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311篇
基础理论   93篇
污染及防治   157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监测了西宁地区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状况,以公园游览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358个/cm^3;工业区最低,平均浓度259个/cm^3。各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不同,P〈0.01。用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离子单级系数和安培空气质量评价指数评价各功能区空气质量,从好到差依次为:公园游览区、生活居住区、商业交通繁忙区、工业区。3种评价指标结果相同,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2.
污染土壤的微波辐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状况,总结了国外学者对重金属和有机物两大类污染土壤所进行的微波修复工作,探讨了修复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微波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3.
硫化氢分解制取氢和硫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 H2 S分解制氢和硫的热力学、动力学最新研究成果 ,综述了 H2 S分解制氢和硫的各种工艺技术的新进展 ,并对这些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H2 S分解制氢的同时回收硫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理废气减轻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4.
The obvious disadvantages of biotrickling filters (BTFs) are the long start-up time and low removal efficiency (RE) when treating refractory hydrophob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which limits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 It is worthwhile to investigate how to reduce the start-up period of the BTF for treating hydrophobic VOCs. Here, we present the first study to evaluate the strategy of toluene induction combined with toluene-styrene synchronous acclimatization during start-up in a laboratory-scale BTF inoculated with activated sludge for styrene removal,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styrene inlet concentration (0.279 to 2.659 g·m?3), empty bed residence time (EBRT) (i.e., 136, 90, 68, 45, 34 sec), humidity (7.7% to 88.9%), and pH (i.e., 4, 3, 2.5, 2)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TF system.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pH 4.5) to make fungi dominant in the BTF. The start-up period for styrene in the BTF was shortened to about 28 days. A maximum elimination capacity (ECmax) of 126 g·m?3·hr?1 with an RE of 80% was attained when styrene inlet loading rate (ILR) was below 180 g·m?3·hr?1. The highest styrene RE(s) [of BTF] that could be achieved were 95% and 93.4%, respectively, for humidity of 7.7% and at pH 2. A single dominant fungal strain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Candida palmioleophila strain MA-M11 based on the 26S ribosomal RNA gene. Overall, the styrene induction with the toluene-styrene synchronous acclimatization could markedly reduce the start-up period and enhance the RE of styrene. The BTF dominated by fungi exhibited good performance under low pH and humidity and great potential in treating styrene with higher inlet concentrations.

Implica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oluene induction combined with toluene-styrene synchronous acclimatization demonstrated to be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the highly efficient removal of styrene. The toluene induction can accelerate biofilm formation, and the adaptability of microorganisms to styrene can be improved rapidly by the toluene-styrene synchronous acclimatization.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wo technologies can shorten the start-up period of biotrickling filters markedly and promote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15.
区域地下水监测井的优化布设对于区域地下水系统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以最少的监测费用最大化地获取区域污染风险和污染现状信息,以监测井数量最小、区域污染监测有效性最大、监测到的区域脆弱性分值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基于脆弱性评价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溶质运移模型计算得到不同点位地下水脆弱性分值和污染物浓度,针对不同脆弱性等级提出区域监测井初设密度,采用改进非劣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基于初设监测网求解该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质量误差分析确定监测网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阿什河漫滩区和樊家沟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相对较严重;地下水脆弱性高和较高等级区域分别分布在抽水井群影响范围和河漫滩;结合NSGA-Ⅱ Pareto最优解及质量误差分析结果,得到该区域地下水监测井最优数量(12口)及其最优布设位置.研究显示,该优化监测网与初设监测网插值所得污染羽的质量误差小于15%,满足监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6.
