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5篇
  免费   4679篇
  国内免费   27614篇
安全科学   1516篇
废物处理   596篇
环保管理   1284篇
综合类   32034篇
基础理论   304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621篇
评价与监测   1628篇
社会与环境   350篇
灾害及防治   56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881篇
  2019年   2062篇
  2018年   2277篇
  2017年   2314篇
  2016年   2034篇
  2015年   2527篇
  2014年   3206篇
  2013年   3490篇
  2012年   3280篇
  2011年   2812篇
  2010年   2563篇
  2009年   2538篇
  2008年   2194篇
  2007年   2144篇
  2006年   1621篇
  2005年   1224篇
  2004年   1073篇
  2003年   884篇
  2002年   764篇
  2001年   771篇
  2000年   866篇
  1999年   754篇
  1998年   571篇
  1997年   529篇
  1996年   555篇
  1995年   519篇
  1994年   351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334篇
  1991年   300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148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5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通过对目前炼油厂“三泥”性状的调查,利用已有污泥处理设施进行了炼油厂“三泥”离心分离的现场试验,并分析了影响“三泥”离心分离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发现了离心机转速和絮凝剂投加量对“三泥”离心分离的有关规律和最佳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炼油厂“三泥”处理系统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42.
Wang  Xu  Ma  Yu  Chen  Hongwu  Wen  Gang  Chen  Shoujun  Tao  Zuyu  Chung  Yong-Seung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Focus》2003,3(2):67-79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spanning 1961–1999 from 9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Xinjiang, China,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rms and strong wind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strong winds to the occurrence of sandstormsare analyzed. Moreover, the dominant wind direction and minimumwind speeds during sandstorm periods are discuss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lthough possessing similar climatic trends, sandstorms and strong winds in Xinjiang have opposit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s, i.e. places with more sandstorms show fewer strong winds. The contribution of strongwinds to sandstorms in northern Xinjiang is larger than that insouthern Xinjiang. The dominant wind directions clearly indicatethe paths of the weather systems that introduced the sandstorms.The minimum wind speeds in the sandstorms were over 10 ms-1in northern and eastern Xinjiang and in the Turpan and Yanqi Basins of southern Xinjiang. In Tarim Basin of southern Xinjiang,however, the minimum wind speed was about 6–8 ms-1, and even 6 ms-1 at its southern edge.  相似文献   
843.
以NOAA—AVHRR遥感数据为基础,使用彩色合成法对新疆地表植被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证明,利用不同时相的NDVI影像进行彩色合成可以直观地反映地表植被的变化趋势,通过遥感软件对彩色图像处理,还可以对地表植被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44.
主要介绍了在windows环境下,用VB6.0制作的一个城市防火安全评价可视化系统。城市防火安全评价采用的是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苏州古城区的防火安全评价为例)。采用Access2000建立原始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存放原始评价数据,VB6.0中的应用程序在运行时调用数据库中数据,实现数据链接,通过运算,在VB模块的窗口中显示评价结果。本系统通过设置变量使系统程序的实际应用更具广泛性和方便性。  相似文献   
845.
McCaffrey等估计轰燃前火灾温度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估计室内轰燃前火灾温度的多种方法中,McCaffrey等人提出的方法比较典型。该文根据内衬材料的热惯性对室内火灾的重要影响,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McCaffrey等人提出的这一方法进行了初步和理论上的改进;结合室内火灾的控制因素,对有机玻璃火灾的回归结果进行了进一步改进,提出了估计室内轰燃前火灾温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46.
真丝绸阻燃整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关晋平  陈国强 《火灾科学》2003,12(4):245-248
综述了真丝绸燃烧性能及其阻燃整理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真丝绸的各种阻燃方法及具体工艺并对各种方法阻燃性能的优劣作了评价,归纳了真丝绸阻燃所用阻燃剂的种类及各类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并指出目前真丝绸阻燃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7.
松全才  金韶华 《火灾科学》2003,12(4):249-253
介绍了活性灭火剂(ACP)的历史发展、灭火原理、配方原则、对配方要求和使用场合。可使读者对ACP获得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48.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变化对削洪减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上游具有形成暴雨洪水的地形与气候条件,森林植被削洪减灾功能的提高必须着眼于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善,削洪减灾功能的提高是通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雨水的截留拦蓄作用实现的。研究区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该系统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最大截持水量不同,该系统削洪减灾功能的大小不仅与降雨特点有关,而且与系统各水文层前期持水量有关。在连续长时间暴雨情况下,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除对第一次洪峰有削减作用外,对后续暴雨洪水的削减作用不明显,甚至会使洪峰增高。根据宜昌站30d洪水量的地区组成和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截留持水功能的特点,提出了长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849.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上海市区水灾灾情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上海市区近50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重建,并计算了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上海市区水位变化量。以特定的1962年水灾为参照,模拟在同等雨强情况下,由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面沉降引起的淹没范围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损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9mm/d降水条件下,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使2001年的径流系数比1950年增大了34.0%,2001年的水位比1950年增高了45.9%;2001年的水灾灾情为1950年的1.0629倍;即使在目前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下,亦可造成相当于2001年地均GDP值0.088%(约为4.5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这是1991年相应数值的220倍。  相似文献   
850.
影响稻飞虱迁飞规律的气象环境成因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稻飞虱的迁飞与气象环境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与稻飞虱的迁飞规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综合评述了气候条件对中国稻飞虱迁飞规律的影响。稻飞虱绝大部分集中在黄昏时分起飞,90.5%的稻飞虱集中在黄昏日落前20分钟内起飞,地面温度达25℃时起飞频繁。温度的空间分布决定了稻飞虱可以迁飞的空问区域,迁飞的上限高度为15℃等温线,稻飞虱空中群集的最适宜温度为17℃左右,且在最大风速层中迁飞,高湿度有利于其迁飞。迁入时期的强下沉气流及降雨可迫使稻飞虱大量降落。空中的风速是稻飞虱迁飞的动力速度。在我国,西南风和东北风对稻飞虱的南北迁飞起运载作用,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境内的北进南退,是稻飞虱完成一次往返迁飞的动力。我国稻飞虱发生较重的年份大多出现在3—5月副高较强的年份。气候变暖、海温异常等大尺度气象因子主要通过影响大范围的气候环境来间接影响稻飞虱的发生与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