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5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2778篇
安全科学   641篇
废物处理   415篇
环保管理   617篇
综合类   5005篇
基础理论   1325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191篇
评价与监测   510篇
社会与环境   621篇
灾害及防治   33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420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623篇
  2013年   739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发展现状及其局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波  钱瑜 《环境科技》2009,22(3):57-60
结合国外规划环评的做法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规划环评面临的局限性,提出应从提高环评人员专业水平、ⅱ将最新环保理念渗透到环评报告中去等,才能提高环评报告的有效性,使规划环评真正成为规划决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92.
沙颍河流域行政单元的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始排污权的有效分配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的基础,结合中国现行行政特征,以行政单元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主体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具体是:以沙颍河流域为例,根据淮河水利委员会制定的沙颍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及COD、氨氮限排总量要求,以COD、氨氮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客体,通过等比例削减方法对沙颍河流域内的行政单元进行了排污权初始分配,得到了流域内各市县级行政单元的COD、氨氮初始排放权,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可行性、区域合作性及上下游城市的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了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之出现,主要表现在小城镇污水处理率较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因此对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根据小城镇工业污水的特征及处理要求,提出了几种易于在小城镇推广的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污水处理改造工艺。针对江阴市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水质特点及工艺的进行研究,根据新的排放标准,提出与改造相应的技术组合思考,达到进一步改善小城镇污水处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4.
Co3O4-SnO2 hybrid oxides were prepared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were used to oxidate methane (CH4) in presence of oxygen. The Co3O4-SnO2 with a molar ratio of Co/(Co + Sn) at 0.75 exhibited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y among all the Co3O4-SnO2 hybrid oxid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s were considerably stable in the CH4 combustion reaction, and were verifi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 (XPS). It was found that Co3O4 was the active species, and SnO2 acted as a support or a promoting component in the Co3O4-SnO2 hybrid oxides. The surface area was not a major factor that affected catalytic activity. The hydrogen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H2-TP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balt and tin oxides accelerated the mobility of oxygen species of Co3O4-SnO2, leading to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995.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as a potentia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has been widely detected in water environments, and has become a great concern in recent years. PFOS is very stable and difficult to decompose using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Sorption may be an attractive method to remove it from water. In this study,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 adsorbents 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 polymerization of 4-vinylpyridine under differen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in order to remove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from water. The MIP adsorbents using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as the template had good imprinting effects and could selectively remove PFOS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sorption behaviors including sorption kinetics, isotherms, and effect of pH, salt, and competitive anion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rption of PFOS on the MIP adsorbents was very fast, pH-dependent, and highly selective. The achieved fast sorption equilibrium within 1 h was attributed to the surface sorption on the fine adsorbents. The sorption isotherms showed that the sorption selectivity of PFOS on the MIP adsorbents decreased at high PFOS concentrations,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double-layer sorp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PFOS micelles on the sorbent surface. The sorption of PFOS on the MIP adsorbents wa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otonated vinylpyridine on the adsorbent surface and the anionic PFOS. The prepared MIP adsorbents can potentially be applied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for selective removal of PFOS.  相似文献   
996.
王莉  王烽  金科  于鲁冀  章显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175-177,184
本研究在阐明化工园区企业环境适宜度评价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根据化工园区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经济、物质消耗、污染物排放、管理、社会、辅助6个领域、24个分项、96个单项评价因子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具体的规划环评工作实践中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计算数学模式以及评价结果综合评级方法,为化工园区企业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技术依据。本指标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化工区企业与环境关联的主要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对化工园区企业的环境适宜度作出评判。  相似文献   
997.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三方面构建乡镇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并引入“可持续发展度”、“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制约度”,对瓜洲镇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对限制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规划基准年(2006年)瓜洲镇的可持续发展度为0.759,处于较强可持续发展阶段;影响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于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治理方面(占36.75%),其次为经济结构方面(占25.65%),接着为发展支持(占24.21%)、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占9.42%)、生活质量(占2.62%)、经济效益(占1.34%)。  相似文献   
998.
蛭石吸附及解吸锌离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蛭石对锌离子的吸附解吸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其对锌离子吸附解吸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蛭石对Zn^2+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在8h左右接近平衡。随着锌离子浓度的增加,蛭石的吸附量也在逐渐增加,当锌离子浓度达到400mg/L时,吸附量趋于平稳。在完成吸附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过滤和取上清液的方法解吸,实验证明静置平衡后,取出上清液50ml,再加入50ml解吸剂的方法解吸效果较好;解吸时间在0h到12h,蛭石的解吸量呈现递增的趋势,且达到1.070mg/g;在12h到48h内,解吸量基本没有增加,其中在24h时达到最大解吸量1.074mg/g。不同的解吸剂对蛭石解吸锌离子影响效果不同:蒸馏水不能使锌离子解吸;K^+的影响作用相对于Na^+更明显,随着两种阳离子浓度的增加,蛭石的解吸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99.
汶川地震的异常及地震预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MS8.0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害.我国对这个巨震未能作出预测,于是国内外各界对地震预测问题议论纷纷.笔者经过地震现场的调查与深入思考,认为汶川地震前是有异常的,之所以未能作出预测,根本上是因为地震预测的科学难关尚未突破,但还有与我国目前地震监测与预测工作上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与问题有关;同时还认为,汶川地震的预测失败并不意味着地震不能预测,因为我国有规模宏大的地震监测台网,积累了大量的震例,取得了一定成功预测的经验,因此对未来的某些地震仍可作出成功预测并取得显著的减灾实效.  相似文献   
1000.
黄海近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有机污染物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文新  胡璟  陈江麟  范永胜  陶澍 《环境科学》2008,29(5):1336-1341
根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凋查数据,确定黄海近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分布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35%以上的站点,物种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15 000 ng/g),大连湾附近海域贝类体内含量甚至高出第二类标准(50 000 ng/g).在威海、大连湾和胶州湾出现多环芳烃和酞酸酯少数相对高值站点(300 ng/g左右),而其它大多数站点贝类体内多环芳烃和酞酸酯的含量都较低.中、高环组分占优指示近岸海区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热解过程;二丁基酞酸酯和2-乙基己基酞酸酯是酞酸酯的主要组分.在所有站点,底栖贝类体内PCBs的含量普遍很低(<10 ng/g).贝类体内DDTs含量超过第一类标准(10 ng/g)的站点大部分集中在南黄海沿岸,海州湾内一站点已超出第二类标准(100 ng/g),而组分以代谢产物DDD和DDE为主.在所有站点的贝类体内都有p,p'-DDT检出,尤其在北黄海的大连湾和蓬莱附近海区(比例高于50%),指示周边地区存在潜在的DDT输入源.据此,大连湾、威海、胶州湾沿岸贝类体内石油烃和多环芳烃含量较高,胶州湾、海州湾附近海域贝类体内DDTs含量较高,这些属于较高生态风险区,而大连湾、蓬莱近岸可能的DDT新输入对底栖环境构成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