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0篇
  免费   874篇
  国内免费   3800篇
安全科学   1102篇
废物处理   563篇
环保管理   851篇
综合类   6658篇
基础理论   174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863篇
评价与监测   586篇
社会与环境   518篇
灾害及防治   45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621篇
  2021年   600篇
  2020年   603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534篇
  2017年   616篇
  2016年   549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808篇
  2013年   1096篇
  2012年   1010篇
  2011年   975篇
  2010年   767篇
  2009年   714篇
  2008年   712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582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1.
Coal consumption is one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energy production, and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air pollutants that have considerable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Emissio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from coal combustion were studied in a typical stove. Emission factors (EFs) of 16 EPA priority PAHs from tested coals ranged from 6.25 ± 1.16 mg kg?1 (anthracite) to 253 ± 170 mg kg?1 (bituminous), with NAP and PHE dominated in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phases, respectively. Size distributions of particulate phase PAHs from tested coals showed that they we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particulate matter (PM) with size either between 0.7 and 2.1 μm or less than 0.4 μm (PM0.4). In the latter category, not only were more PAHs present in PM0.4, but also contained higher fraction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AHs. Generally, there were more than 89% of total particulate phase PAHs associated with PM2.5.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of freshly emitted PAHs from residential coal combustions were thought to be mainly controlled by absorption rather than adsorption, which is similar to those from other sources. Besides, the influence of fuel properties and combustion conditions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by using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hich indicated that almost 57 ± 10% of total variations in PAH EFs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moisture and volatile matter content of coal in residential combustion.  相似文献   
812.
两阶段曝气生物滤池的硝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少、投资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现已被应用于许多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深度处理以及污水的回用。实验以陶粒为填料,自行设计了升流式两阶段BAFs(UBAFs)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反应器运行条件对COD与氨氮去除影响,并探讨了UBAFs反应器内氮流失及同步硝化反硝化情况。结果表明,UBAFs对生活污水处理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进水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为200~363 mg/L和16.8~31.3 mg/L条件下,UBAFs处理出水水质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标准,能够满足回用要求。通过采用氮平衡分析方法和借助电子扫描电镜技术,初步认为UBAFs反应器脱氮方式是由于在UBAFs第一阶段局部厌氧环境中以传统方式进行硝化反硝化脱氮,第二阶段是在好氧条件下,异养好氧硝化菌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  相似文献   
813.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在非水相硝基苯污染含水层的条件下,其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迁移规律表明,非水相硝基苯并非在含水层中直接进行垂向迁移,而是一方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含水层下部迁移,另一方面在地下水流的作用下随地下水同向运移,整体表现为随地下水流的侧向运移,并最终迁移至含水层底部。释放规律表明,非水相硝基苯在含水层迁移的过程中会向地下水大量释放,释放出的硝基苯在水流的作用下随地下水同向运移,污染源及迁移至含水层底部的非水相硝基苯均存在再次释放。  相似文献   
814.
利用城市污泥堆肥及建筑弃土种植麦冬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污泥堆肥产品分别与建筑弃土按0%、10%、20%、30%、40%和50%(湿重)的比例配制营养土,以麦冬为例进行180 d的栽培实验,分析了营养土对麦冬生长特性、植物体内及栽培土壤中营养学指标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择营养土较佳配制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堆肥比例在50%时麦冬生物量增加率、新生芽数及地表部分比重为最大值,在30%时纺锤体肉质数减少率为最大值;随着营养土中堆肥比例增加,麦冬体内养分含量、重金属积累量随之增加,均在50%时达到最大值;栽培土壤养分越多损失量越多,各指残留率越低,同时全磷、全氮及K含量降低率较有效磷、碱解氮小得多,Cr降低率在5.20%~8.34%之间,Zn降低率在3.27%~17.35%之间;堆肥比例在40%以上的营养土对麦冬生长效果好,但较佳配制方案为堆肥产品占20%。  相似文献   
815.
好氧+物化组合工艺处理甲醇废水的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邳州某二甲醚生产企业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好氧+物化组合工艺在处理甲醇废水中的应用。该工艺具有处理设施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的优点,系统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国家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标准的排放要求,可对二甲醚生产行业的废水处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16.
剩余污泥减量化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超声处理连续流活性污泥系统中不同种类的污泥,并将其回流至原系统中,研究其剩余污泥减量化效果。按正交实验设计并进行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声能密度为0.6 W/mL,作用时间为5 min,超声污泥为混合污泥,回流比为7∶120时,减量效果最佳。且在该条件下经一周期的运行,污泥减量效果达到96.24%,COD由进水的830 mg/L降至44 mg/L,NH4+-N和TN分别由进水的62.43 mg/L和103.19 mg/L,降解到2.31 mg/L和6.52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17.
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天津武清区一村落构建了2个并行的地下渗滤系统,考察了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该系统水力负荷为10 cm/d,处理能力为50 t/d。填充介质选用土壤、陶粒、炉渣和两种自然有机质,按5∶2∶2∶1的比例配置的人工土层。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污水中各种主要污染因子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进水COD和C/N较低的不利条件下,COD、总磷、氨氮、总氮、悬浮物均得到有效去除,出水中各项污染指标平均浓度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具体到不同的污染指标,添加了不同有机质的2个并行系统的处理效果也有所不同。总体上看,地下渗滤系统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18.
1949年以来中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IPAT方程出发,发现了环境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或时间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U型"曲线规律,即环境影响强度的倒U型曲线、人均环境影响的倒U型曲线和环境影响总量的倒U型曲线。根据此规律,可以将该演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到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阶段、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到环境影响总量高峰阶段以及环境影响总量稳定下降阶段。在环境演变的不同阶段,主要驱动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增长更多地由资源或污染密集型技术进步驱动;在资源消耗或污染物强度高峰到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阶段,主要由经济增长驱动;而在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到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峰阶段以及总量高峰以后的发展阶段,则主要由节约高效技术或污染减排技术进步来驱动。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目前环境与发展关系基本上处于经济增长主要驱动的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向人均环境影响高峰过渡阶段,这同时意味着中国要在短期内实现人均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总量高峰的跨越是异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819.
采用Zn-Se/不锈钢阴极的超声-电解法处理罗丹明B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声-电解法考察了Zn-Se/不锈钢阴极处理罗丹明B废水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2.4A/dm2、废水初始pH为6、超声功率为160W、通气量为10L/h、m(Zn)∶m(Se)为1∶1.5的Zn-Se/不锈钢作阴极、Ti/TiO2和铁网为双阳极的条件下,超声-电解法处理罗丹明B废水120min,废水脱色率为98.97%,COD去除率为88.11%。  相似文献   
820.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Fe3O4为核,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Fe3O4壳-核结构纳米颗粒,再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通过溶胶-凝胶法、经焙烧制得TiO2/SiO2@γ-Fe2O3磁性纳米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分析仪、振动磁强计对光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苯酚溶液为模拟废水对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经500℃焙烧的光催化剂活性相为锐钛矿型TiO2;在苯酚溶液初始浓度为0.2mmol/L、苯酚溶液pH为7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7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