卞永荣  顾宝华  朱波  程虎  谷成刚  杨兴伦  宋洋  王芳  叶茂  蒋新 《环境科学》2018,39(11):5036-5042
在沉积物、湿地和淹水的水稻土中天然可溶性有机质(DOM),如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处于还原状态,其介导Hg(Ⅱ)的还原,影响汞的转化及地球化学循环.本文通过模拟黑暗厌氧环境,研究还原态HA与FA对Hg(Ⅱ)的还原.结果表明,还原态HA与FA的还原容量高于对照氧化态HA与FA.还原态HA与FA对Hg(Ⅱ)的还原最佳浓度分别是0. 2mg·L~(-1)和1. 5 mg·L~(-1).而高于最佳浓度时,由于发生巯基竞争性络合作用,抑制Hg(Ⅱ)的还原;特别是还原态HA大于5mg·L~(-1)时,不能还原Hg(Ⅱ)为Hg(0).还原态HA与FA对Hg(Ⅱ)的还原反应动力学表明:有机碳(DOC)与Hg(Ⅱ)摩尔比DOC∶Hg(Ⅱ)=400∶1时,还原反应速率IHSS-HA FRC-HA FRC-FA;高摩尔比[DOC∶Hg(Ⅱ)=10 000∶1]时,还原态HA对Hg(Ⅱ)的还原反应停止,甚至向相反方向进行.还原态HA与FA对Hg(0)氧化结果表明,当还原态HA与FA浓度分别增加至5 mg·L~(-1)和10 mg·L~(-1)时,样品中检测不到Hg(0),还原态HA与FA对Hg(0)发生诱导性氧化络合作用.在汞的氧化还原与络合作用中,还原态DOM扮演双重角色,影响活性汞的可利用性,进而影响微生物汞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117.
为实现废弃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及其治理水环境中Cd2+的污染问题,用KMnO4、KOH、H2O2、KOH+H2O2、酒石酸、柠檬酸、TiO2对水稻秸秆进行改性,制成不同的水稻秸秆吸附剂来吸附溶液中的Cd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对改性前后的水稻秸秆进行表征分析,吸附过程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Cd2+初始浓度100mg/L,pH7,水稻秸秆添加量为10g/L,25℃条件下,7种改性水稻秸秆吸附Cd2+的效果不同,其中经KMnO4改性的水稻秸秆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10.024mg/g,对Cd2+的去除率达到99.24%,比未改性水稻秸秆提高了99.44%,其次是KOH和KOH+H2O2改性处理的水稻秸秆,吸附量分别达到了9.302和9.189mg/g,对Cd2+的去除率分别达92.62%和90.82%,比未改性水稻秸秆分别提高了85.07%和82.83%.改性处理水稻秸秆吸附Cd2+的效果顺序为:KMnO4 > KOH > KOH+H2O2 > TiO2 > H2O2 > 柠檬酸 > 酒石酸.对于Cd2+的吸附过程,准一级速率方程只能较好地描述吸附初始阶段,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则能很好地描述吸附的整个过程.经KMnO4,KOH和KOH+H2O2改性的水稻秸秆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废水中Cd2+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8.
可生物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合成与应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是很多微生物合成的一种细胞内聚酯,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P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生物可降解性和塑料的热加工等性能。文章主要综述了PHA的合成途径与有关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9.
宁波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营养状况评价及生物修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1月-2007年11月4个航次对宁波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水体营养盐(NO2--N、NO3--N、NH 4+-N和PO34--P)含量的监测结果,利用营养指数E法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根据网箱养殖系统物质平衡方程和现场调查实验数据,估算了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的氮磷污染负荷,以溶解态氮作为平衡指标,估算了鱼藻类合理的配比模式。结果表明,南沙港水体中NO2--N、NO3--N、NH4+-N、PO4-P含量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26μmol/L~4.86μmol/L,33.93μmol/L~82.86μmol/L,0.59μmol/L~7.86μmol/L,1.47μmol/L~2.97μmol/L,不同养殖区之间营养盐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营养指数E值年变化范围介于2.41~15.99之间,表明该港水体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养殖区N/P值的年平均值为32.95,表明南沙港海区是一个氮过剩的养殖系统。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氮、磷的负荷量分别为70.43 t/a和5.96 t/a,其中溶解态氮、磷负荷量分别为49.3 t/a和2.38 t/a;南沙港的藻类养殖面积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大0.44倍,达到107.52 ha,才可以与网箱养殖系统的氮磷污染负荷构成平衡;网箱养殖个数与藻类养殖面积(ha)的合理配比约为1∶0.027。  相似文献   
120.
<正>现状"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自然关乎人的生存质量。然而,近几年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却有让人"应接不暇"之势,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大头婴儿奶粉事件、海南豇豆含毒事件等。频繁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但使国人失去了对食品行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