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15篇 |
免费 | 490篇 |
国内免费 | 209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95篇 |
废物处理 | 281篇 |
环保管理 | 467篇 |
综合类 | 3768篇 |
基础理论 | 953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647篇 |
评价与监测 | 371篇 |
社会与环境 | 516篇 |
灾害及防治 | 1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390篇 |
2021年 | 376篇 |
2020年 | 365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367篇 |
2016年 | 382篇 |
2015年 | 422篇 |
2014年 | 466篇 |
2013年 | 554篇 |
2012年 | 509篇 |
2011年 | 493篇 |
2010年 | 397篇 |
2009年 | 381篇 |
2008年 | 421篇 |
2007年 | 302篇 |
2006年 | 328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203篇 |
2002年 | 188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有机膨润土负载纳米零价铁还原-类芬顿氧化降解2,4-二氯苯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虽然有很多关于纳米零价铁(NZVI)通过吸附、还原和氧化作用去除各种污染物的报道,但关于如何联合这些方法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仍然不是很清楚。本实验研究了联合有机膨润土DK1(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盐改性,d(001)=2.2 nm)吸附、NZVI还原、类芬顿氧化作用来去除溶液中2,4-二氯苯酚(2,4-DCP)的方法。在反应前30分钟,有机膨润土DK1负载NZVI(NZVI/DK1)通过吸附还原作用去除溶液中2,4-DCP,2,4-DC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16.1%和7.8%,说明了吸附还原作用对2,4-DCP的去除效果是有限的。接着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H2O2,在5 min内2,4-DCP的去除率由16.1%提高到了99%以上,COD的去除率达到了64.1%,这可能是由于NZVI腐蚀形成铁的氧化物缓慢释放出Fe2+和Fe3+,增强了芬顿反应对2,4-DCP和降解产物的氧化去除效果。通过SEM,EDS,UV-Vis和GC-MS等分析方法佐证了上面的结果。最后提出了联合吸附、还原和Fenton氧化去除2,4-DCP的机制。 相似文献
222.
以聚醚砜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多孔道的小球载体,负载睾丸酮丛毛单孢菌(bdq06)降解水中喹啉。制备的小球直径约3 mm,表面光滑,存在厚度约20μm的致密层。经过浸蚀去掉致密层后,露出粗糙表面,有助于细菌粘附和生殖。同时出现大量直径约1.5μm的孔道,且由外向内,孔径逐渐增大,细菌可以通过表层孔进入球内生殖。在pH为5、10和温度为40℃的条件下,负载菌的小球对水中喹啉的降解效果优于游离菌。小球具有良好的溶胀性和机械强度,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后,球形完整而未破裂,细菌在球表面大量生殖形成生物膜,显著提高降解效率,能够在1 h内完全降解100 mg/L喹啉。以聚醚砜为原料制备的小球在废水处理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3.
腐殖质来源于生物残体的降解,可参与多种污染物迁移转化,具有重要环境生态效应。本研究以常见的水平潜流和垂直流2种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无机基质为主构建的常规人工湿地中腐殖质的积累与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水处理运行,水平潜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大部分基质中腐殖质全碳量均有增加,水平潜流系统含量在1.7~18 g/kg, 垂直流系统在1.9~7.5 g/kg;胡敏素是各系统腐殖质的主体组成,含量最高,水平潜流系统含量在1.55~17.22 g/kg,垂直流系统在1.43~7.21 g/kg。腐殖质另外2种组分,富里酸和胡敏酸碳含量都比较低,水平潜流系统富里酸碳含量在0~0.68 g/kg,胡敏酸碳含量0.008~0.26 g/kg;垂直流系统富里酸碳含量在0.015~0.38 g/kg,胡敏酸碳含量在0.05~0.15 g/kg,各系统中富里酸碳含量均高于胡敏酸碳含量;各系统中,根系基质腐殖质全碳及3种组分含量都显著高于非根际基质;不管是水平潜流还是垂直流,低水力负荷系统的比高水力负荷系统更高。 相似文献
224.
