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7篇 |
免费 | 225篇 |
国内免费 | 10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7篇 |
废物处理 | 117篇 |
环保管理 | 188篇 |
综合类 | 1663篇 |
基础理论 | 421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788篇 |
评价与监测 | 135篇 |
社会与环境 | 138篇 |
灾害及防治 | 1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155篇 |
2021年 | 159篇 |
2020年 | 156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129篇 |
2017年 | 136篇 |
2016年 | 172篇 |
2015年 | 196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286篇 |
2012年 | 258篇 |
2011年 | 234篇 |
2010年 | 205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160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的协同治理是一种双赢的策略。自协同效应的概念提出以来,大量研究对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之间的协同减排技术、措施、潜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估。本研究回顾了协同治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典型案例以及重要的政策实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前研究与实践的特点,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典型案例涉及能源、交通、工业和居民部门,政策实践讨论了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的主要类型及其实施情况。从损失评估、协同机理、高精度排放清单及模拟等角度对未来促进协同治理的研究提出了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企业和消费者日益认识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任何单个企业及其供应链的巨大挑战。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为气候减缓做出努力。现有的碳排放责任核算大多从企业的生产方面入手。最终消费者作为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是所有生产者的最终服务对象,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碳减排作用以及应承担的碳减排责任。本文提出以产品为导向,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建立产品碳排放基准值,对基于供应链的所有参与主体进行责任分配,进而建立基于供应链的碳责任账户。本文构建的责任体系框架具有更广泛、更有前景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悬浮液对美国大盐湖两性生殖型卤虫(Artemia francisana,GSL)和渤海湾孤雌生殖型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BH)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no-SiO_2对GSL和BH无节幼体24 h-LC50分别为23.02 mg·m L~(-1)和20.96 mg·m L~(-1),属低级毒性。Nano-SiO_2降低了GSL和BH无节幼体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抑制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致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Nano-SiO_2对卤虫无节幼体致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了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炭纤维载体固定床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在进水COD分别为20 000~25 000 mg/L和40 000~45 000 mg/L2个浓度范围下,研究了不同HRT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HRT的调整,在达到相同有机负荷(OLR)下,进水COD为20 000~25 000 mg/L的COD去除率和产气量,明显比进水COD为40 000~45 000 mg/L的运行效果好;进水COD为20 000~25 000 mg/L,HRT为14 h,相应的OLR为41.09 kgCOD/(m3.d)时,COD去除率仍然维持在68%以上,沼气容积产气率达到14.55 m3/(m3.d)。炭纤维载体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具有较高的COD去除率、产气效率以及抵抗低pH、高负荷冲击的能力,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反应器堵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野外数据建立大型底栖动物电导率水质基准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地设定水质基准是水生生物保护和水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水体电导率数值的高低由溶解于其中的各种阴阳离子的浓度所决定,而较多的研究也证明电导率能够显著地影响水生生物类群,特别是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存活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离子组成的复杂性,导致无法开展基于室内实验的水生生物电导率基准值的推导。本文借鉴美国环境保护局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建立电导率基准值的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打分方法,分别从电导率是否对大型底栖动物敏感物种存在毒性效应、人为干扰的增强是否会通过电导率产生毒性作用,以及其他环境因子是否对电导率基准值的制定产生影响3个方面,探讨了基于野外数据建立我国电导率基准的可行性。研究区域为辽河流域的浑河及太子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于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研究结果表明,电导率的升高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动物敏感物种的出现频率。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同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证明了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比例的增加显著地增加了水体中电导率的数值。对有可能引起物种消失的其他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是引起大型底栖动物消失的主要原因。综合以上结果,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来建立大型底栖动物电导率基准值是可行的,为我国水质基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海上围油栏围油原理,使用小型围油设备模拟出在围油栏除油后海上剩余溢油的质量M。收集稻壳、小米壳、小麦壳3种农作物废料作为吸油材料,室温下分别测出3种吸油材料对质量为M的溢油的饱和吸附时间。在吸附平衡的条件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出3种吸油材料吸附海水表面M质量溢油后的平衡吸附浓度ce。根据物理吸附理论,由平衡吸附浓度ce和平衡吸附量qe分别得出3种材料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比较了3种农作物废料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稻壳的吸油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自行设计的反应器,通过调节培养液的配比对载体进行挂膜,得到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比分别为7:1、5:1和10:1的3种生物膜作为吸附剂,用其对Cu2+进行吸附试验,同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培养8d后,生物膜可挂膜成熟,在C/N=12时,生物膜上的菌落数较C/N=4和C/N=37条件下多.PN/PS值越小,生物膜对铜的吸附量越高,EPS3对Cu2+的吸附量分别高出EPS1 7.37 %, EPS2 7.62%.在生物膜吸附Cu2+后,溶液中Ca2+、Mg2+、K+含量明显升高,表明离子交换对生物膜吸附Cu2+起主要作用,且Cu2+更易与Ca2+和Mg2+产生离子交换作用.当KNO3浓度在0.1~0.6mol/L之间,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生物膜吸附Cu2+的量迅速减少,当KNO3浓度大于0.6mol/L时,生物膜对Cu2+吸附量的变化趋于平缓,说明生物膜对Cu2+的吸附同时包括离子交换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