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83篇 |
免费 | 1754篇 |
国内免费 | 293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64篇 |
废物处理 | 494篇 |
环保管理 | 756篇 |
综合类 | 5857篇 |
基础理论 | 1908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3032篇 |
评价与监测 | 497篇 |
社会与环境 | 447篇 |
灾害及防治 | 4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77篇 |
2023年 | 318篇 |
2022年 | 672篇 |
2021年 | 601篇 |
2020年 | 549篇 |
2019年 | 458篇 |
2018年 | 470篇 |
2017年 | 596篇 |
2016年 | 590篇 |
2015年 | 661篇 |
2014年 | 771篇 |
2013年 | 966篇 |
2012年 | 856篇 |
2011年 | 821篇 |
2010年 | 621篇 |
2009年 | 608篇 |
2008年 | 639篇 |
2007年 | 608篇 |
2006年 | 502篇 |
2005年 | 336篇 |
2004年 | 269篇 |
2003年 | 277篇 |
2002年 | 268篇 |
2001年 | 231篇 |
2000年 | 213篇 |
1999年 | 221篇 |
1998年 | 203篇 |
1997年 | 180篇 |
1996年 | 161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119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特大型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与减排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现有城市交通碳排放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以上海市为例,采用IPCC"自下而上"法对特大型城市客运交通CO2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轨道交通是碳排放效率最高的客运方式,出租车最低;客运交通CO2排放总量增长迅速,且碳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年客运交通CO2排放增量主要来自私人载客汽车,同时公务交通在客运交通碳排放中始终占较大比重。由此本文认为,控制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关键在于对以私人载客汽车和单位载客汽车为主的个体交通的管理和控制,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了将控制碳排放纳入到城市交通政策目标中去,本文就主要城市交通政策对客运交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往的交通供给、需求管理政策对于抑制客运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有限;而就目前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言,也不利于降低居民出行的碳排放水平。文章最后分别从交通供给、需求管理以及城市空间角度给出了控制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63.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页岩气钻井废水经混凝沉淀后的出水(COD=759.63 mg/L),重点研究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与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11.2、臭氧通入量为8 mg/min、反应时间为5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42.51%;羟基自由基抑制剂CO_3~(2-)、HCO_3~-和叔丁醇的引入抑制了废水COD的臭氧氧化去除,尤其是叔丁醇的加入使COD去除率显著下降,说明废水中有机物的臭氧氧化去除过程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臭氧氧化法对钻井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去除过程符合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864.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释了社会和谐的内涵,指出社会和谐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同合作为表征,其构建与实现应遵从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依赖予在把握人类社会需求演绎、协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的高效有序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双剩余理论,以揭示其间的供瓣枧理和协同准则;推导出了社会收益分配的相对公平系数,以衡量人与人公平要求下的社会和谐.针对国情和战略目标要求,提出了以加强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城市、小城镇与农村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合理聚散的三元结构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序实践. 相似文献
865.
利用湖北省32个气象酸雨监测站在2008年初雨雪过程中的306次有效降水样品检测资料及相关气象环境资料,分析了此次雨雪过程的酸雨特征及成因,以期对降雪酸沉降的深入研究有所帮助.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平均pH值为3.97,酸雨发生频率为89.2%,强酸雨发生频率达到64.4%,均高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32个气象酸雨监测站的降水平均pH值除孝感外均呈酸雨,其中20站酸雨发生频率达到100%.此次雨雪过程酸雨强度大且频发是由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所致,首先,强盛的西南气流有利于长江以南重酸雨区污染物的迁移,其次,低温导致燃煤用量增加,引起酸性物质排放的增多,而较强的逆温层又使污染物扩散条件变差,此外,雪花较雨滴更慢的降落速度和更大的比表面积使其能够更充分的捕集和吸收大气中的酸性物质. 相似文献
866.
“西电东送”作为跨区域能源合作工程,引发了区域间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日益突显出区域环境利益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从能源配置的经济效益目标、环境效应与社会效益三方面,以珠江流域“西电东送”为案例。测算跨区域能源合作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即总体净福利。研究结果表明西电东送工程建设改善了西部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缓解了东部即广东省的电力紧缺局面.优化广东的能源结构。已产生减排SO2、缓解酸雨危害等环境效应。针对西部电能输出区大规模开发水电可能改变地质构造引发地震、产生水库移民以及高耗能产业向西部聚集形成新的污染源等环境问题。提出以提高社会总体净福利作为能源配置合理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的观点,所探讨的跨区域能源台作多方共赢的动力机制。如生态补偿的市场化建议期望能对跨区域能源合作提示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867.
STREAM模型是基于单元格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利用易于获取的地理信息,揭示气候变化及下垫面改变对水循环的复杂影响.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79~1999年的26个降水站实测序列和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GIS流域分析方法与空间插值技术建立300 m的流域格网信息,并通过BLAISE脚本语言实现STREAM模型与GIS的集成,应用1979~1999年水文站实测序列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月径流量和年径流量模拟与实测值吻合良好,1980~1988年模型率定期,月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78,年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86,各年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1989~1999年模型验证期,月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75,年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82,各年平均相对误差为9.5%.研究证实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在流域管理与决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8.
Chen Xuegang Yang Zhaoping Zhang Xiaolei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2007,5(3):31-36
In this paper, an approach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is proposed using urban land use and population statistical data through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n, the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Urumqi as a case is simulated by the approach mentioned above and its varying patterns are analyzed by the raster population surface. As a result, producing raster population surface is more accurate and natural than the traditional choropleth map of population density. Concerning the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Urumqi, the population density declines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mainly presents' "T-type",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resents multicentre agglomer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districts shows different feature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vari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distance from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Finally, it is foun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istricts, terrain and traffic road are main factors that have an influence Urumqi'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population data for the pla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land, traffic and public facilitie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researches on urba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869.
Risk assessment on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of drinking water of different water sources and disinfection proces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occurrences of trihalomethanes (THMs) and haloacetics (HAAs) in the water supply in Beijing and Canada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Ms and HAAs in Beijing and Canada were below the maximum contaminant levels specified by the USEPA and WHO standards. The multi-pathway risk assessment (assessed through oral ingestion, dermal absorption and inhalation exposure to drinking water)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ancer risk and the hazard index of THMs and HAAs from fifteen waterworks in Beijing, China and three treatment plants using different disinfection processes in Canada. Residents in Beijing and residents who were served by three treatment plants using different disinfection processes in Canada had a higher risk of cancer through oral ingestion than through the other two pathways. The cancer risk resulted from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 was 8.50E-05(for males), 9.25E-05(for females) in Beijing, China, while it was 1.18E-04, 1.44E-04 in Canada. The risk was higher when water treatment plants used surface water source than when they used ground water source and mixture water source in Beijing. The risk showed different changes in three treatment plants using different disinfection processes in Canada. The lifetime cancer risk for THMs followed the order: Plant 2>Plant 1>Plant 3. And, the lifetime cancer risk for HAAs was: Plant 1>Plant 2>Plant 3. 相似文献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