以水华鱼腥藻和四尾栅藻分别作为蓝藻,绿藻代表藻种,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uniform design experimentation,UDE)设计藻类AGP实验。采用通径分析法(Path Analysis,PA)对氮、磷、铁和锰在不同藻种增殖过程中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营养元素对水华鱼腥藻增殖影响的决策排序为Fe>TN>TP>Mn,微量金属元素铁是影响水华鱼腥藻(蓝藻)增殖的主要因素;对四尾栅藻增殖影响的决策排序为TN>TP>Fe>Mn,常量元素是影响四尾栅藻(绿藻)增殖的主要因素。联合通径分析法和逐步二次方回归分析法(QRA)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判藻增殖。 相似文献
225.
环氧树脂高盐废水是目前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采用混凝联合生物强化工艺:通过混凝过程进行预处理后,投加嗜盐菌进行生物强化考察盐度变化对系统降解有机物的影响以及污泥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废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驯化目标10 g/L时,系统对COD的去除率仍稳定在85%左右;以没有投加嗜盐菌的反应器为对照组,在进水COD平均浓度为550 mg/L左右,氯离子浓度由12 g/L增至21 g/L时,对照组COD平均去除率由82%降至60%以下,而投加了嗜盐菌的反应器(投加组)则仍保持在85%以上;此外,盐度的变化同时影响污泥的活性及其沉降性能,随着盐度增大,两组中的污泥活性均有所降低,但投加组的污泥活性相对较高,其污泥的沉降时间和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 SVI)值也较低.采用本工艺处理环氧树脂高盐废水,使得生物处理过程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且能够保持较高的耐盐度和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226.
采用水热法合成铋基光催化剂Bi4VO8Br,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选择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来评价不同条件下合成的Bi4VO8Br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发现pH 3、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160℃为材料水热合成的最佳条件.考察了Bi4VO8Br在可见光及紫外光下对几种农药和增塑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显示了Bi4VO8Br对不易光解的含苯环有机物的可见光高活性.五氯酚的光催化过程影响因素优化结果表明,可见光和紫外光分别照射120 min和20 min,其降解率分别达到97%和99%,Bi4VO8Br表面上活性基团的捕获即空穴的氧化作用是主要反应原理. 相似文献
227.
通过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进水、厌氧池上清液、二沉池出水、污泥浓缩水、污泥脱水进行FeCI3·6H2O、PAC除磷实验,并以FeCI3·6H2O为沉淀剂对厌氧池上清液从pH、Fe/P摩尔比、腐殖酸、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因素进行批次实验分析磷去除状况.实验显示,三氯化铁、PAC对进水除磷效果不佳,厌氧池上清液用FeCI3·6H2O为沉淀剂时磷去除率较低,二沉池出水、污泥浓缩水以及污泥脱水用FeCI3·6H2O、PAC时其正磷去除率均可达到80%左右.通过对比不同pH值、Fe/P摩尔比、腐殖酸和VFA浓度对厌氧池上清液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5,Fe/P=1.3时磷的去除效果达到78%以上,腐殖酸浓度对磷去除率影响不大,VFA在低于10 mg/L和高于60 mg/L时对磷去除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28.
229.
以蓝藻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通过考察不同温度制备的蓝藻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效能,筛选最优制备温度。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不同铁炭比的铁改性蓝藻生物炭,研究其对四环素的去除效能、影响因素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700 ℃、铁炭质量比为1∶1条件下制备的铁改性蓝藻生物炭对四环素具有高效去除能力,60 min去除率可达87.2%,为改性前的1.2倍,吸附类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
230.
电化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研究及应用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年来的电化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研究进展及在线自动监测领域的应用现状。介绍了电化学法快速、准确和低耗、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指出了电化学法是实现化学需氧量快速检测和在线自动监测的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