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2篇
  免费   567篇
  国内免费   2918篇
安全科学   775篇
废物处理   464篇
环保管理   626篇
综合类   4776篇
基础理论   1303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459篇
评价与监测   389篇
社会与环境   344篇
灾害及防治   34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370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834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555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北运河表层沉积物对重金属Cu、Pb、Zn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了北运河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相关基本特征。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利用分配系数Kd评价沉积物对重金属Cu、Pb、Zn的吸附特性,进一步考察了水体pH变化和有机质对重金属在北运河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顺序为Zn>Cu>Pb,去除有机质后,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显著降低,但各采样点中的重金属含量,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能力,以及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并没有明显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不同采样点中有机质种类与结构不同导致的。总之,北运河沉积物对Pb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次是Cu和Zn,而且,Cu、Zn、Pb的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逐渐增大,水体pH值对于Zn的吸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52.
通过控制好氧区低DO浓度以及缩短好氧实际水力停留时间(actua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AHRT),在处理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的A2/O工艺中,成功启动并维持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0%左右,氨氮去除率在95%以上。通过提取富集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基因组DNA,经两次常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纯化回收的DNA扩增片段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OB数量的DNA标准品,建立了检测AOB数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A2/O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及亚硝酸盐积累率情况下AOB菌群数量。结果表明,随着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上升,系统内AOB菌群数量也大幅上升。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时,系统内的AOB菌群数量分别为5.28×109cells/g MLVSS和3.95×1010cells/g MLVSS。此外,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下降相对于AOB菌群数量的下降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953.
在好氧反应器中,将海泥通过海水和营养物质培养成新型的活性污泥,在处理含盐废水时有较好的活性和沉降性能,对这种新型的活性污泥我们称其为海洋活性污泥。通过10周的培养,海泥的污泥体积指数(SVI)从最初的19 mL/g升高到70 mL/g,对有机废水处理12 h后高锰酸盐指数(CODMn)降解率达到90%,氨氮降解率达到45%。在污泥培养时,营养物质投加频率为一日一次最有利于污泥的培养,又葡萄糖比淀粉更有利于污泥的培养。对于含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海洋活性污泥也比传统活性污泥有优势,甚至对于含盐量6%的高盐有机废水,处理12 h后能达到CODMn降解率达为70%,氨氮降解率达到30%。当NaCl浓度高于6%,海洋活性污泥仍具有一定的活性,但仍能观察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海洋活性污泥具有比传统活性污泥更强的盐度变化抗性,甚至在低盐度下盐浓度变化时,海洋活性污泥的氨氮降解稳定性也优于传统活性污泥。  相似文献   
954.
通过催化裂解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利用不同化学试剂对多壁碳纳米管改性,研究了不同化学改性对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和Cr3+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孔隙均匀,外径为30~50 nm,长度为0.5~2μm,经过不同化学改性表面有效地引入了含氧基团。未改性、H2SO4、HNO3、H2SO4-HNO3改性碳纳米管对Cr3+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Langergren模型;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温度和pH升高均有利于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对Cr3+的吸附。  相似文献   
955.
采用活性炭载体负载Cu、Fe为催化剂,在微波诱导作用下,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金属前经适当浓度硝酸浸泡处理后,催化剂对COD去除率提高可超过15%,过高硝酸盐浓度对COD去除有不利影响;催化剂对COD去除率随Cu、Fe金属负载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剂对Cu、Fe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11%和1.12%。对于AC-Cu体系,在初始pH=3,H2O2投加量为4.98×103mg/L,催化剂用量为5.0×103mg/L,420 W功率下微波辐射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到84.13%;对于AC-Fe体系,当H2O2投加量为0.33×103mg/L,催化剂AC-Fe用量为2.0×104mg/L,420 W功率下微波作用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为60.16%。分析2种催化剂对COD去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AC-Cu表面单分子分布的阈值比AC-Fe高。降解液的pH值对AC-Cu体系、AC-Fe体系COD去除影响存在拐点,最高COD去除率点对应的降解液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体系COD去除率随辐射功率增加而增加;辐射功率较高时,高温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硫化物分解成小分子硫化物,对催化剂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6.
