须走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特色道路,循序渐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在开展农村环保工作的具体举措上,日本也有较多可借鉴之处:一是以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保障农村环境管理;二是以精准的财政补贴支撑农村环境管理;三是以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服务农村环境管理;四是以规范的行业和市场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环境管理;五是以亲民务实的环境宣传教育助力农村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314.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完成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农业废水面源污染现状来看,畜禽养殖业排污在农业源中占绝对优势,且全国仍有90%以上的分散养殖畜禽未得到综合整治,整治力度亟需进一步加强;农业废气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秸秆焚烧,已成为重污染天气的帮凶之一,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秸秆焚烧现象。"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部的新职能,新职能带来新挑战:由于农业源具有分布分散、受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大、治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特点,以工业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体系"难以作为";另一方面,基层监管工作缺少数据、缺少人员,现有基层环保队伍承接新职能的能力明显不足。为此,提出应对建议:一是建立适应农业面源特点的环境管理体系,二是采取多种手段强化农业面源的环境监管,三是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农业面源治理力度,通过规范农业生产的清洁化水平,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产生量和排放量。  相似文献   
315.
以河北省鹤壁矿区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和RS技术分析、研究了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地利用状况.通过SPSS软件包的统计分析,计算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系数,其强弱依次为:耕地>有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裸岩石砾地>裸地;计算土壤侵蚀率,其强弱依次为:裸地>裸岩石砾地>灌木林地>荒草地>有林地>耕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鹤壁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率越低,则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性越强.  相似文献   
316.
分析了钻井作业对地下水污染的特点、污染途径,针对性地提出了钻井作业对地下水污染的预防措施,以及污染物处理技术,其中氧化还原技术、气体抽取技术、环境生物技术主要用于有机物污染治理,SRB技术、废弃钻井液固化技术、钻井液转换为水泥浆(MTC)的固井技术可用于处理废弃钻井液。钻井引起的污染治理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推行清洁生产和HSE管理。  相似文献   
317.
"两型"社会的建设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实施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文章在分析借鉴国际大石油公司低碳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石油企业面对低碳发展环境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我国石油企业低碳发展的总体思路、模式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18.
钢和硬铝的加速腐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45号钢和12号硬铝的温、湿度加速腐蚀情况。方法在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下开展45号钢和12号硬铝的加速腐蚀试验,并将不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得到了45号钢和12号硬铝的腐蚀速度与温、湿度条件的关系,获得了45号钢和12号硬铝分别在“40℃,RH为85%”和“70℃,RH为85%”2种温、湿度环境下的“腐蚀速度-时间”函数关系。结论45号钢和12号硬铝在温、湿度环境下的加速因子与贮存时间呈逆幂率关系。  相似文献   
319.
高锰酸钾强化三氯化铁共沉降法去除亚砷酸盐的效能与机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下KMnO4强化FeCl3共沉降去除亚砷酸盐[As(Ⅲ)]的效能与机理.考察了pH值、天然有机物(NOM)等因素对As去除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KMnO4显著提高了FeCl3共沉降除砷(FCP)工艺对As(Ⅲ)的去除效能.随着Fe(Ⅲ)投量由2.0mg/L增大到8.0mg/L,对于FCP工艺,As去除率由41.3%提高到75.4%;而对于KMnO4-FeCl3共沉降除砷(POFCP)工艺,As去除率则由61.2%提高至99.3%.FCP及POFCP工艺对As的去除率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与FCP工艺比较,pH值对POFCP工艺除As效果影响较小;NOM降低了FCP工艺对As的去除率,而对POFCP工艺无明显影响.KMnO4的氧化作用是强化As(Ⅲ)去除效能的主要因素,而KMnO4的还原产物水合MnO2(s)对As(Ⅲ)也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POFCP工艺是强化去除水中As(Ⅲ),以保障安全饮用水供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0.
基于雾霾胁迫、人口暴露和适应能力,结合遥感数据与统计数据,对2014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雾霾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识别雾霾灾害风险热点区的风险主导因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雾霾灾害风险整体水平不高且内部差异显著,雾霾灾害风险大体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布局特征.雾霾灾害风险热点区范围涵盖96个城市,占据国土面积92.4万km~2,波及人群数量5.9亿.风险主导因子分区方面,适应能力主导区分布在汕头、揭阳、邵阳、娄底、玉林、汕尾、达州、巴中、天水、昭通、潮州和贵港等12个城市;雾霾胁迫主导区分布在郑州、上海、成都、泰州、济南、西安、武汉、鄂州、南京、扬州、天津、无锡、嘉兴、南昌、常州、芜湖、淄博、合肥、镇江、黄石、马鞍山、南通和日照等23个城市,其余61个城市则属于雾霾胁迫-适应能力综合主导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