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11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710篇
基础理论   231篇
污染及防治   401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GPC)对A/O-膜生物反应器(A/O-MBR)和A2O系统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O-MBR系统中由进水到好氧滤液的有机物分子量分布依次变宽,其趋势恰好与A2O系统相反;A/O-MBR好氧滤液的有机物分子量分布远宽于A2O好氧滤液.A/O-MBR好氧滤液中重均分子量(Mw)>107 u的有机物占总有机物质量的3.4%,表明正是由于膜的截留作用导致这类大分子有机物在MBR中的累积,而无法像A2O系统一样随出水流走;A/O-MBR系统各段污泥混合液的胞外聚合物(EPS)的分子量分布较分散,说明A/O-MBR系统中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多,并在膜的截留作用下最终造成了这些产物在膜表面大量的沉积.  相似文献   
992.
改性火山岩滤料去除矿井水中铁锰离子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性火山岩滤料作为除铁除锰的滤料,通过对模拟矿井水的过滤试验,研究了滤速、pH值、滤层厚度及铁锰离子浓度对其除铁除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火山岩滤料能实现模拟矿井水中Mn2+的100%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未改性火山岩;最为合理的过滤滤速为7~8 m/h;除铁除锰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滤层厚度为90 cm的上部滤层中;随着铁锰浓度的升高,改性火山岩滤料除铁的效率变化很小,除锰效率呈快速、线性降低;中性或偏碱性的环境有利于改性火山岩滤料充分发挥高效吸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回流比对无植物垂直流人工湿地除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内碳源前置反硝化脱氮工艺试验,比较了不同回流比对垂直流人工湿地除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N去除率随着回流比增加而增加,NH+4-N去除率则随着回流比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两者去除率之和以回流比200%为最高,以回流比150%次之,以回流比100%为最低。从TN的去除率来看,回流比150%略高于回流比200%。  相似文献   
994.
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的过程模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指出现有关于应急物资调度文献的不足,给出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定义;结合我国近年来几起大规模突发事件总结出该事件的特征;分析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的特征,从应急物资的调度准备、调度实施、调度评估3个阶段进行设计并解释了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的全过程模型。该模型为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对当今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时间:2009年5月19-22日 地方: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州诺金斯克市179训练基地 行动:上合组织“博戈罗茨克”民防救灾演练 主题:实施破坏性地震救援和其他应急救灾行动  相似文献   
996.
影响侧沟式膜泥法一体化OCO工艺脱氮效率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侧沟式膜泥法一体化OCO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DO、HRT和C/N 3种影响因素对模拟生活污水脱氮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2 mg/L左右、HRT=12 h、C/N为7.5左右时,具有较理想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达到了80%;试验还表明本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兼氧-好氧染料废水处理系统兼氧生物膜中脱氢酶、脂肪酶和酯酶的活性分析,研究了3种酶的作用特性以及最佳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脱氢酶作为一种胞内酶,在出水水样中仍能检测到2.2%的活性存在;82.5%脂肪酶和79.9%的酯酶分布在生物膜中,这说明绝大多数脂肪酶和酯酶是与细胞相连或固定在细胞外多聚絮体基质中。0.4 mmol/L的抑制剂EDTA对脱氢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而对脂肪酶和酯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9.8%和18.9%。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待测3种酶有最大活性的条件均为:温度为60℃,底物浓度为50 μmol/L,pH为8,在优化条件下待测酶活性可达常规作用条件的2.58~6.44倍。各因素对待测酶活性的影响强弱排序为:温度>底物浓度>pH。  相似文献   
998.
对经白腐菌处理的木质纤维素水提物能否促进白腐菌对孔雀绿的降解及其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木质纤维素组分对白腐菌降解孔雀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白腐菌处理不同时间的木质纤维素水提物均能促进白腐菌对孔雀绿的降解,该类物质的加入能缩短白腐菌生长周期及漆酶分泌周期;限氮培养基更有利于白腐菌对孔雀绿的脱色,半纤维素的加入对白腐菌降解孔雀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9.
In this study, the natural Cu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and Cu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contamination in soil, water and crop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in Huangshi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gional geology is the domin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natural Cu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in soil and water, and that pH is important to control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u in soil under the same geographica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mineralization of rock bodies causes the natural Cu increase in soil and water, whereas, a large number of mining–smelting plants and chemical works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Cu anthropogenic contamination. Cu in naturally and anthropogenically polluted soil displays differences in total and available contents,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same happens in water.  相似文献   
1000.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t of soil contamination by Hg, particularly by anthropogenic Hg, and tentatively estimate the total Hg (HgT) accumulation in topsoils (0-15 cm) in Fuyang, Zhejiang Province—a secondary Cu smelter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s of soil Hg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melters have been substantially elevated following local smelting activiti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Hg in this area reveals a rapid decrease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smelter reaches 1.5 km, which is probably due to the quick deposition process of particulate Hg and reactive gaseous Hg emitted from the smelters. The total accumulation of HgT in the topsoils of the study area of 10.9 km2 is approximately 365-561 kg and of which 346-543 kg might be contributed by anthropogenic emission alone with an annual emission of 17.3-27.2 kg Hg to the top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