为实现紫苏醛生产过程中二氧化锰(氧化剂)的循环利用,采用一种新型的氧化-活化工艺再生得到活性二氧化锰,即以紫苏醇合成紫苏醛过程中产生的含锰废渣为原料,首先采用氯酸钠氧化含锰废渣得到初级二氧化锰,然后使用高锰酸钾对初级二氧化锰进一步活化得到活性二氧化锰。实验表明,制取初级二氧化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90~95℃,硫酸摩尔浓度为1.5 mol/L,氯酸钠加量为理论量的130%。制取活性二氧化锰的合适条件为:反应温度在60℃时,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在50℃时,反应时间为2.5 h。采用氧化-活化法再生的活性二氧化锰氧化紫苏醇,紫苏醛的产率可达52.8%,与使用电解二氧化锰氧化得到的紫苏醛的产率53.1%相当,而使用初级二氧化锰,紫苏醛的产率仅为14.9%。  相似文献   
957.
以γ-Al2O3为载体,以MnxCe1-xO2为催化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MnxCe1-xO2/γ-Al2O3催化剂(x=0、0.2、0.4、0.6、0.8、0.9、1),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明,MnxCe1-xO2/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活性组分MnxCe1-xO2的负载量以及Mn、Ce摩尔比有显著关系,其中焙烧温度550℃、负载量为20%、Mn、Ce摩尔比为4:1时,即MnxCe1-xO2/γ-Al2O3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性能最佳,反应温度为180℃时,甲苯的转化率达到95%。并在连续100h的稳定性操作后,催化剂的活性基本无变化。采用XRD、BET以及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以及表面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58.
采用平行对比实验,讨论不同实验条件下上向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滤池反应器的启动特性。对比条件为温度、接种污泥、联氨和羟胺。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厌氧氨氧化细菌活性的主要因素;接种200mL具有活性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后,在避光、加热38℃、不控制联氨和羟氨的条件下,45d可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滤池反应器;反应过程NH4^+N:NO2^-·N:NO3-N的化学计量摩尔比为1:1.17:0.30,其总氮去除率达到87.38%,总氮容积去除负荷可达到1.41kg/(m^3·d)。  相似文献   
959.
进水水质成分改变引发的污泥粘性膨胀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强化SBR工艺除污性能时,由于可溶性淀粉投加导致进水水质成分发生改变,污泥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污泥出现大量的粘液。镜检发现,大量指状菌胶团异常增殖且丝状菌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膨胀属于污泥粘性膨胀。停止可溶性淀粉和提高主反应池的DO浓度,污泥粘性膨胀并未得到恢复,但污泥粘液逐渐消失。粘液消失后,通过模拟前期进水水质成分和缩短泥龄,污泥粘性膨胀得以控制,污泥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实验还研究了污泥粘性膨胀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0.
陶瓷印花废水处理的混凝剂及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聚合硫酸铁(PFS)对陶瓷印花废水进行混凝沉降处理,监测水样的吸光度、浊度、悬浮物,以脱色率、浊度去除率、悬浮物去除率评价混凝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PAC是陶瓷印花废水沉降处理的理想混凝剂;水样的吸光度、浊度、悬浮物随混凝剂用量增大和沉降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而脱色率、浊度去除率、悬浮物去除率随混凝剂和沉降时间的增大呈增大的趋势;PAC投加量为20mg/L,沉降时间约为24h,水样脱色率达到90.0%,而当PAC投加量达到100mg/L,沉降时间约为4h,陶瓷印花水的脱色率可达到96.0%。证明了药剂用量的增加与沉降时间的延长对混凝过程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